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厭惡女性者
異性相吸,男女相悅,乃是常情。
* * * * *
* * * * *
不要以為男人都是好色之徒,也有厭惡女性者。
《周書·列傳第四十》,蕭統(tǒng)三子蕭詧,曾在江陵稱帝八載,據(jù)說他“少有大志,不拘小節(jié)……性不飲酒,安于儉素……尤惡見婦人,雖相去數(shù)步,遙聞其臭。經(jīng)御婦人之衣,不復更著”。
一個曾臨九五的人,無論在位如何短暫,疆土如何狹小,我們可以想象內(nèi)宮粉黛,必極其妍,而蕭惡見婦人,事屬不經(jīng),似難索解。女人離他數(shù)步之遙,他就聞到她的臭味,更是離奇,難道他遇到的婦人個個都患狐臭?因思古時淳于髡“一斗亦醉,一石亦醉”,最歡暢的時候是“州閭之會,男女雜坐……前有墮珥,后有遺簪……男女同席,履舄交錯……主人留髡而送客,羅襦襟解,微聞薌澤”,薌澤就是指女人身上散發(fā)出來的一股特殊的香氣。淳于髡說的大概是實話。這種香氣須在相當親近肌膚的時候才能聞到。《紅樓夢》里寶玉不是就曾一再勉強地要聞黛玉的袖口嗎?只因袖口里有薌澤。這種香氣,蕭大概是無緣消受。不過蕭雅好佛理,曾有內(nèi)典《華嚴》《般若》《法華》《金光明義疏》的著作行世,也許因潛心佛理而厭惡女色,亦未可知。可是事實上他生了八個兒子,死時才四十四歲,這又怎么說?
厭惡女性者,英文叫作misogynist,在文學作品中有時也有很率直的描述。例如,十六世紀作家約翰·李利(John Lyly)所作《尤菲綺斯》(Euphoes),其中有一封長信,是尤菲綺斯在離開那不勒斯返回雅典時寫給他的一位朋友及一般癡情男子的。這封信號稱為“戒色指南”(The Cooling Card)。其言曰:
她如果貞潔,必定拘謹;如果輕佻,必定淫蕩;如是嚴肅的婆娘,誰肯愛她?如是放浪的潑婦,誰愿娶她?如是侍奉灶神的處女,她們是誓不嫁人的;如是追隨愛神的信徒,她們是誓必荒淫的。如果我愛一個美貌的,勢必引起嫉妒;如果我愛一個貌寢的,會要使我瘋狂。如果生育頻繁,則負擔有增無已;如果不能生育,則我的罪孽愈發(fā)深重;如果賢淑,我會擔心她早死;如果不淑,我會厭惡她的長壽。
把女人說得一無是處,其結(jié)論是“避免接近女人”。尤菲綺斯的私行并不謹飭,被蛇咬過一回,以后見了繩子也怕。所以他的厭惡女性的論調(diào)實是有感而發(fā)。
異性相吸,男女相悅,乃是常情。至于溺于女色者,如紂王之寵妲己,幽王之寵褒姒,以至于亡國,則罪不全在妲己與褒姒,紂王幽王須負更大之責任,只因佳人難再得,遂任其傾城傾國,昏君本人之罪責豈容推諉?趙飛燕的女弟剛接進宮,就有人在背后議論“此禍水也,滅火必矣”。漢得火德而興,是否因此一女子而澌滅,且不去管它,“禍水”一詞從此成了某些女性的代名詞。西諺有云:“任何事故,追根問底,必定有個女人。”話并不錯,不過要看怎樣解釋。一個人在事業(yè)上有所成就,很大部分是因為家有賢妻。一個人一生中不闖大禍,也很大部分是因為家有賢妻。“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是女性崇拜的說法,指女人為禍水,是厭惡女性者的口頭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