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賒刀人這個行業,可能現在很多人都對這個職業很陌生。家里老一輩的人興許還能聽過,甚至見過。我在SX省TC市走訪時去了云夢山,那里供奉著鬼谷子廟。鬼谷子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道家、兵家、縱橫家的鼻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顯赫人物,是“諸子百家”之一。聞聽這云夢山就是鬼谷子創辦開堂授業之地,門下弟子孫臏、龐涓、張儀、蘇秦個個名動天下,他的能力可見一斑了吧。
而也因為鬼谷子的圣名,出現了一批自稱為鬼谷子門下分支。這個分支就是賒刀人,賒刀人顧名思義:只賒不賣。而他們會以高于市場價格將刀賒出去,然后設置一個預言。待到預言成真時,賒刀人再來收取費用。看似及其荒誕無稽的事情,在那個年代,對于窮人來說,賒刀人就是他們的及時雨。而且賒刀人本來也就是他們的統稱,不僅僅是刀,還有剪子、鍋碗瓢盆,都是民眾的剛需品。我也查了一些有關賒刀人的來歷,但是網上大部分也是寥寥無幾。
有意思的是在民國時期發現了一份1878年7月發表的《申報》,記載了一則關于賒刀人的報道,標題叫做《妖言惑眾》:
咸豐辛西年間(約公元1861年),浙江寧波奉化縣出現了一個開著船到處賣刀的外地人,這個外地人,每到一個人群聚集的地方便停舟靠岸,上岸擺攤賣刀。
每當有買主來問菜刀價格的時候,賣家便遞過去一把刀,然后登記好買刀人的姓名、住址,只說現在米價貴到每升八十文,菜刀免費給你用,等到將來米價降到每升十八文錢,他再來收錢。
眾人拿了菜刀都笑這商家癡,肯定會虧死。
十五、六年后,寧波的米價果然降到了十八文一升,與當初賣刀人預言結果一致,大家想起這件事對賣刀人都十分佩服,只是賣刀人再未出現過。
到1878年7月初,有個外地人興許是聽過賒刀人的故事,便學著當年那位賒刀人開船賣刀的方式來到奉化蕭廟前擺攤賣刀,他按照賒刀人的方法也預言米價貴賤,民眾迷惑不解,搞不清他說的是真是假。
當地官府聽說后,立刻帶人去抓捕他,等到衙役到岸邊的時候,賣刀人早就聞風而跑,不知所蹤了。
聽當地老一輩人說,宜君縣經常會有賒刀人的出現。而且他們往往預言后,留下拿刀的主人姓名,家庭地址,幾個人后。便開始發刀,給出一個預言。那個時候無非都是跟土地,糧食有關的。因為賒刀人基本都游走于山野之間,想對比城里,賒刀人更喜歡農村。比較農村人樸實無華,性格單純,以田為天。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對于新鮮事物也感到好奇。
當時聽說來了一個老頭,嘴里念念有詞,盡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起初大家都認為這個老人是個瘋子,滿口胡話,卻因為老人的菜刀不要錢,才勉強聽完了老人的話,和老人達成約定,直到他說的事情一一應驗,老人也每年都來收菜刀錢。
頭一年春天那老人說谷雨過三天再播種,有的人沒信,一場嚴重的倒春寒讓無數的玉米種子粉子兒(凍壞),村里人損失慘重。
第二年初夏那老人說得挑水澆田,可村里人堅信大旱不過五月十三,可到了六月卻也不見一滴雨水,大家心里犯起了嘀咕。
第三年初春那老人讓大家今年不要種田,把田深耕一下,然后去城里打工,村子里有些老人動搖了,紛紛去城里打工,不少年輕人把土地承包了下來,準備大干一場,誰知剛進五月便起了蝗蟲,漫山遍野的蝗蟲飛過便不見了綠色,起初只是吃莊稼,再后來草地,樹葉,樹葉都沒了就開始啃樹皮……
老人逐漸在十里八鄉闖出了名聲,沒有人知道老人從哪兒來,又到哪兒去,他是怎么一次又一次的讓自己的預言全部應驗的。漸漸地老人成了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除了每年拿走那高額的菜刀錢之外,大家漸漸的愿意相信老人的話,老人再來的時候,有人說老人是半仙之體,跟老人求簽算卦。可是老人閉口不談。
