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步華爾街(原書第12版)
- (美)伯頓·G.馬爾基爾
- 2314字
- 2022-08-12 16:13:21
前言
自從《漫步華爾街》第1版問世,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第1版要傳遞的主要觀點很簡單:倘若投資者買入并持有指數基金,而不是勉為其難地買賣個股或主動管理型基金,那么他們的財務境遇就會好得多。那時我就大膽提出,買入并持有股市某個大型平均指數的所有成分股,這樣的投資業績很可能會超過專業人士管理的基金,因為那些基金向投資者收取高昂費用,并在交易操作中產生大量交易成本,從而使投資者的回報大打折扣。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更加堅信先前的觀點,之所以如此,不僅僅因為有一個六位數的投資回報支持我的看法。我可以極其簡單地說明這一點。假設在1969年初,某位投資者將10 000美元投在一只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上,并且此后將所有的股利再投資于這只指數基金,那么到2018年4月,這一投資組合的價值就會達到1092489美元。與此同時,另一位投資者用10 000美元購買投資業績中等的主動管理型基金,那么這筆投資只會增值到817 741美元。兩位投資者的回報差別巨大。截至2018年4月1日,購買指數基金的投資者要多賺274 748美元,這筆差額比購買主動管理型基金的投資者的資產總值高出25%以上。
那么,為何還要出版本書的第12版呢?如果說基本觀點未變,又有什么變了呢?回答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眾可以獲得的金融工具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本旨在為個人投資者提供全面指導的投資理財書需要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涵蓋人們可以利用的所有投資產品。再者,本書以每一位對投資感興趣的人都能理解的包羅廣泛的通俗文字,對學術界和市場專業人士提供的大量新資訊進行了批判性分析,也可以使投資者獲益良多。關于股市的觀點和主張一直以來眾說紛紜,讓人無所適從,擁有一本澄清是非、揭示真相的書可謂不二選擇。
四十多年以來,我們已習慣于接受物質環境中迅速發生的技術變化。電子郵件、互聯網、智能手機、個人數字助理、智能家用設備、平板電腦、電子書閱讀器、視頻會議、社交網站等創新不勝枚舉,醫學上也出現了從器官移植、激光手術到非外科治療腎結石、動脈栓塞的一系列創新技術。這些技術變化對我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在過去的四十多年里,金融領域的創新同樣也發展迅速。1973年,本書第1版問世,那時我們還沒有貨幣市場基金、自動取款機、指數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免稅基金、新興市場基金、目標日期基金、浮動利率債券、波動性衍生工具、通貨膨脹保值債券、權益型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資產支持證券、“聰明的β”投資策略、羅斯個人退休金賬戶、529大學教育儲蓄計劃、零息債券、金融和商品期貨與期權,以及諸如“投資組合保險”和“高頻交易”等新型交易技術。這些例子只是金融環境里出現的眾多創新中的極小部分。本書新增了許多內容,以解釋這些金融創新,并告訴你作為一名投資者應該如何從中獲益。
本書還闡述了學術界在研究投資理論和投資實踐方面獲得的新進展,內容清晰且易于理解。本書第10章描述了行為金融學這一令人興奮的新領域,強調投資者應從行為金融學家的真知灼見中汲取哪些重要教訓。第11章解答了“聰明的β”投資策略是否真正聰明,以及風險平價策略是否風險過大的問題。另外,本書還新添了一節內容,為已退休的投資者提供切合實際的投資策略。多年來,本書不斷再版,新的內容不斷添加進來,即便在大學時代或讀商學院時看過本書以前版本的讀者,也會發現最新版本值得一讀。
最新版仔細地檢視了以前各版一直持有的有關股市“隨機漫步”的基本觀點:股市對股票的定價非常有效,連被蒙住眼睛的猴子朝股票列表投擲飛鏢,完全隨機地選出投資組合,也能獲得和專家管理的投資組合一樣的業績。經過了45年,這一觀點一直顛撲不破。2/3以上的專業投資組合經理,其表現都比不上無人管理的以大型指數為標的的指數基金。然而,仍有學者和專業實操人士懷疑這一觀點的有效性。1987年10月的股市崩盤,后來的互聯網泡沫,以及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都使人們對有些人大為推崇的市場有效性提出了進一步的質疑。最新版解釋了新近出現的一些爭議,并再次認真考察了可以“戰勝市場”的主張。我得出結論認為,給有效市場假說出具死亡報告太言過其實了。不過,對于能夠提高個人投資者勝算的眾多選股技巧的證據,我還是要重新審視一番的。
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最新版依然是一本可讀性甚強的投資指南。長期以來,我一直為個人和家庭提供理財策略咨詢,在此過程中,有一個感覺日漸清晰:一個人承受風險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年齡以及掙得非投資性收入的能力。同時,還有一點也符合事實,即很多投資產品中所蘊含的風險,會隨著投資產品持有期的時間延長而逐漸降低。由于存在這兩個原因,最優投資策略必然與投資者的年齡有關。因此,題為“生命周期投資指南”的第14章,對處在各個年齡段的投資者來說,應該會大有幫助。僅此一章的價值,便抵得上與個人理財顧問進行一次收費高昂的會談所付出的代價。
我對以前各版中曾致謝過的人,仍要表達我的感激之情。另外,在此向為第12版做出特別貢獻的眾多人士致以誠摯的謝意。特別要感謝伯格爾研究所的Michael Nolan,以及我的助手Benjamin Tso和Anne Daniecki。感謝先鋒集團的Chris McIsaac、Alexandra Burton、Andrew Shuman,他們在數據方面提供了重要幫助。
同時感謝以下諸位的幫助:Daniel Campbell、Jakub Jurek、Steven Leuthold、Joyce Niesman、Kristen Perleberg、James Sarvis、Stacy Sarvis、Jeremy Schwartz、Jeremy Siegel、Larry Swedroe。我與W.W.諾頓出版公司一直保持著極好的合作關系,感謝Drake McFeely和Nathaniel Dennett為使本書出版所給予的不可或缺的幫助。
我的妻子南希·韋斯·馬爾基爾(Nancy Weiss Malkiel)對最近8個版本的成功完稿貢獻最大。除了給予我最富愛意的鼓勵和支持外,她還仔細閱讀書稿的眾多草稿,在文字的清晰和準確表達方面,提出了不可勝數的建議。她仍能找出從我和眾多校對員、編輯眼下溜走的錯誤。最為重要的是,她給我的生活帶來了難以置信的快樂。她最應得到本書的題獻。
伯頓·G.馬爾基爾
2018年6月于普林斯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