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音樂表現戰爭——用大炮?還是只用四根弦?

人類歷史上,用音樂描寫戰爭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就是一部著名的描繪戰爭的音樂。為了真實地再現戰爭場面,有的版本甚至在這首管弦樂曲的配器里用了真的大炮,這部加了真大炮的錄音唱片賣得非常好,叫作“《1812序曲》大炮版”。但中國的藝術,無論是繪畫還是音樂,都不是百分之百地描摹或者模仿真實的世界,而是以抽象和寫意為勝,用蘇東坡的話說,即“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高度抽象的審美原則和習慣,讓中華民族創造了許許多多以“神”“韻”取勝的偉大藝術作品。據我所知,只用一件四根弦的樂器表現戰爭,并且表現得非常出色的只有琵琶。有趣的是,中國現存的兩首著名琵琶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描寫的是同一場戰爭,即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中的垓下之戰。

同樣的一場戰爭,同樣的一件樂器,留下了兩首并行不悖、無法互相取代的樂曲,這是琵琶史上的一個奇跡,也是世界音樂史上的一個奇跡。這場持續了五年的楚漢之爭,最后在垓下結束,劉邦打敗項羽,建立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漢朝。漢朝的建立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極其深遠。在中國歷史上,常常“秦漢”并稱,秦朝雖短命,但統一了文字和度量衡,為“大一統”的漢文化奠定了基礎。今天,中國人中最多的人是漢族,我們的文字叫漢字,我們的語言叫漢語,甚至中國象棋的棋盤至今還留著四個大字:楚河漢界。這場戰爭的勝負,對中國的影響無比深遠。漢朝之后,中華文化的格局已經完全建立,并開始了它往博大精深發展的偉大歷程。

《十面埋伏》也叫《楚漢》。清朝初年,王猷定在他的《四照堂集》里記錄了一個人稱“湯琵琶”的演奏家在演奏這首曲子的時候“聲動天地,屋瓦若飛墜”(聲音宏大、驚天動地,屋頂上的瓦好像都飛落了下來)。不但如此,“徐而察之,有金聲、鼓聲、劍駑聲、人馬辟易聲”,慢慢仔細聽,還能聽到金鼓齊鳴、刀劍相擊、弓弩響箭、人馬進退的聲音,似乎那逼真的戰爭場面就在眼前。“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凄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別姬聲;陷大澤有追騎聲;至烏江,有項王自刎聲;余騎蹂踐爭項王聲。”再接下來,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烏江慷慨,英雄自刎等,諸音并作,聲如畫圖,只用十根手指、四根絲弦,不但完美生動地表現了一場戰爭,而且細膩、真實地刻畫了戰爭中人的思想感情。

《十面埋伏》也叫《淮陰平楚》,歌頌的是勝利者劉邦,它采用了中國傳統的大型套曲結構形式,從列營、吹打、點將、排陣、走隊、埋伏、雞鳴山小戰、九里山大戰、項王敗陣、烏江自刎、眾軍奏凱、諸將爭功,一直到得勝回營,十二個段落繪聲繪色地刻畫了這場戰爭中的各種場面。但兩相比較,《霸王卸甲》更注重的是戰爭中的人,是戰爭當中主角的心理和感情。

《霸王卸甲》里有一個段落“別姬”,描寫回天無望的項羽和虞姬的生離死別。傳說中,項羽最后“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浩嘆,在琵琶曲《霸王卸甲》中得到濃墨重彩的精心刻畫,化成了一段無比柔婉凄美、動人心魄的旋律。琵琶顆粒狀的聲音從樂師指下迤邐而出,如大珠小珠綴成的珠串,纏繞著一對生離死別的魂靈,這段音樂令無數人熱淚盈眶。虞姬目睹項羽的敗局,為了讓心愛的人能夠放下自己,逃出重圍,爭取東山再起,選擇自刎而死。這位美麗的弱女子從此以勇者、貞者的形象永留人間,她將殉情和殉國合二為一,堪稱史上最壯烈的離別。

圖1.13 京劇《霸王別姬》劇照

戰爭是殘酷的,戰爭中人跟人的感情卻最真摯、最感人。這兩首樂曲都很精彩,但因為《霸王卸甲》更強調人的心理活動,強調感情,就更經聽,更經得起咀嚼、品味。不僅樂曲如此,實際上,劉邦和項羽留給后人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中國人“不以成敗論英雄”,雖然劉邦得了天下,雖然漢朝給我們留下了漢人、漢字、漢語等這么重要的遺產,但是在感情上,人們更多的還是同情或者敬仰項羽。從古至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宋朝的李清照是一個文弱的女性,但是她寫出了中國詩歌史上最雄渾壯闊、慷慨沉郁的四句詩:

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蒗| 盐边县| 章丘市| 霍山县| 平远县| 台中市| 阿勒泰市| 承德市| 建昌县| 丹东市| 东明县| 安仁县| 施秉县| 莒南县| 台前县| 依安县| 赞皇县| 彩票| 皋兰县| 潮州市| 灌南县| 翼城县| 丹寨县| 光山县| 新绛县| 黄石市| 绥芬河市| 错那县| 遵义市| 射阳县| 施甸县| 阳谷县| 潞西市| 邹城市| 阿拉善右旗| 黔南| 沁阳市| 甘洛县| 寻甸| 尚义县| 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