第12章 人生與智慧(1)
- 人生智慧故事(中國兒童課外必讀)
- 王秀芝主編
- 5681字
- 2014-10-30 13:58:17
清澈的溪水
有一次,佛陀出行經過一片森林。那一天非常熱,而且是日正當午,他覺得口渴,就告訴侍者阿難:“我們不久前曾跨過一條小溪,你回去幫我取一些水來。”
阿難回頭去找那條小溪,但小溪實在太小了,有一些車子經過,溪水被弄得很污濁,水不能喝了。于是阿難回去告訴佛陀:“那小溪的水已變得很臟而不能喝了,請您允許我繼續走,我知道有一條河就離這里只有幾里路。”
佛陀說:“不,你回到同一條小溪那里。”阿難表面遵從,但內心并不服氣,他認為水那么臟,只有浪費時間白跑一趟。他走了一半路,又跑回來說:“您為什么要堅持?”佛陀不加解釋,仍然說:“你再去。”阿難只好遵從。
當他再走到那條溪流,那些溪水就像它原來那么清澈、純凈——泥沙已經流走了。阿難笑了,提水跳著舞回來,拜在佛陀腳下說:“您給我上了偉大的一課,沒有什么東西是永恒的。”
人生智慧
河水能夠沖走泥沙與污濁,時間能夠抹去人類的一切活動痕跡,事物是不斷地運動變化著的,世間沒有永恒不變的東西,就像世間沒有絕對的真理,沒有完美無瑕的事物一樣。
國王的三件事
托爾斯泰講過一個很有名的故事。
有位國王想勵精圖治,他覺得如果有三件事能夠解決,則國家立刻可以富強。第一,如何辨明最重要的時間;第二,如何辨明最重要的事物;第三,如何確定最緊要的任務。于是群臣獻策說,把時間支配得正確,最好是列表;國家最重要的任務是培養教師或科學家;而當務之急是弘揚科學與嚴明法律。
國王對這些答案不滿意。他去問一個隱士,隱士正在耕地,國王就向隱士問這三個問題,懇求他的忠告。但隱士并沒有回答他。這個隱士挖土累了,國王就幫他的忙。天快黑時,遠處忽然跑來一個受傷的人。于是國王與隱士把這個受傷的人先救下來,包好了傷,抬到隱士家里。翌日,這位傷者醒來時看了看國王說:“我是你的敵人,我昨天知道你來訪問隱士,我準備在你回程時截擊,可是被你的衛士發現了,他追捕我,我受了傷逃過來,卻正遇到你。感謝你的救助,我現在不是你的敵人了,我要做你的朋友。”
國王再去見隱士,還是懇求他解答那三個問題。
隱士說:“我已經回答你了。”
國王說:“你回答了我什么?”
隱士說:“你如不憐憫我的勞累,因幫我挖地而耽擱了時間,你昨天回程時,就被他殺死了;你如不憐恤他的創傷并且為他耽擱回程時,就被殺死了;你如不憐恤他的創傷并且為他包扎,他不會這樣容易地臣服你。所以你問的最重要的時間是‘現在’,只有現在才可以把握;你所說的最重要人物是‘左右的人’,因為你立刻可以影響他;而世上最重要的是‘愛’,沒有愛,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人生智慧
現在最為重要,因為它正在我們的掌握之中;左右的人最重要,因為你立刻可以影響他們,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影響;愛最重要,它雖是無形,卻比其他一切事物都深入人心,沒有了愛,生命也將毫無意義。
衣缽傳人
一位方丈想從本門最得意的兩個徒弟中選一個做衣缽傳人。但是,兩個弟子都很努力,而且平時做功課、干活也都很勤奮,真是不好挑選。
一天,方丈終于想出一個辦法,于是,他把兩個徒弟叫到跟前,對他們說:“你們出去給我揀一片最完美的樹葉。”兩個徒弟遵命而去。時間不久,大徒弟回來了,遞給方丈一片并不漂亮的樹葉,對師傅說:“這片樹葉雖然不盡完美,但它是我看到的最完整的樹葉。”
二徒弟在外轉了半天,最終空手而歸,他對師傅說:“我見到了很多很多的樹葉,但怎么也挑不出一片最完美的……”
最后,方丈把衣缽傳給了大徒弟。
人生智慧
世間本沒有絕對完美的東西,不顧一切去追求完美,其結果,往往不是難以為繼、半途而廢,就是兩手空空。其實,對每一個人而言,只要是自認為最完美的,它就已經是最完美的了。真正的完美,在自己的內心。
