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隱藏在手機攝影中的秘密

The Secrets Hidden

智能手機都在簡化且優化攝影功能,目的是讓每一個人都能以最舒服的操作,獲得最優質的圖像。殊不知,看似簡單的攝影功能還有許多隱藏功能。

CHAPTER 1

1 手機攝影的幾個隱藏功能

大多數朋友拿到手機,對其基本的拍照功能都能無師自通。似乎除了構圖和按快門,我們并不能做其他事情。其實并不是這樣,在手機全自動的攝影功能框架下,有幾個可供調節的參數。

1/可以選擇并鎖定焦點

打開手機攝影功能,鏡頭對著被攝物體,手機一般會自動識別焦點。通常來說,脫胎于環境的明顯的拍攝對象、人臉、比例較大的物體會被識別,屏幕上會出現空心的焦點提示框,顯示該區域為聚焦區域,焦點區域會變得比周圍更清晰——這是手機根據人們的攝影習慣編制的一套算法。

如果手機自動選擇的焦點并不是拍攝時想要的怎么辦?做法是自己去選擇焦點。點擊屏幕的相應部分,會出現空心的焦點提示框,這便是自己選擇的焦點。很多初學攝影的朋友喜歡的“背景虛化”的效果,就是通過選擇前景為焦點、背景在焦點外實現的。

▲對焦在前景物體上

▲對焦在背景物體上?

容易被人忽略的是焦點的鎖定。現在的手機有點“過度智能”,隨著手機的移動,它會不斷自動重新獲得焦點(哪怕之前已確定了焦點)。實際上,手機是可以鎖定焦點的,以iPhone為例,當按住屏幕1秒,屏幕上方出現黃色的實心提示框后,表示鎖定了這一點為焦點,此時無論怎么移動手機,聚焦區域也不會變。

〇 首先對焦但不鎖定焦點

▲對焦但沒有鎖定焦點

▲移動手機變換場景,焦點很容易“跑掉”?

〇 再試試對焦的時候鎖定焦點

▲對焦并鎖定了焦點

▲移動手機變換場景,焦點依然在原處?

2/可以調節曝光

這也是手機攝影者容易忽略的一個功能?,F在市面上的手機攝影功能是系統自動計算曝光,手機會根據場景或確定的焦點自動計算一個“正確”的曝光,但其實可以人為調節曝光,這個功能類似于相機中的“曝光補償”。以iPhone為例,當對焦后,上下滑動屏幕,便可以調節曝光。向上滑動,加曝光補償,畫面會變亮;向下滑動,減曝光補償,畫面會變暗。

▲對焦后由手機自動生成的曝光強度

▲降低曝光補償

▲增加曝光補償

調節曝光,能讓拍攝者在拍攝階段就掌握主動權,而不至于在后期變得被動。例如拍攝剪影的時候將曝光補償調低一點,防止光亮的部分曝光過度,同時讓剪影暗下來。

▲韓松/攝??

◎HUAWEI P30??

◎降低一些曝光補償,有利于拍出剪影?

3/對焦和曝光是可以分離的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大多數手機的對焦和曝光是一致的。

這是什么意思呢?在屏幕上點按一點,這一點會被確定為焦點,手機會以這一點的亮度為基準來計算曝光,這一點便成為測光點。

舉個例子,一個房間有一盞燈、一個前景物體,燈是畫面中最亮的部分。點按燈所在區域作為焦點,這一點會變得最清晰,手機會以這個較亮的區域為基準測光(它會想:呀,場景好亮,所以曝光不要那么強),所以輸出的畫面中燈光附近亮度適中,但畫面整體就比較暗;反之,如果點按前景物體的所在區域為焦點,手機就會以這一點為基準測光(它會想:呀,場景好暗,所以曝光要提高一點),所以這個物體附近的亮度會比較適中,但是相應地,燈光部分就會過亮。

那么,可不可以讓對焦點與手機曝光的測光點分離呢?目前iPhone的原生相機還做不到,但是可以利用一些App做到。以VSCO的拍照功能為例,當用兩根指頭點擊劃動屏幕的時候,就會發現其中一點會是焦點(畫面最清晰的一點),另一點是曝光點(以此區域的亮度為基準進行測光)。華為手機的Pro模式則直接給出幾種測光模式供用戶選擇,包括點測光、局部測光和全局測光,這就很好地解決了對焦和測光點一致的問題。

▲VSCO相機中,曝光和焦點為同一點的情況?

