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光收集者:小天文望遠鏡簡史
- 張超
- 1481字
- 2022-08-01 16:33:48
白銀鏡面
在小天文望遠鏡的發展過程中,有些年份似乎過得極其緩慢,因為那段時間發生了很多事情,所以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時,仿佛時間停滯了一樣。1668年牛頓反射式天文望遠鏡被發明之后,反射式天文望遠鏡并未在小天文望遠鏡中占據著上風,這種天文望遠鏡有其自身的缺陷。我們研究了折射式天文望遠鏡和反射式天文望遠鏡的光路后,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光線穿過折射式天文望遠鏡的透鏡時,先從空氣進入玻璃,再從玻璃進入空氣,透鏡與空氣有兩個交界面,因此光線通過兩個交界面,每個交界面只穿過一次。反射鏡面則不然,光線抵達反射面然后發生反射,實際光線經過這個交界面兩次。這意味著如果要達到同樣的精度效果,那么反射式天文望遠鏡的鏡面精度,要達到折射式天文望遠鏡的鏡面精度的兩倍才行。這就使反射式天文望遠鏡對磨制有更高的要求。早期,無論是牛頓,還是卡塞格林,制作反射鏡面都采用金屬材質進行拋光,但金屬并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沉重、昂貴、精度低,而且最大的問題是金屬自身的熱膨脹系數高,也就是說,隨著環境溫度的改變,鏡面會發生變形。這種問題在越大口徑的望遠鏡中就越發嚴重。
這個問題在1855年發生了變化。1855年,法國巴黎天文臺的物理學家傅科正一籌莫展,他的上司、鼎鼎大名的天文學家勒威耶(預測過海王星的存在)給他布置了一個任務,制作一枚737mm口徑的消色差物鏡。但是,傅科沒能完成這個任務,因為他沒有合適的準直器進行檢驗。傅科準備做一個反射鏡面的準直器,他一開始準備采用金屬鏡面,但在20年前,化學家已經知道了硝酸銀的銀鏡反應,傅科決定利用銀鏡反應制作反射鏡面。他用玻璃作為基質,并在6個月后獲得了成功,他還把一塊成品玻璃反射鏡送給了約翰·赫歇爾。1857年,傅科的這一成果轟動了天文學界,對于他們來說,沒有什么是比這個更棒的事情了——反射鏡面將變得精度更高、重量更輕、成本更廉價,甚至對光線的收集能力也會提高,這對天文觀測意義重大。正當天文學家們興奮異常時,傅科卻在琢磨另一件事。

19世紀的各種小天文望遠鏡
圖片來源:The Irish Astronomical Journal
這個專利,能不能掙錢呢?很快,傅科找到了合作者——法國塞克雷坦,后者是當時的一個精密儀器加工生產商。傅科和塞克雷坦一拍即合,于1857年開始制作小型反射式天文望遠鏡。在他們看來,專業望遠鏡的生產很重要,但小天文望遠鏡更有市場,因為當時歐洲已經有了為數不少的天文愛好者,甚至是獨立天文家。1858年,傅科和塞克雷坦推出了兩款反射式天文望遠鏡,分別是90mm口徑、焦距500mm,180mm口徑、焦距1500mm。根據當年的廣告,其中小口徑的這款天文望遠鏡售價為250法郎,大口徑的天文望遠鏡則需要1500法郎,這個售價在當時算是相當便宜的,因為一臺95mm口徑的折射式天文望遠鏡在當時需要600法郎。另外,我們還可以參考下傅科的年薪,傅科的年薪在當時算得上豐厚,約有5000法郎。

長方體鏡身和八棱柱鏡身
圖片來源:Journal of Astronomical History and Heritage
傅科和塞克雷坦制作的早期反射式天文望遠鏡,從外形上看更像一個家具。其鏡身,包括支架系統,大部分采用的是木質結構,它的鏡筒同樣也是木質的,90mm口徑的那一款實際上是桌面望遠鏡,主鏡是長方體,支架是簡易的可調節結構,尋星鏡部分和目鏡端采用了黃銅,顏色是金色的,特別是目鏡端,采用了與顯微鏡類似的結構,或者這其實就是顯微鏡目鏡端的一部分,如果拆下來安裝上顯微物鏡,一樣可以用來觀察蒼蠅的翅膀。后來,他們生產的望遠鏡結構幾經變化,先是出現了八棱柱鏡身的望遠鏡,之后又開始生產銅質鏡身的設備,甚至做出了非球面的主鏡鏡面。傅科一方面享受著來自公司的分成,一方面也有些苦惱,因為巴黎天文臺的勒威耶先生,想要開掉他。

傅科、塞克雷坦的小型反射式天文望遠鏡
圖片來源:Journal of Astronomical History and Heri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