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分布式治理是技術自治
本書涉及區塊鏈技術和治理理論兩大領域,分布式治理作為“技術性自治”,屬于數字化環境下“技術”與“治理”的交叉創新。在概念的辨析上,首先要明確分布式治理與現有的公共治理(包括政府治理、社會治理)、市場治理及公司治理等存在區別,具體說明如下。
1.“虛擬化”是中心化治理與分布式治理的分野
分布式治理是針對“虛擬世界”中的“虛擬價值”(利益)的治理,簡稱為“數字利益”,是可以以數字形式表達的利益。雖然分布式治理的理念來自公共治理領域,是現實世界中社會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的治理,但是在本課題研究中,分布式治理將現實世界中的主體及主體利益分配轉換到網絡世界(虛擬化的模式)中進行,構造“虛擬價值”是分布式治理的一個重要機制。分布式治理在“虛擬”語境下,與傳統治理中現實世界的“真實”具有本質的不同。
2.挖掘區塊鏈技術隱含的治理理論與機制創新
結合法治精神、共同體、自治、共識等相關理論可以形成分布式治理的理論架構,以理論框架研究為主,并不會將大量的精力用于區塊鏈技術所涉及的加密算法、共識算法等研究中。
3.技術治理以技術的發展為重心
分布式治理既需要先進的智能技術來提升治理效率,又需要制度供給來保障技術治理的合理性和正確性,強調技術機制與制度供給并重,這與公共治理重視政治理念存在較大的區別。
4.治理創新研究主要針對經濟領域的利益共同體
經濟系統作為典型的利益共同體,這類“利益”容易被量化、契約化和證券化,有利于設計具有應用價值的分布式治理系統。而在社會系統中,也存在普遍的利益共同體,但這類“利益”的內涵較為模糊,難以將其量化和轉換為契約關系,因此只能對分布式治理的應用效果進行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