▲VSCO相機中,曝光和焦點分離的情況?

4/手機有多種快門觸發方式

大家最熟悉的一般是手機攝影界面上的虛擬快門,這是最常用的快門觸發方式。

以iPhone為例,還有其他幾種快門觸發方式。例如點按音量鍵,這個動作會讓大家按快門的手勢更接近于用相機拍攝;再如,當耳機插在手機上的時候,耳機線上的音量鍵也能作為快門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還應該掌握從手機鎖屏界面快速進入拍攝模式的方法。以iOS15操作系統為例,在鎖屏狀態下從屏幕右側邊緣橫向滑動可以快速進入拍攝界面,這個小小的動作能夠避免錯失難得的突發拍攝場景。

手機的多種快門觸發方式并不是噱頭,它提供了多種情景下的拍攝可能,如音量鍵就適用于“單手攝影”的情況;如果是紀實攝影,不想給被攝者造成壓力,用耳機觸發快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隱藏自己的拍照動作。

前面已經說過,手機攝影是即興的、突發的,因此有必要熟悉其觸發快門的多種機關。畢竟,能拍出好照片的場景轉瞬即逝。

▲韓松/攝??

◎iPhone 7 Plus??

◎俄羅斯莫斯科地鐵中。為捕捉最真實的人物狀態,可用耳機線作為快門抓拍

5/手機有應對大光比的措施

什么是大光比照片?就是畫面中亮的地方和暗的地方光線差異特別大的照片。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困惑:拍出的照片要么是陰影的地方一片死黑,要么是光亮的地方曝光過度。其實,手機中的HDR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大光比照片不用HDR的弊端

▲打開HDR,能夠修正一些曝光

HDR是“高動態曝光”的英文縮寫。在iPhone拍攝界面上方的中部便可以控制這個開關。在HDR模式下拍照,手機實際上進行了三次曝光:一次“過暗”,讓亮的地方顯得和諧;一次“過亮”,讓暗的地方顯出細節,一次“正?!保屩虚g部分獲得曝光。三張曝光會在瞬間合成,呈現一幅陰影中帶有細節、高光處不曝光過度的畫面。

大光比的情況如此之多,超出想象,特別是在日出日落、陽光強烈或是有燈光的情況下。因此建議打開“自動HDR”,讓手機自行判斷是否需要觸發該功能。

目前iPhone的HDR功能會生成兩張照片,在計算速度上會稍有拖慢。當連拍或搶拍時,建議關掉HDR。

6/抓拍不妨用連拍

高速連拍不是相機的專利。還是以iPhone為例,按住虛擬快門(或是按住音量鍵、耳機音量鍵)會進行每秒10次的連續拍攝,生成一組照片,之后可以在相冊中選取想要的片子,同時決定其余的是否刪除。

拍攝運動場景的時候不妨使用這一功能。

對于連拍功能,大部分朋友還是知道如何使用的,只是在實戰時不太能想起并靈活運用。這也是手機攝影學習的重點。

▲按住任一快門觸發方式,即可連拍

還是那個觀點,學習手機攝影不僅是學習拍照技巧和后期制作而已,而是學習一套完整的系統。

2 找到自己的拍照興奮點

“如果你喜歡拍照,那么你一定不是喜歡拍照本身,而是存在一些你特別有沖動記錄下來的東西?!?/p>

這便是攝影的興奮點。

手機攝影最好的做法是多去拍自身熟悉、容易拍到和自己能很敏銳地覺察到的題材。因為這些題材易于代入拍攝者的情感,最能反映拍攝者的知識結構和生活閱歷的獨特之處,最能激發拍攝者的拍攝沖動。手機攝影要出好片,不應該一味模仿別人的好片,而應回歸自身的生活經歷,激發真實的拍攝欲望。

▲韓松/攝??

◎iPhone 7 Plus??

◎建筑空間與人的關系

▲韓松/攝??

◎iPhone X??

