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在小學語文課本里的飛花令.1
- 林姝編著
- 649字
- 2022-08-16 17:55:43
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a,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b,萬紫千紅總是春。
(收入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六年級上冊)
注釋
a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尋芳:尋賞美景。泗水:河水名,在今山東境內。b等閑:容易地,輕易地。
解析
這是一首說理詩,開頭兩句寫景:在一個天氣晴朗的好日子,我在泗水邊踏春游覽,看到了煥然一新的無限風光。后兩句說理:誰都能輕易地看出春天的樣子,這是因為春風催發了萬物,使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
詩中所寫的游春地點泗水當時早就被金兵占領了,所以朱熹并沒有去過那里。因為泗水流經孔子的家鄉曲阜之北,孔子曾在附近講學、教授弟子,所以詩人就用“泗水”來代指孔門,也就是圣人之道,用“東風”暗喻教化,用“萬紫千紅”比喻孔學的豐富多彩。
作者小傳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謚號“文”,世稱朱文公、朱子,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著述很多,最有名的理論是“存天理,滅人欲”。
語文小課堂
宋朝推崇文官政治,這一時期的文人大都博學多識,尚思辨,寫出的詩也多是說理詩。概括來說,說理詩就是詩人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寫、議論,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或體會訴諸筆端的詩歌。說理詩的形式多為七言絕句,一般會在前兩句做鋪墊,引發后兩句詩人悟出的道理。除了《春日》,比較有代表性的說理詩還有蘇軾的《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以及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