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憶力:主動回憶如何提升我們的記憶力和創造力
- (日)茂木健一郎
- 935字
- 2022-08-16 14:47:45
以享受的態度處理人生的課題
我自己雖然已經50多歲了,但心里還是想著要永遠做一個5歲的孩子。從早到晚,我都活在“心流”之中。
所謂“心流”,是美國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提出的概念,指人們在專注于某項活動時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狀態。對于5歲的孩子來說,做什么事情都是第一次,做什么事都會有一種新鮮感,所以他們能夠沉浸其中,不會產生厭倦的心理。因此,可以說,5歲的孩子一整天都活在“心流”之中。
在“心流”之中,我們不會感受到時間的流動,會忘記自身的存在,會和那些活動融為一體,最大限度地享受參與活動的過程。當然,一整天都持續這樣的狀態,并不意味著我們一整天就只做一件事。
如果覺得某項活動讓你感到疲憊了,就去進行另一項活動。跑步也好,見見朋友也好,吃點東西也好,一天之中,不管是什么事,都能認真享受,忘記時間的存在。所謂“一整天都處在心流之中”,就是這個意思。
所謂的“課題”,不僅僅是指學校或者職場中遇到的一些比較難的問題,也包括吃飯、睡覺這些我們每天必須做的事情。總而言之,不管是什么事,我們都會有意識地讓自己去享受這個過程,讓我們花在這上面的時間變得有意義。如果說我們人生中做的所有事都是課題,那么,每個人都會有幾個屬于自己的課題。
考試合格,是課題;和朋友家人度過充實愉快的時光,吃好、睡好,也都是課題。如果你對某個課題產生了疲憊感,就切換到另一個課題上,讓自己一直保持一種好奇的心態,不斷度過歡樂的時光。
雖然我現在過著這種5歲兒童般的生活,但過去我也曾有過“大叔”心態,即按照某種模式生活。然而,雖說是“大叔”心態,但實際上,我的“大叔”心態發生在我年輕的時候。年輕的時候,我就覺得大學生就該有大學生的樣子。在取得博士學位之后,我就覺得博士就該有博士的樣子。
小時候,我會沉醉于追逐蝴蝶,研究蝴蝶,閱讀相關書籍,每天都生活在“心流”之中。但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卻受到了大人的影響,被各種“××樣”給束縛了。因為上了東京大學,所以就成了精英主義者,到哪兒都是裝模作樣的,我的大腦過度沉浸于各種各樣的情景之中。
可見,就算是年輕的時候,我們也可能會擁有“大叔”心態。同樣地,在擁有“大叔”心態之后,我們也能重新調整到5歲孩子的心態。所以,請各位讀者也試試讓自己的心態回到5歲孩提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