◎利用長曝光拍攝建筑剪影

在網絡圖片分享平臺上,幾乎每個攝影大咖的作品都有鮮明的特征。例如柏林的攝影師Michael Schulz是個不折不扣的旅行家,他的作品表現的大多是自然景觀、城市風貌,看他的作品,仿佛是在看一本小型的“國家地理”相冊。他的作品幾乎都是在公共空間拍攝的,旁觀者和思考者的心態躍然于畫面上,是典型的深度旅行者和觀察者。體育老師張內咸手機拍攝的作品,全是天真爛漫的學生。透過這些照片,能感受到掌鏡人既是參與者,也是記錄者,他的作品飽含真摯的情感。

這里不是說要給自己劃定一個界限——用手機拍建筑、拍人物,還是拍美食……我們討論的不是“專注”的問題,而是審視自己的性格特征、心理狀態和興趣愛好,找到自己最樂于拍攝的題材,用最舒服且帶有情感沖動的方式來表現。其實,大千世界能有那么幾樣東西讓自己興奮足矣。你的關注點是什么呢?

3 從愛好者到獲獎達人,有幾條基本經驗

這幾條實用忠告,雖不見得系統,但確是經驗之談,也來自許多“求點評”的照片總結,涵蓋觀察、操作、構圖等方面的內容。

下面幾條,有大家沒有意識到的地方;也有看起來簡單可笑的地方,雖未必養成習慣,但需警惕,防止影響所拍攝作品的效果。

1/請養成熟悉的拍攝手勢

應該重視“手勢”,也就是“手感”。手勢會影響到拍攝質量。真有那么嚴重嗎?稍作回憶就會發現自己其實很“認生”:用鋼筆寫字,要熟悉了某支筆才能達到最佳的書寫狀態;彈鋼琴的時候,遇到特別硬或特別軟的鍵盤,演奏出來的樂曲的質量會大打折扣;就連炒菜,遇到不熟悉的鍋和鍋鏟,也會有難以把握火候的時候。熟悉的手勢讓拍攝者不會手忙腳亂,可以以從容、穩定、舒適的方式拍下照片。按照經驗,可以分三種類型去有目的地養成自己熟悉的手勢。

〇 擺拍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這是最常規的情況了。擺拍手勢要求拍攝者要拍的東西不會轉瞬即逝,場景不會出現過多變化。此時端穩相機,用拇指按下快門即可。筆者熟悉的姿勢是這樣的:橫拍的時候雙手端穩手機——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穩手機,手機靠著右手手掌,拇指自然點按屏幕對焦、上下滑動屏幕調節曝光并按下虛擬快門鍵。

▲擺拍——橫握手機?

豎拍的時候,左手握緊手機,右手輕輕倚靠在手掌上,用拇指點按即可。

▲豎拍——豎握手機

〇 搶拍 〇〇〇〇〇〇〇

熟悉搶拍的手勢,能夠幫助拍攝者拍到一些突發的場景。通常狀態下,當手機放在衣褲、口袋、桌面上時,都處于鎖屏狀態,所以,能在最短時間進入拍攝界面,讓雙手處于拍攝手勢是關鍵。要點有兩個:拿起手機時拇指就從屏幕邊緣左劃,快速進入拍照界面;迅速擺出“擺拍”手勢。通常這個過程不會超過2秒。

▲搶拍1,拿出手機,點亮屏幕

▲搶拍2,拇指左劃,進入拍照界面

▲搶拍3,迅速調整姿勢,進入拍照狀態

〇 街拍 〇〇〇〇〇〇〇

街拍過程中,應將手機捏在手上,這樣便會進入一種“捕獵”的心理狀態。不建議隨時打開攝影界面(比較費電),而是拇指隨時準備左劃鎖屏界面,快速進入攝影功能。

這里要單獨說說單手操作。以iPhone為例,首先需要用右手拇指在鎖屏狀態下左劃打開攝影功能,再用食指按下音量鍵作為快門。如果時間允許,在打開攝影功能后,還可以用右手拇指點按屏幕以確定焦點,甚至上下滑動以調節曝光。

上面所講的操作雖說不難,但還是需要一些練習才能形成幾種大家熟悉的手勢。

▲單手操作三步驟?