直到今年開春,這個古怪又神秘的老頭又來了,他坐在村口的磨盤上,他拿著一面破鑼敲了幾下,大家便心照不宣的聚集過來,該給錢給錢,又試圖從他口中得知今年的年成。
人群中沖出來一個地痞,指著老人說他裝神弄鬼,那老人抬起頭看著他閉口不言,那地痞讓老人幫他算命,老人不肯,地痞便破口大罵。老人自顧自地發著菜刀,那地痞拿起一把架在了老人的脖子上,終于在一眾人的勸解下,地痞才放下菜刀。
老人嘆了口氣,發完最后一把菜刀,告訴大家這菜刀就送給大家了,明年他不會來收菜刀錢了,此話一出村民們面面相覷。
第二天,老人的尸體在村路旁的壕溝里被發現,村里人報了警。簡單的調查之下便把那地痞抓捕歸案,原來當天晚上老人離開村子的時候被地痞攔住,讓老人給自己算算怎么發財,老人卻說他根本不會算。地痞問老人為什么年成算的那么準。老人說自己種了一輩子地,年成都能看個八九不離十,倒春寒是因為看了天氣預報直到有寒流入境,大旱是因為當地連續幾年大旱,電視上說今年會是最嚴重的一年,而蝗蟲是因為那個冬天一場雪沒下,所以病蟲害很嚴重……老人還說自己在每個地方說的都不一樣,這樣總會有幾個能應驗的,到時候再來收那些幾倍乃至十幾倍的菜刀錢。最后老人把自己的一個本子給了地痞,地痞氣不過一刀砍死了老人。
所以不得不說,看似神秘的職業,你沒有兩把刷子真的不行。
而且根據記載,比如賒刀人的很多預言都成真了,玉米過元,牛羊過萬,千戶燈光,地鋪綠植。但是賒刀人很多都不再出現了,很多人也把賒刀人看成慈善家,用另一種手段來接濟窮人。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說就像現在的金融騙子一樣。他們的操作是利用以前的信息不對稱來賺錢。假如一個刀成本是10元。賒刀人去到A村就給他們刀,給他們的價格是30元,然后說大米未來會漲價,到時候漲價就來收錢。再到B村給刀,價格同樣30元,然后說大米未來會跌價。那過一段時間,大米要么漲價要么跌價,就收說對那個村的刀錢,完全穩賺不賠。也并非沒有道理,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聊了這么多,我們來聊聊賒刀人買賣背后的經濟學原理:免費賒刀是如何盈利的?
其實,賒刀看似是免費,且面臨著買家日后不愿給錢的風險,但里面的利潤卻并不低。
賒刀人的盈利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依靠預言正確后,買家支付的報酬,另一種是一錘子買賣,買家直接從賒刀人手中花高于市價的價格買斷,至于如何讓買家甘愿掏錢,這就涉及民眾的消費心理了。
賒刀人所售賣的刀具,通常是直接從熟人手中拿貨,成本低于市價,這是賒刀人提高利潤、降低風險的常用手段。
但光靠預言,這個回本又太慢了,一些賒刀人就想出了另外的盈利思路。
比如,今年賒刀人拿著菜刀來到某個村莊,承諾免費給村民用。一年后,賒刀人拿著大鐵鍋來到村莊,告訴村民只要把菜刀拿來,再加幾塊錢就可以以遠低于市價的成本拿到鐵鍋,村民們很高興買了。
一年后,賒刀人又來了,宣稱自己拿到了什么神奇的酒,可以怎樣怎樣,只需要多少錢就可以獲得。由于有了前兩次的合作,村民們很快樂地掏錢了。
可結果呢?村民們花高價買的東西只是廉價的劣質酒,根本沒效,賺了錢的賒刀人,也再沒有影子了。
兩種盈利手段,顯然前者更加令人欽佩,后者手段有些惡劣。
以上,便是歷史上的賒刀人的故事。
不管歷史如何評價這個行業,我覺得沒有必要深挖下去。不懂行就不要去鉆研其他行業的事情,就好比你是個司機,天天研究廚子的手藝。那就沒意思了,很多事情敷衍出來的手段往往都是抓住你的獵奇心,從而一步一步的去套路你。所以賒刀人的故事也間接的告訴我們,這個行業繁衍出的新型商業模式至今仍然被人沿用。但是我們全當看熱鬧,做一個安靜的吃瓜群眾。畢竟,貨真價實的賒刀人是真的存在的。從宋代就有的行業,沒有一些特殊的本事,你還真是沒有辦法延續這門手藝。賒刀人現在已經近乎沒有了,所以也算我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的奇聞異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