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數字經濟分布式治理作者名: 段偉常本章字數: 963字更新時間: 2022-08-16 18:43:15
2.4.1 賬本、記賬技術及其發展
記賬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賬本可以精確反映勞動關系和勞動成本的分配規則,而處理這一重要的經濟關系可以促進人類文明進步,人的勞動積極性和基礎經濟關系是在分配中得以實現的。以記賬為基礎的會計是利益相關者的行為過程及結果的綜合計量核算與報告,通過預算、核算、分析、審計及定期公開報告,使得有限的經濟資源得到更為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協調各種利益關系。
從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來看,財富的創新和財富的分配是主線,其中,社會分工、勞動關系、勞動成果分配等是社會關系、經濟關系的重要內涵。而在勞動成果分配中,按勞分配是人們共同遵守的一般規則,這一規則的實現,依據的是“記賬”,記賬使得成果分配有規可循。記賬作為會計的基礎,將經濟行為體現在記錄賬簿中;另外,實物財產的管理一般按時間順序、收付、進出變化等進行連續記錄,再建立現金、物資分類賬本等。一般要求賬本能夠長期保存,且清晰,禁止涂改,將賬本作為長期的成果分配記錄。
從原始社會發展到今天,人類的記賬技術大致經歷了以下階段。
(1)符號記賬。原始社會末期,組織逐漸社會化且生產力有了長足發展,交易的發展使得私有制經濟開始出現,生產、分配、交易等更加組織化、復雜化、長期化,從早期的用繪畫、結繩等原始方式記錄經濟行為開始,會計記賬的思想開始萌芽。例如,結繩記事就體現出了原始社會的人們在記錄事件上的創新精神,方法是“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結之多少,隨物眾寡”。
(2)單式記賬法。從奴隸社會的繁盛時期到15世紀末,人類的單式簿記開始得到廣泛應用且不斷發展。記賬方法為:對經濟業務建立一個賬戶,記錄貨幣收付,以及人欠、欠人事項,只反映貨幣資金、債權、債務等的增減變動,而不反映現金收付,以及債權、債務的對象,也不涉及發生變動的原因。
(3)復式記賬法。我國從明朝中期開始出現了復式記賬方法,即對每筆經濟業務,都必須以相等的金額,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賬戶中相互聯系地記賬,反映資金動向,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可體現出經濟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便于查賬和對賬。
(4)會計電算法。計算機因為計算能力強大而逐步替代了人工記賬方式,幫助人類實現了高效和精確的管理目標。
會計是人類源頭文明的啟明燈,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前提保障[6]。記賬作為分配的依據,對個體生存和社會經濟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