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驚鴻客:古代文人爆笑名場面
- 王磊
- 2字
- 2023-01-05 17:22:36
潘安
顏值非正義
曹魏末年的某一天,都城洛陽的大姑娘、小媳婦、老太太、小丫頭都陷入了一種無法自控的癲狂之中。
因為一個帥哥出門了,他的名字叫潘安。
潘安其實本名叫潘岳,字安仁。古人習慣稱字不稱名,后人念著念著就叫成潘安,出于習慣我們也就這么稱呼他了。
此時的潘安還不到二十歲,正在洛陽太學讀書,相當于是首都的中央大學的大學生。這一天他開著敞篷車出來遛彎散心,沒想到一出門就引發了交通擁堵。
街上的女孩看到他都愛得不行,手拉著手把他圍在中間,三百六十度無死角地“強勢圍觀”,咋看也看不夠,說啥也不讓走(1)。還有那會疼人的老阿姨,覺得這小伙兒實在太好看,長得太水靈啦,就把手里的水果往潘安車上丟,硬生生把潘安的敞篷跑車變成了拉水果的大貨車,因此還產生了一個成語——擲果盈車(2)。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女性每天凝視帥哥十分鐘,相當于進行三十分鐘的有氧運動,平均壽命可以延長四到五年。這么說來:“外貌協會”的確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畢竟看帥哥不但賞心悅目,還能延年益壽,這樣的好事誰會不喜歡呢。
潘安到底有多帥,我們是沒法親眼得見。但各種史料中對他的描述基本上都是“妙有姿容,好神情”“至美”“美姿容”等等。
翻譯過來就是顏值高、身材好、有氣質、有風度,反正挑不出一丁點毛病就是了。很多人都覺得,擁有這樣盛世美顏的男生肯定都是“海王”。但神奇的是,潘安卻是個癡情種子,他和妻子楊氏青梅竹馬,早戀晚婚還恩愛一生(3)。
楊氏是潘安父親的朋友楊肇的女兒,當時潘安才十二歲,就被楊肇相中了,于是就把這門親事給定下來了。潘安對岳父很感激,和妻子的感情也很好。曾經因為到外地當官,不能帶妻子一起上任,他還寫情詩給媳婦兒表達思念。
但天有不測風云,元康八年(298年)楊氏因病去世,只留下年近半百的潘安一個人孤零零地在這世界上。傷心欲絕的潘安茶飯不思,只能用文字來宣泄自己的傷心,寫下了著名的《悼亡賦》來悼念妻子。
在楊氏去世一年后(4),依然沒從悲痛中走出來的潘安又寫下了著名的《悼亡詩三首》,其中有兩句,哪怕今日讀來依然讓人動容:
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
如彼游川魚,比目中路析。
空中伴飛的同林鳥和水中并游的比目魚,都是古人用來形容堅貞愛情的,在潘安筆下卻變成了形單影只的可憐蟲,可見他寫這詩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
無論是作為文人還是愛人,潘安都沒得說。但可惜沒人是完美無缺的。有才又深情的潘安在政治上卻是一個十足的小人。
潘安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的官宦世家,爺爺和父親都做過省部級的地方行政長官。不過老潘家在當時頂多算個中產,離名門望族還有點距離,于是振興家族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潘安身上。
而潘安看上去的確很有希望實現這個“小目標”。他從小接受系統的儒家教育,腦子好,學得快,長得還招人喜歡,誰見了都會夸一句:“這孩子將來肯定有出息。”要不然楊肇咋能一眼就相中了潘安,早早就預定了這個女婿呢,這明顯就是相中了潘安這支潛力股啊。
潘安成長和求學的時代,正是“合久必分”的三國亂世發展到“分久必合”的西晉大一統的時代。
今天的我們都知道西晉的統一很短暫,司馬家沒幾年就又把天下玩崩了。但當時的潘安并不知道,他和無數儒生一樣,都覺得天下太平了,正是讀書人發光發熱的好機會。
泰始四年(268年),晉武帝司馬炎要參加“藉田”,就是去田里裝模作樣地耕兩下。畢竟古代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身為皇帝的司馬炎也要搞點形象工程,起點模范帶頭作用,希望老百姓能好好種地,多打糧食。
這下子潘安可找到發揮空間了,他提筆寫下了一篇《藉田賦》,各種華麗的辭藻排比堆起來,把晉武帝一頓猛夸。
客觀地說,潘安這篇賦寫的是真好,可惜唯一的缺點就是有點好過頭了。
其他人一看崩不住了,說同樣都是拍馬屁,憑啥我在第一層,你在平流層啊。
于是這幫人一使壞,直接把潘安踢到了洛陽邊上的河陽(5)去當縣令了。對于這樣的結果,潘安雖然覺得有點憋氣,但也沒辦法。他也想在河陽干出點成績來,這樣才有機會接著往上爬。
潘安到任后,勤于政務,鼓勵農耕,還因地制宜搞起了花果種植產業,在全縣種滿桃李等果樹,不僅發展了經濟,還成了當地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只能說不愧是花樣美男,連扶貧工作都能搞得如此花團錦簇。
潘安種花不只是為了掙錢和圖好看,他竟然還能拿花來判案。當地傳說,有鬧別扭的鄰居來打官司,潘安也不打也不罵,直接讓這兩人抬著水桶去后院澆花,不干完活不許回家。
