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2章 新戰力

明之亡,實亡于黨爭,這句話已經嘮叨了無數遍。天啟朝的東林黨與閹黨,崇禎朝的溫體仁,弘光時的馬士英,隆武時的鄭芝龍,爭來爭去,只是為了那一樣東西——權力。而到頭來,得到了權力,又被另一個人奪走了權力,還是一無所有。

實在沒趣!

到了永歷,這一項“偉大”的斗爭仍在繼續。永歷的辦公地點雖然經常換,但人卻還是那么些人,分為兩黨。一黨叫吳黨,另一黨叫楚黨,這里先介紹楚黨。

楚黨骨干包括袁彭年、丁時魁、蒙正發、金堡、劉湘客,號稱“五虎”。這五人中,來頭最大的屬袁彭年。說他來頭大,倒不是因為他的后臺硬,而是他有一位十分出名的老爹。他的老爹,叫袁中道。如果你不認識袁中道,應該多讀點書。我記得中學那會兒,學過一篇課文,老師還特別強調過一個文學知識——公安派。

在文學史上,公安派的名氣很大,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連我這種孤陋寡聞的人,關于明清的文學派系,也都還聽說過兩個,一個是公安派,還有一個是桐城派。

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號稱“公安三袁”。

袁彭年,正是“第二袁”袁中道的兒子。在“五虎”中,袁彭年號稱“虎頭”,其他四人的稱號也很有意思,什么“虎牙”“虎皮”“虎爪”都有,這些都不用記。“五虎”有一個共同的上司——李成棟。

接下來介紹吳黨。

關于這個黨派,還是先介紹骨干人員吧,說三個——朱天麟、吳貞毓、堵胤錫。

其實關于這兩派,可以給個更簡單的定義——凡是跟著永歷的,基本上都是吳黨,跟李成棟的,都是楚黨。相信有人會問,李成棟不也是跟永歷的嗎?

大家不要急,聽我慢慢道來。

李成棟反正后,將永歷接到了肇慶,在肇慶,除了有永歷的勢力外,還有李成棟的勢力。前面說了,李成棟平定了福建、廣東兩省,勢力不是一般的大。而永歷來到廣東后,依舊是老大,這毫無疑問,但永歷手下的一幫人卻與李成棟手下的一幫人開始爭權。

這就是所謂的吳黨與楚黨。吳黨是永歷的人,楚黨是李成棟留在廣東的人,就勢力來說,吳黨是碾壓楚黨的。但這種情況,因為一個人的加入,發生了變化。

此人就是瞿式耜。

永歷的第一任首輔丁魁楚死后,瞿式耜成了首輔的不二人選,后來何騰蛟也死了,軍權也落到了瞿式耜身上,瞿式耜獨攬軍政大權,當首輔的同時還要當督師。瞿式耜之前的身份是廣西巡撫,永歷當皇帝前的身份是桂王,封地正好在廣西,作為永歷忠實粉絲的瞿式耜應該屬于吳黨才是,但偏偏,他加入了楚黨。

這似乎很難理解,但很難理解的事揭開它的神秘面紗,都有一個終極的面貌——利益。

對瞿式耜來說,他的利益是為了對付兩個人——馬吉翔和陳邦傅。先介紹第一人,馬吉翔。

馬吉翔在南明歷史上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之所以這么牛,一非文韜,二非武略,而是因為他有一項過人之處——口才,通俗講就是“拍馬屁”。后來溫體仁的族孫溫睿臨寫了一本書,叫《南疆逸史》,主要記述南明的事兒,其中有一卷傳記——《奸佞傳》,名列其中的人不多(五個),馬吉翔的大名就在其中。關于此人,可以一句話概括:臭名昭著卻手握大權,身無長技還活得久。

讀書人出身的瞿式耜自然看不起拍馬屁出身的馬吉翔,但又不敢隨便動他,因為馬吉翔拍馬屁的對象很特別——永歷。

接下來介紹第二人,陳邦傅。

陳邦傅,廣西軍閥,不服管教。瞿式耜之前是廣西巡撫,現在守桂林,自然掌管廣西全部軍務,所以對瞿式耜來說,陳邦傅是一顆必須拔掉的釘子。

陳邦傅還好,畢竟是個粗人,但馬吉翔不一樣,此人之所以能活到南明滅亡,成為永歷朝最后一位權臣,是因為他除了會拍馬屁外,還很聰明。事實證明,在那個風云動蕩的時代以及處處暗藏殺機的朝堂,傻子是活不長的。