做事要趁早
阿根廷有一位知名的哲學家,天生就擁有過人的奇特想法,從小立志要做舉世皆知的哲學家,經過多年努力果然不負眾望。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見一位女子,女子很有禮貌地說:“我希望成為你的妻子,雖然我沒有很好的家世,不過我很認真、勤奮,愿意面對真實的自己。”
他有些心動,可是嘴里卻說:“這太突然了,讓我再考慮考慮。”
此后,他繼續追求更高深的哲學。十幾年過去了,他想起當年向他求婚的女子,他猶豫著到底該不該結婚,結婚是好還是不好。
他陷入沉思之中,不過他最后作出一個決定:與其坐著空想,不如真實體會結婚的生活。
于是,哲學家趕到那女子家中,拜訪女子的母親:“您的女兒在嗎?請您轉告她,經過這些年的考慮,我決定要娶她為妻。”
女子的母親吃驚不已,她掩口笑道:“你一定是外地來的吧?我女兒早在10年前就已經結婚了。”
人生智慧
凡事要趁早,選擇、決定和行動都要趁早。生命是短暫的,沒有什么東西在數年數十年光陰中一成不變地在靜候著你的到來。因此,與其在等待中煙消云散,不如在行動中尋取成事之機。
希望的力量
有一篇小說講了這么一個故事。一人被湍急的河水沖走后,像一片草葉似的順水而下。這時,那人多么想抓住一樣東西呀,哪怕是一根蘆葦、一把水草也好。然而四面都是水,他什么也抓不住,心想這一下算沒救了,死就死吧。這個念頭一出,身上立刻沒勁兒了。他沒有力氣掙扎了,整個身子也要往下沉。正在這時,忽然,他想起離這不遠處的河岸邊有一棵老樹,是斜著長的,其中有一粗大的樹枝正好貼在水面……一想到這,他心里頓時有了希望。一有了希望,他心也不慌了,力氣也出來了,就拼命掙扎堅持,終于游到了那棵老樹前。當他拼命拽住那伸向河中的樹枝時,誰知那樹枝早已枯死了,經他使勁一拽,“咔嚓”一聲斷了……這時,來救他的人也趕到了,他終于被救上了岸。事后他說,要是早知道那是一節枯枝,他根本堅持不到那兒。原來,死神也是害怕希望的,哪怕這希望只是一節枯枝。
人生智慧
古印度哲人說過:“播種種子,收獲果實;播種果實,收獲希望;播種希望,收獲命運。”有什么樣的希望,就有什么樣的命運。希望的力量,足以改變命運的軌跡,甚至能夠同死神抗衡。只要對自己還抱有希望,死神也只能在一旁觀望。
孔雀畫的價值
一個國王聽說有一位畫家擅長水彩畫,有一天他專程去拜訪那位畫家。“請你為我畫一只孔雀。”國王要求說。
一年后,他再次登門拜訪畫家:“我訂購的水彩畫在哪兒?我曾經要你為我畫一只孔雀。”
“你的孔雀就要畫好了。”畫家說。他拿出了畫紙,不一會兒工夫就畫了一只非常美麗鮮艷的孔雀。國王覺得很滿意,但是價錢卻使他吃驚:“就那么一會兒工夫,你看來毫不費力,輕而易舉地就畫成了,竟要這么高的價錢?”國王問。
于是畫家領著國王走遍他的房子,每個房間都放著一堆堆畫著孔雀的畫紙。畫家說:“這個畫花費了我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為了在這一會兒時間為你畫這只孔雀,我可是用了一整年的時間準備哩!”
人生智慧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不要只看到他人面上的榮耀和風光,因為每一分榮耀和風光的背后都有無數的付出和汗水。而自己如果也想獲得眾人的注目,就請平日里多下些苦工夫吧。
看到的是什么
有位老師進了教室,在白板上點了一個黑點。
他問班上的學生:“這是什么?”
大家異口同聲:“一個黑點。”
老師故作驚訝地說:“只有一個黑點嗎?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沒有看見?”
學生們頓時陷入了沉思之中。
你看到的又是什么呢?
