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2 軍事沖突倚仗體系支撐

3.2.1 斬首本·拉登——網絡信息手段支撐下的精準快速斬首戰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了4架飛機,撞上了紐約的世界貿易中心和華盛頓的五角大樓,造成2998人死亡。美國認為本·拉登是“9·11事件”的主要策劃者之一,經過長時間的仔細偵察和情報判斷,美軍認為,本·拉登很可能躲藏在巴基斯坦的阿伯塔巴德小鎮。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據此于2011年3月14日向奧巴馬提交了一份關于“特種部隊用直升機滲透到阿伯塔巴德,用地面突擊消滅本·拉登”的計劃,但為防止巴基斯坦泄密,排除了與巴方合作的想法。經過權衡,奧巴馬決定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派出海豹突擊隊夜間乘直升機進入阿伯塔巴德,對躲在目標房屋中的本·拉登發動突然襲擊。美軍于2011年5月1日派出24名“海豹6隊”特戰隊員進行了“海神之矛”聯合特種作戰行動,一舉擊斃本·拉登。2011年5月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聲明,宣布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座豪宅里被美國“海豹6隊”突襲擊斃,其尸體于次日海葬于北阿拉伯海。在擊斃本·拉登的行動中,美軍行動呈現出以下特點。

網絡支持,信息為勝。“海神之矛”行動的成功,體現了網絡保障、體系作戰、信息為勝的強大力量。美國在整個行動的過程中,通過對龐大的網絡系統的充分利用確保了基于信息系統的一體化特種作戰的實時性和準確性。僅衛星使用量就達35顆之多,除此以外,還派出了40多架偵察、監視和情報支援飛機,如EC-130戰場指揮控制機、空中“聯合星”監視與指揮飛機、“全球鷹”和“哨兵”無人偵察機、RQ-170無人機等,并將海上遠程雷達設備和航母的信息分析系統運用于實戰中。正是由于聯合運用上述多維探測手段,才能確保對本·拉登的位置、活動規律和巴基斯坦軍方的有關情況有一個詳細、準確的把握,為“海神之矛”行動的成功實施提供可靠的情報和信息保障。

模擬演練,隱身突防。在這次行動中,美軍以“海豹6隊”為突擊隊,以陸軍第160特種航空團為運輸和支援部隊。作為美國軍方的一支精銳特種部隊,“海豹6隊”成員的選擇和培訓都非常嚴格。其課程涉及自由攀巖、非武裝格斗和高級潛水等技能。每個成員每周消耗2500~3000發子彈。大約一半的成員無法完成所有課程,而且成員可能會受重傷甚至死亡。陸軍第160特種航空團被稱為“夜行者”,其主要訓練課程是突破直升機作戰限制,潛入夜空,執行隱蔽的特種作戰運輸任務。其飛行員具有超強的低空、高速、高靈敏度的飛行能力,能有效規避敵方防空雷達的探測。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海神之矛”行動才可以在沒有巴基斯坦防空雷達探測的情況下完成。突擊隊員們從進入柵欄到成功完成戰斗任務之后撤出僅用了38分鐘,充分展示了其優秀的技戰術水平。

實時決策,扁平指揮。在白宮總指揮部,奧巴馬總統就可能實時出現的重大問題做出決定,同時在靠近巴基斯坦邊境的阿富汗賈拉拉巴德機場設立前方指揮所,在中情局總部設立情報指揮所,突擊隊的地面行動由隨行指揮員現場指揮。這種按級指揮與越級指揮、集中指揮與分散指揮相結合的指揮方式,在符合信息化條件下特種作戰戰略級決策、戰役級指揮、戰術級作戰的特點的同時,糾正了中間程序過多、反應速度慢、耽誤戰機的弊端。

裝備精良,千里閃擊。在這次行動中,先進完備的武器裝備發揮了關鍵作用。美軍派出精銳部隊遠赴巴基斯坦執行任務,速戰速勝、速去速回。從表面上看,美軍動用了載著24名海豹突擊隊員的兩架MH-60黑鷹直升機進行作戰,但幕后又動用了多顆衛星執行偵察通信任務,1架RQ-170隱身無人偵察機承擔了無線電監聽和實時視頻傳輸任務,1架搭載了25名特種戰隊員的MH-47型直升機則作為預備隊,1架MH-47型直升機承擔了空中警戒任務,多架F/A-18戰斗機承擔了空中待命掩護,一個航空母艦中隊承擔了戰略支援任務。美軍在行動期間利用偵察衛星和無人機對沖鋒行動進行全過程監視,利用通信衛星和無人機建立戰場和后方的實時連接,利用隱身直升機進行特殊突擊。由此可見,在“海神之矛”行動中,尖端武器裝備猶如巨大的長矛,海豹突擊隊是最鋒利的矛尖。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阳县| 板桥市| 陆良县| 荆州市| 新密市| 拜泉县| 陈巴尔虎旗| 伊宁县| 黄平县| 诸城市| 扶风县| 历史| 垣曲县| 青冈县| 文昌市| 海兴县| 新郑市| 罗江县| 大城县| 于都县| 德庆县| 万源市| 景德镇市| 临清市| 崇仁县| 呼伦贝尔市| 体育| 盐边县| 扎鲁特旗| 综艺| 正定县| 和顺县| 翁牛特旗| 防城港市| 桦甸市| 玛纳斯县| 乐都县| 蒙山县| 苗栗县| 建阳市| 大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