2/擺正,端平,拿穩

攝影操作的開始不是去尋找那些莫名其妙、歪歪斜斜的“創新”,而應該把手機擺端正了,老老實實,輕松明快而又堅定地拍下照片。日常生活中大家觀察世界,頭稍微歪一點,不會覺得世界是傾斜的。但對于照片來說,地平線的一點歪斜都會被敏感地感知。去看看歷年IPPA的獲獎作品吧,絕大多數都遵循了“端正”這個原則。

筆者小時候剛學鋼琴時很喜歡肖邦的音樂,著迷于那種聽起來有些“自由散漫”(后來知道那叫rubato——自由伸縮)的大師演奏風格,遂模仿之,后來被老師制止了。老師認為那時筆者的基礎還不好,沒有達到可以自由伸縮的程度。老師堅持讓筆者以均勻、平穩、節奏穩定的方式練習。果然,筆者到了一定程度后,也理解了一些音樂,自然就有了自由伸縮的感覺的。并且最重要的是,筆者發現即便是在自由伸縮的演奏方式中,還是以一個堅定平穩的骨架為基礎的,不能隨意為之。筆者對音樂的理解,和對攝影構圖的看法是一致的。大家需要理解并拍穩一個場景,再去天馬行空和推拉搖移。

這意味著在大多數情況下要讓水平線水平,讓豎直線垂直;在不能讓豎直線垂直的時候,至少要保證水平線水平。這還意味著,即使要以仰視、俯視角度拍攝,也要擺正、端平手機——除非有足夠的理由去拍攝以斜線為主的構圖。

▲2015年IPPA全球iPhone攝影大賽部分獲獎作品?

拿穩自不必說,雖然現在iPhone等高端智能手機已經有比較好的防抖優化,但過于強烈的抖動還是會讓畫面模糊的。

分析2015年IPPA全球iPhone攝影大賽的獲獎作品,能很容易在其中找到水平、豎直的結構線。擺正、端平的拍法適用于大部分情況。擺端正不是金科玉律,荒木經惟、森山大道就有大量歪歪斜斜、自然放松、充滿力量和沖突的照片。這里說的“擺端正”是要避免那些尷尬的歪斜,要對拍攝場景心中有數,堅定、平穩地拍攝照片。

3/擦干凈鏡頭

手機是沒有鏡頭蓋的,極高的使用率會使得鏡頭很容易臟,鏡頭上最容易積攢的是指紋。單反相機如果鏡頭或反光鏡臟了,容易在畫面中形成黑色的污點,可以在后期時用去污點工具去除。但手機鏡頭臟了,特別是上面有指紋印時,會讓畫面出現鏡頭光暈。如果拍照場景中有燈光,這種眩光會被無限放大,甚至橫穿整個構圖,這對照片的損害是毀滅性的。

因此,應時常檢查手機鏡頭是否臟了。這個簡單的習慣是很重要的。如果是拍比較重要的照片,請一定要用餐巾紙擦一擦手機的鏡頭。

▲手機鏡頭臟的時候容易產生光暈?

▲擦干凈手機鏡頭后的效果?

4/用手機擅長的焦距拍照

在以前的手機攝影經驗分享會中,筆者將這一條稱作“慎用變焦”。考慮到現在許多品牌的手機已經引入了四鏡頭,手機變焦也就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了。

首先還是向初學者介紹一下各個焦段的鏡頭的拍攝視角有什么不同。

焦距數值越小,鏡頭的視角越大,視角大到一定程度則可以在離被攝物體很近的情況下拍出較為廣闊的空間,這樣的鏡頭稱為廣角鏡頭,如常見的14mm超廣角鏡頭、16mm廣角鏡頭、24mm廣角鏡頭。焦距數值越大,鏡頭視角越小,視角小到一定程度,可以將很遠的被攝物體拉得很近,這樣的鏡頭稱為長焦鏡頭,如常見的135mm、200mm甚至400mm鏡頭。野生動物攝影中,拍攝鳥類就需要用到長焦鏡頭。上述兩個端頭的焦段拍出來的照片和人眼平時的感受相差較大。

而介于二者之間的焦段,如35mm、50mm,人們習慣稱為“標準鏡頭”,其視角較為平實,接近人眼的視角。大部分手機默認鏡頭就是在這個焦段上。因此,通過手機鏡頭所觀察到的場景,是與人眼接近或視角略大于人眼視角的。手機不適合用來拍遠處的野生動物以及星星、月亮,也不適合在看臺上抓拍運動員比賽時的動作細節,同樣不適合在很近的距離下拍攝很廣闊的場景。手機攝影適合的是人眼看到的那些東西(或比人眼稍廣一些),在28mm至35mm焦距視角上。當然,現在越來越多的手機有了多個鏡頭(例如iPhone 13Pro Max擁有三個鏡頭,分別是14mm、28mm和72mm的焦段)。

▲相機的廣角鏡頭拍攝:比人眼的視角更廣?

