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治理的概念及其發展過程
1.2.1 治理的興起與發展
長期以來,“治理”一般與“統治”交叉運用,兩者的內涵不存在本質區別,主要應用于西方國家的公共行政管理中。“治理”(Govemance)一詞,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臘語,有“控制、引導和操縱”之意,應將其理解成掌舵,而不是劃船。
治理理論的發展趨勢是強調國家、社會和市場之間的組合,原來單一化、單極化的模式逐步向多中心化、分權化、公民參與等主張靠攏,使得治理理論具有很強的“社會中心”色彩。西方治理理論的興起與發展,與西方福利國家的管理危機和市場失靈等密切相關,其理論基礎是新自由主義和公共選擇理論。
目前,治理理論更廣泛的研究與應用領域反而是社會學。經濟學領域的治理實踐與治理創新方興未艾,公司治理、網絡治理、數字治理、技術治理、算法治理等也與經濟學密切相關。治理理論的本質是強調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和共同治理,其內在邏輯就是承認政府、市場和社會三方在資源配置過程中都不是萬能的,都會出現失靈、失敗的情況,因此需要通力合作。
治理在形式結構治理權力的分配上,逐步由中心化、單一化、單級化朝著分權化、多中心化、分布式等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