人生智慧
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缺點,但是你看到的是哪些呢?
你是否常常只看到別人身上的“黑點”,卻忽略了他擁有的一大片的優點呢?
換一個角度去看,換一種思維去思考吧!你會有更多新的發現。
創造的商機
畢加索剛出道的時候窮困潦倒,畫出來的畫好不容易托人代售,卻被閑置在畫廊一角,無人問津。
畫商肯定了他的畫潛力雄厚,親自跑遍巴黎的畫廊,故意裝作很急的樣子,對畫廊展售人員說:“我有好幾位顧客在找畢加索的畫,你這里有沒有?”畫商一而再、再而三地用這種手法為畢加索的畫造勢。于是,畢加索的畫漸漸地由滯銷品變得奇貨可居起來。
人生智慧
這是典型的“無中生有”。當然,畢加索之所以能在畫商的造勢之下,從無名生成有名、盛名,是因為他潛力雄厚,有過人的才華。這樣看來,所謂的“無中生有”,其實那“無”中原已藏含“有”啊。
選擇自己的路
一個人要穿過沼澤地,因為沒有路,便試探著走。雖很艱險,左跨右跳,竟也能找出一段路來,可好景不長,未走多遠,不小心一腳踩進爛泥里,沉了下去。
……
又有一個人要穿過沼澤地,看到前人的腳印,便想:“這定是有人走過,沿著別人的腳印走一定不會有錯。用腳試著踏去,果然實實在在,于是便放心走下去,最后也一腳踏空沉入了爛泥。
又有一個人要穿過沼澤地,看著前面兩人的腳印,想都未想便沿著走了下去,他的命運也是可想而知的。
又有一個人要穿過沼澤地,看著前面眾人的腳印,心想:這必定是一條通往沼澤地彼端的大道,看,已有這么多人走了過去,沿此走下去我也一定能走到沼澤的彼端。于是大踏步地走去,最后他也沉入了爛泥。
人生智慧
正如魯迅所說:世上原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但在這眾多的路中,并不是每一條路都能通向坦途。他人所走的路未必適合自己,更何況有不少前人走而未通的路,雖然其人已逝,但足跡卻還是留了下來,也成了路。生活中像這樣的路也有不少,像是絕路、岔路、歧路、末路、死路等等。所以,即便是沿著前人的足跡,也要有所選擇有所警惕才是。
獵人的悲哀
一群人到山里去打獵,其中一個獵人不小心掉進很深的坑洞里,他的右手和雙腳都摔斷了,只剩一只健全的左手。
坑洞非常深,又很陡峭,地面上的人束手無策,只能在地面喊叫。
可是喊了半天,都始終沒人來,喉嚨都干了。
幸好,坑洞的壁上長了一些草,那個獵人就用左手撐住洞壁,以嘴巴咬草,慢慢地往上攀爬。
地面上的人就著微光,看不清洞里,只能大聲為他加油。
等到看清他身邊險境,忍不住議論起來!
“哎呀!像他這樣一定爬不上來了!”
“情況真糟,他的手腳都斷了呢!”
“對呀!那小草根本不可能撐住他的身體。”
“真可惜!他如果摔下去死了,留下的家產就無緣享用了。”
“他的老母親和妻子可怎么辦才好!”
落入坑洞的獵人實在忍無可忍了,他張開嘴大叫:“都他媽給我閉嘴!”