▲相機的標準鏡頭拍攝:和人眼的視角類似?

▲相機的長焦鏡頭拍攝:能將較遠的人物“拉得很近”?

▲各焦段視角示意圖。手機的焦段在中間,類似于“標頭”?

單鏡頭手機——28mm焦距左右的定焦相機。

當用兩根指頭張開劃屏,場景拉近了。但這并不意味著手機鏡頭的焦距變長了,而是通過電子變焦,將記錄下的場景“裁切”了一部分的假變焦。例如上圖,在28mm中裁切了ab段的圖像,模擬了長焦AB段圖像的感覺,但畫質很受影響。

雙攝手機——28mm和56mm焦距定焦相機。

當打開iPhone 7的拍攝功能時,默認的還是和原來一樣的28mm鏡頭,此時是1x;點擊2x,此時已經切換到了56mm鏡頭,如果繼續拉近,手機會在56mm鏡頭的基礎上進行數碼變焦,最高可到10x;那么在1x和2x(1倍變焦至2倍變焦)之間呢?實際上是在28mm上做的數碼變焦,只是由于拉伸得不是很厲害,所以畫質的損失不會太嚴重。從1x到2x之間的鏡頭切換,iPhone做得還是很流暢的,幾乎看不出破綻。

再來說說變焦。手機攝影的本質分以下幾種情況。

使用手機拍照的原則是,盡量只用鏡頭的原始焦段拍攝,最多使用輕微的電子變焦,否則輸出的照片畫質會受到較大影響。以iPhone為例,通常筆者會控制其變焦在3x以內。

可以看出,手機能夠保證的畫質焦距承載范圍依然有限,依然是以標準鏡頭為主的較小范圍(盡管這個范圍在不斷擴大)。但這不是令人沮喪的事情。過去,很多街拍大師也幾乎只用少數焦段進行拍攝(如布列松的50mm和35mm),這些焦段與手機焦段較為接近。至少在焦段這件事情上不用糾結。用手機拍好它的焦段能夠勝任的照片吧。

▲iPhone7 Plus的變焦示意圖。雖然它可以實現10倍變焦,但我們還是???建議用1x和2x定焦,而且變焦不要超過3x

5/慎用閃光燈

目前來說,閃光燈是各品牌手機攝影功能的軟肋。在大多情況下,使用手機內置閃光燈拍攝的照片大多比較生硬,閃光燈只起到了“補光”的作用,遠談不上“布光”。在專業攝影技術中,閃光燈的運用和現場光、自然光的運用是交相輝映的,其中閃光燈的技巧性很強。就這點來說,手機內置閃光燈并不適于手機攝影。所以,最好關掉手機拍攝的自動閃光燈功能,盡情享受自然光和場景光塑造的世界吧。

6/少就是多

前面都在談操作,如果非要將構圖、選材中的某一條作為最初原則,應該是這一條。

Less is more——“少就是多”的意思是,用盡量少的元素來表達盡量集中的畫面。筆者剛接觸攝影的時候,對于眼睛觀察到的“美”,總想“全部”記錄下來,后來才慢慢體會到貪心是拍不出好照片的,以小見大、大膽舍棄往往能拍出意想不到的效果。瀏覽IPPA歷年的獲獎作品可以發現,其中單中心式、主題集中式的構圖占了很大一部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安县| 宜宾县| 加查县| 临城县| 峨眉山市| 青田县| 区。| 忻城县| 遵义县| 平阳县| 岑巩县| 大余县| 宁武县| 九台市| 资兴市| 靖宇县| 金塔县| 杨浦区| 江都市| 嘉兴市| 东乌| 凤翔县| 富民县| 柞水县| 横山县| 桑植县| 庆城县| 潍坊市| 舟山市| 安图县| 刚察县| 洪江市| 芦溪县| 克山县| 岚皋县| 长丰县| 江川县| 青阳县| 绵竹市| 张家口市| 闸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