結果原本打得跟烏眼雞一樣的兩人,被迫在共同勞動中相互配合,互相幫助,干到最后火也沒了,氣也消了,重新握手言和重歸于好了。這種新穎的案件調解方式被稱為“澆花息訟”。
可惜潘安做了這么多,他的事業還是沒有迎來騰飛。百般郁悶的潘安就編了個順口溜罵那些擋他道的同事,于是他又被踢到更遠的地方去當縣令了,此后十年都沒得到升遷。
西晉咸寧四年(278年),已經三十二歲的潘安成了太尉府的工作人員,主要任務就是當保安值夜班。常年郁郁不得志,讓這位顏值爆表的帥哥,剛過而立之年就長出了白頭發(6)。
潘安更迫切地想要抓住一切機會,把自己耽誤的時間都補回來。而在政壇上想實現彎道超車,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抱大腿”。
潘安抱上的第一條“大腿”就是當朝太傅楊駿。這位楊大爺是晉惠帝的外公,也就是手握實權的外戚。按理說,潘安這把應該是穩了。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晉惠帝是歷史上出了名的傻皇帝,還擁有了一個在歷史上同樣出名的丑皇后賈南風。賈皇后不但形象不行,人品也不行,她有著極強的控制欲。太傅楊駿想控制外孫,皇后賈南風也想拿捏老公,于是這兩伙人就干起來了。最終的結果就是楊駿被滅了三族。
此時距離潘安抱上楊駿的“大腿”才不過一年的時間,這根看著結實的“大腿”就被人剁了。潘安作為眾多“腿毛”之一,本應該跟著倒霉的,幸運的是有人給他說情,他才僥幸逃過一劫,還被任命為長安令,屬于大難不死還有點后福的那種“小確幸”。驚魂未定、滿心后怕的潘安,覺得還是保命要緊。
元康六年(296年),潘安被調回洛陽,不巧這時候潘安的母親病了,所以潘安也沒去單位報到,直接在家一待,陪著生病的老娘。
這一年,潘安五十歲,已經從一個大帥哥變成了一個帥大叔。
半退休狀態的潘安提筆寫下了一篇《閑居賦》,這篇賦的大意就是今后我就這么安心享受退休生活也挺好。后來明代的著名園林蘇州拙政園的名字,就取自這篇《閑居賦》里的一句:“此亦拙者之為政也。”
可惜潘安心里想的和他嘴上說的并不是一回事。他已經用了三十年的時間證明自己不是當官的那塊料,但他還是不死心。
所以,當一條全新的“大粗腿”再次出現在潘安面前時,他還是毫不猶豫地抱了上去,什么閑居啊,什么拙政啊,通通都拋在了腦后。
這條“大腿”就是皇后賈南風的侄子賈謐。
賈謐愛好文學,手底下養了包括潘安在內的許多文人。這幫人經常在賈謐的超級豪宅“金谷園”里組織文藝沙龍或文學派對,所以被當時的人們稱為“金谷二十四友”,算是那個時代的頂級文學男子天團,潘安在里面是妥妥的中心。
但他還是不滿足。
有一個成語叫“望塵而拜”,說的是潘安為了討賈謐的歡心,每次賈謐坐著車出門,他都等在路邊,對著賈謐車輪卷起的塵土叩拜行禮,這卑躬屈膝的勁頭連潘安的親媽都看不下去了。潘安母親對兒子說:“你都已經做到黃門侍郎了,掙的錢也夠花,咋還不知足啊?萬一哪天老賈家出事了,你后悔都來不及?。 ?/p>
潘安雖然是個孝子,但此時一心想往上爬的他完全沒把母親的話放在心上。
不得不說,潘安這么賣力地討好還是有收獲的,他很快就成了賈皇后陰謀小集團的一分子。
當時的太子司馬遹不是皇后賈南風親生的,賈南風就一直想要廢了這個太子。于是她設計灌醉了太子,然后讓人寫了一份所謂“造反信”給太子抄。太子喝多了抄得七扭八歪,賈后又讓人把這封信上的字補齊,然后以此為借口,廢了司馬遹的太子之位,并最終殘忍地殺害了他。
太子含冤而死,賈后專擅朝政,這直接引發了整個西晉政壇的大地震。一場司馬家宗室內部的內亂,很快就演變為一場全國規模的內戰,史稱“八王之亂”。最終北方少數民族趁著中原大亂南下,滅了西晉,也開啟了東晉十六國的又一段亂世。
可以說,正是以太子司馬遹被陷害為起點,西晉政權才正式走上了分崩離析的不歸路。
而陷害太子那封信的起草者,事后的補刀人,就是潘安(7)。他不是所有悲劇的主謀,但至少是引發災難的幫兇。
最后在“八王之亂”中,潘安也被以前的仇人隨便安了個罪名,不但自己丟了性命,還被誅滅三族。老潘家沒有在他的帶領下變成名門望族,反而死了一整個戶口本的人。潘安的母親、兄弟、侄子,甚至已經出嫁的閨女,無論男女老幼全部被殺,只有幾個人僥幸逃脫。
臨死前,潘安才想起母親當年的告誡,追悔莫及的他只能說一句:“有負阿母?。 ?/p>
其實他對不起的又何止是他母親一人呢?
史書中用“性輕躁,趨世利”這六個字來形容潘安。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他本該是一個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的完美偶像,但潘安同學卻注定是偏科了。
(1) 見《世說新語·容止》。
(2) 見《世說新語》劉孝標注。
(3) 據潘安《悼亡賦》:“伊良嬪之初降,幾二紀以迄茲”一句反推得出,有爭議。
(4) 見《義門讀書記》。
(5) 今河南省孟州西。
(6) 見《秋興賦》。
(7) 見《晉書·愍懷太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