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校園:實現智慧教育的必由之路
- 王運武 于長虹
- 1759字
- 2022-08-16 17:21:32
1.1.4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
大數據最早由產業界的科研人員提出,技術的發展緊接著引起各個行業對大數據的關注。自2008年以來,Nature、Science、麥肯錫、達沃斯論壇等相繼都發表了專門的大數據研究報告,美國政府也于2012年3月發表了“大數據研究和發展倡議”,作為信息科學領域又一重大舉措。[2]這說明大數據越來越成為學術界、企業界和政府機構的研究和關注對象,大數據越來越受重視,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具有代表性的學術研究論文如Detecting influenza epidemics using search engine query data,[3]代表性學術著作如Big Data: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Work,and Think。[4]
2012年10月,中國計算機學會和中國通信學會各自成立了大數據專家委員會,從行業學會的層面來組織和推動大數據的相關產學研用活動。[5]大數據已然成為越來越多國內研究者的研究內容,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
物聯網、虛擬化應用、云計算在數字校園建設中的勃興,擴展了教育數據的來源,隨之而來的“大數據”成為數字校園新的選擇,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的數據采集、存儲、分析、應用成為可能,這給數字校園建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大數據時代的教育會有什么變化?大數據時代的校園信息化走向如何?已有的案例可以為教育教學實踐提供一些思路,例如,谷歌對流感趨勢的預測、百度遷徙用于交通調度和疏導、百度旅游預測用于旅游出行等,均是大數據的預測與洞察功能。教育本身的研究熱點如學習分析也是基于大數據的。校園作為教育的主戰場,其信息化也應進行新的探索,智慧校園是一個恰如其分的必然選擇。
大數據帶來的主要變化可歸納如下。
第一,大數據是一種新的理念。這種新的理念包括三個層次的含義。首先,大數據就像基礎設施一樣,成為基礎資源,不是抽樣數據,而是全部數據,其重要性前所未有。未來的應用需要大數據進行優化和預測,哪個行業擁有的大數據越多,大數據分析能力越強,哪個行業就能更好地發展,大數據成為基礎資源,凸顯數據的價值,從沒像今天這么重要。其次,某種程度上放棄對精確性和因果關系的追求,更關注事物的相關關系。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分析,找出數據之間的相關關系,揭示現實世界事物的相關性,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統計學的特點。再次,數據應用于預測,通過洞察事物的發展方向,為社會提供巨大的價值,可以說數據是廣泛可用的,重要的是從數據中提取價值的能力。
第二,大數據來源廣泛,結構多樣,傳統的數據庫無法滿足大數據的需求。物聯網的出現大大增加了數據的來源渠道和數據量,如果說以前多是結構化數據,現在則以非結構化數據為主。
第三,需要新的性能強大且易用性強的數據存儲、分析方法和數據處理模型。
第四,數據更具有客觀性。因數據采集的無微不至及時間上的延續,加之數據規模的巨大,保證了數據的客觀性。在設計良好的數字校園中,一切都以數據在無形中記錄下來,這樣的數據其客觀性更強。其應用于科研和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前景是廣闊的。
大數據的特征決定了大數據在數字校園中的應用價值,決定了其會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這一點在數字校園發展中已經有所體現,例如,基于大數據的數字校園或教育信息化戰略決策、基于大數據的師生綜合素質評價、基于大數據的學生成長記錄、基于大數據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分析等。
大數據時代到來,智慧校園建設及其研究契合了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及發展方向。隨著計算機和通信網絡新技術的發展,信息化的觀念已深入人心,教育行業的信息化給教育事業的發展帶來巨大利益,是當前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技術的發展和信息化最終與教育的需求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從計算機機房到校園網絡,再到數字校園,校園信息化的每個階段和時期都是如此。校園信息化建設正進入內涵式科學發展的新階段,數字校園的某些方面(如理念、技術等)同當前的教育需求已不能完全同步,校園信息化需要進行新的探索、新的實踐。智慧校園的建設呼應了新時期即大數據時代信息化的發展方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契合了教育信息化內涵式發展的本質要求。
目前,智慧校園的建設和研究缺乏理論指導,建設還處于起步和摸索階段;其應用還沒有完全擺脫數字校園的思維,停留在數字而非數據層面,沒有體現出大數據時代,數據作為基礎資源的重要地位;同教育教學及科研結合還不密切,很多情況下只是提供了簡單的信息查詢和交互平臺;其管理也是自頂向下單向的信息傳輸,沒有對這種信息化成果作為新的管理模型的意識,智慧性體現較少甚至沒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