就在他張口的一剎那,他再度落入坑洞。
當他摔到洞底即將死去之前,他聽到洞口的人異口同聲地說:“我就說嘛,用嘴爬坑洞,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
可惜那位仁兄連氣帶疼,一口氣沒上來就死了。
人生智慧
眾口鑠金,七嘴八舌地議論紛紛,對于正處困境中的人來說,其災難當與洪水猛獸無異,它直接侵襲人的心靈,打消其抗爭的自信心,最終使人信心斗志全無,而被外在困境所淹沒。
性格的養成
有位財主老來得子,對兒子甚是溺愛。這位小少爺自然也就淘氣得很。
一天,小少爺爬上路旁的大樹玩,見樹下走過來一個書生,就站在樹上往樹下撒尿,澆了那個書生一身。書生大怒,“之乎者也”地嚷嚷了一通,可財主覺得這事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書生忿忿地走了。
不久,又來了個商人,小少爺如法炮制。商人一看是小少爺,馬上轉怒為喜,連向財主夸獎少爺聰明,玩的把戲都跟別人家孩子不一樣。財主高興,小少爺也高興,商人還給了他一把糖塊呢。
過了幾天,路上馳來一匹快馬,小少爺又是一泡尿。這次卻糟了,馬上騎的江湖大盜哪兒吃過這個虧,縱身上樹,把這位小少爺扔出好遠,小少爺一命嗚呼。
今天的心理學家們說:人的性格是受鼓勵完成的,小孩如此,大人亦然。只要他以某種方法完成同一類活動的沖動。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自己的行事風格,這些風格的綜合就形成了人的性格。
人生智慧
是誰害了這位少爺?表面上看是財主,是大盜,其實那位巴結財勢的商人更難辭其咎。一個未成年人做了壞事沒有受到制止與責備,相反還得到了鼓勵,正與做了好事卻不受到鼓勵與贊揚,反而受到責備與懲罰一樣,都會讓他不辨是非,培養成不良的習慣,并且偏離正道,越走越遠。
不同的旋轉
一天,一只金色的陀螺滾到一只烏黑的車輪旁邊。它踮起小小的腳尖問車輪:“喂,黑不溜秋的大家伙,你有什么本事呀?”
“旋轉。”車輪答得很干脆,“漂亮的小弟弟,聽說你的本事也是旋轉,對嗎?”
“對呀!”陀螺趾高氣揚,“我旋轉快如飛,堪稱世界第一。一分鐘能旋轉幾千次,一個鐘頭旋轉的次數,恐怕比天上的星星還要多哩!你呢?”陀螺用輕蔑的眼光看著車輪。
車輪說:“我嘛,一分鐘大約旋轉幾百次,一個鐘頭不過兩萬次。”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看來,我比你強多了!”陀螺顯得目中無人。
車輪瞥了陀螺一眼,說:“孰多孰少,要看實質。”
“你這話是什么意思?”陀螺疑惑不解地問。
車輪說:“就旋轉的速度而言,你旋轉快如飛,我根本沒法跟你比。但是我旋轉一次,就前進一大步;不斷旋轉,就不斷前進。而你呢,盡管旋轉的速度很快,卻始終在原地打轉!”
人生智慧
一個人做任何事情,都要看他所取得的實際進展。如果只憑蠻力和勇氣,卻不知定位自己的目標,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只是一味地盲目瞎轉,那是獲取不了什么功效的。
笨鳥
樹下,幾個破碎的鳥卵,一只母鳥繞著碎卵,凄哀地鳴叫。
莊子和伊人憐憫地在旁觀望,不去驚擾它。
“笨鳥!”一聰明人嗤笑道,“它只知為卵碎而悲鳴,卻不思慮它的巢筑得牢不牢,而且沒有筑在好地方。它傷心的日子,還在后頭呢!”
母鳥微微抬起頭,“唧唧喳喳”地叫了一通,接著就飛走了。
莊子笑著對伊人說:“聽懂它的話了嗎?它在說:‘多謝忠告。我誠然是笨鳥。可是,聰明無比的人呵,為什么你們也會有跟我差不多,甚至十倍百倍于我的蠢行呢?’”
人生智慧
葛拉西安曾說:“世界上一半的人在嘲笑另一半的人,其實所有的人都是傻瓜。”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何況是許多人只看到他人的缺點和愚蠢,卻忘了自己有些行為其實相差無幾。
不可重復的歷史
從前,有一個賣草帽的人,每一天,他都很努力地賣帽子。
有一天,他叫賣得十分疲勞,剛好路邊有一棵大樹,他就把帽子放著,坐在樹下打起盹來。等他醒來的時候,發現身旁的帽子都不見了,抬頭一看,樹上有很多猴子,而每只猴子的頭上,都有一頂草帽。他十分擔心,因為如果帽子不見了,他將無法養家糊口。
突然,他想到,猴子喜歡模仿人的動作,他就試著舉起左手,果然猴子也跟著他舉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著拍手。
他想,機會來了。于是他趕緊把頭上的帽子拿下來,丟在地上,猴子也學著他,將帽子紛紛扔在地上。
賣帽子的人高高興興地撿起帽子,回家去了。回家之后,他將這件奇特的事,告訴他的兒子和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