瞿式耜是內閣首輔兼軍區司令,馬吉翔知道,硬斗的話斗不過瞿式耜,他拉攏了一個人,此人正是李成棟。為了對付瞿式耜,馬吉翔拉攏李成棟。為了對付馬吉翔,瞿式耜拉攏李成棟手下的“五虎”。而瞿式耜拉攏“五虎”的主要原因是他跟“五虎”中的金堡是朋友。當時的瞿式耜在桂林,吳黨的堵胤錫在外打仗,由于瞿式耜的支持,“五虎”在爭斗中勝出。

史稱“五虎亂政”。

永歷朝大致就是這么個情況,在外的打仗,在內的爭斗,反正都沒閑著。后來李成棟的敗亡很大原因在于此。外面打仗的接二連三的失利,里面倒是斗得熱火朝天,混亂的永歷王朝不玩完才怪。

現在是1649年,永歷建朝已經三年,相比弘光、隆武已經算久了,要跟紹武比起來,那可真算長命百歲。

接下來一股新勢力的到來,將為永歷朝注入新的血液,延長永歷壽命十數年。這股新的勢力是大西軍余部,也就是張獻忠的殘余部隊。張獻忠在四川被豪格殲滅后,殘余勢力投降了明朝,與明軍共同抗清。說來也可笑,正是這群讀書人看不起的農民軍,出力最多、最拼命、最無私地為這個曾經拋棄他們的國家奮斗。

沒有一絲怨言!

張獻忠雖然不比李自成有名,但他留下的人,卻比李自成留下的所有人——李過、忠貞營、夔東十三家,甚至比李自成本人,還要有名。撐起南明半邊天,為南明續命十幾年的,是張獻忠的殘余部隊,準確來說是一個人。

明末大儒王夫之在他的《永歷實錄》中寫了很多人,列了很多傳,但一個傳只寫一人的,僅有一個。

這個人不是瞿式耜,瞿式耜的傳記里有嚴起恒;也不是姜曰廣,姜曰廣的傳記里有陳子壯;更不是何騰蛟,何騰蛟的傳記里有堵胤錫、章曠、鄭古愛、楊錫億。

這位有幸單獨被王夫之列傳的人,叫李定國。

李定國,陜西人,在明末,陜西絕不是什么好地兒。萬歷四十八年七月,萬歷死去的同一個月,在陜西榆林降生了一個嬰兒,他就是李定國。

李定國出生于一個貧苦家庭,別說讀書了,吃飯都成問題。后來陜西大旱,死了很多人,小小年紀的李定國本該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但卻見識了這幕人間慘劇。

崇禎三年,因為吃不起飯,張獻忠起兵造反,在榆林,他遇見了李定國,這一年,李定國十歲。李定國加入張獻忠,不是為了造反,對于十歲的他來說,造反這個概念太模糊。他之所以加入張獻忠,僅是為了一口飯。

張獻忠覺得李定國很有前途,于是將他收為干兒子,他是張獻忠的第二個干兒子。像這樣的干兒子,張獻忠總共收了四個。

在張獻忠的身邊,李定國除了填飽肚子外,還盡力學習,這里的學習,只有一個——打仗。張獻忠對這個干兒子也很滿意,經常親自教導。對李定國來說,張獻忠造不造反都無所謂,他只知道,這個人給了他飯吃,救了他的命,而他,只需要報恩。

于是李定國在張獻忠手下本分工作,十七歲時就跟著張獻忠操刀子上戰場,很多張獻忠攻不下來的城,李定國一出手就拿下了,工作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不僅能力強,李定國的長相和人品也是數一數二。史載:“長八尺,眉目修闊,軀干洪偉,舉動有儀度。”一般說,“七尺男兒”就算是儀表堂堂,李定國足足八尺。

可以這樣概括李定國:長得高,長得帥,品行好,有能力(這最重要)。這樣一個人,誰不喜歡。

可以肯定的是,清朝不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靖县| 海林市| 广州市| 柞水县| 满洲里市| 成武县| 长治市| 玉环县| 贺州市| 勐海县| 哈密市| 余干县| 锦屏县| 应用必备| 成安县| 西乌| 阳城县| 黄浦区| 黄浦区| 承德县| 维西| 濮阳市| 通榆县| 鲜城| 宣化县| 博爱县| 宜都市| 扎赉特旗| 英吉沙县| 汶川县| 定结县| 宝丰县| 军事| 信丰县| 托里县| 洞口县| 紫云| 石台县| 金川县| 纳雍县| 新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