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用別人的腦子思考你的人生
- 采薇
- 1577字
- 2022-08-11 17:47:46
你不是選擇太多,而是缺乏選擇的底氣
前一段時間偶然見到高中同學某君,他大學畢業六七年了,居然還處于待業狀態,并且認為只要自己愿意,就能擁有很多選擇。
大四下學期,他選擇了考研,結果沒進復試,一直在調劑;后來他想出國讀研,手續辦到就差簽證環節,結果放棄了;閑下來一陣子之后,他又說要去部隊當兵,過幾年可以提干。
其實,即使所有的計劃都泡湯,他也可以一邊打工一邊準備再考研。但結果是,他沒有選擇上述任何一種生活,只是在一個離家近的小城市待著。在那里,他沒有正式工作,也沒有全身心復習備考。第二年又沒考上研究生,工作也依然沒有起色。
就這樣過了多年,直到我見到他,他還是存在僥幸心理,認為自己擁有多種選擇,而且覺得只要他愿意,選了就等于選上。
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大到人生方向,小到一飲一食。對于每一件事,我們都可以通過網絡獲得無數的信息,這些信息好壞難辨、真假難分,逼著人只要一睜開眼,就要思考到底該做什么樣的選擇。
穿衣,價格從網購的幾十塊到實體店的幾萬塊,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別人做不出來的款式;飲食,打開外賣軟件就能點到各地的特色菜,酸甜苦辣,風味十足;住宿,商家就像你肚子里的蛔蟲,你喜歡的裝修風格他們那兒都有;出行,只要你愿意,從家門口到目的地,也就是一抬腿的距離。
選擇多嗎?多。種類齊全、琳瑯滿目,商家的制勝秘訣就是快你一步,想到你所有的需求,所以,當你面臨無數選擇時,常常會無所適從。
一個有名的銷售大師曾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在兩種新品餅干投入市場之前,第一種餅干以常見的水果和蔬菜為參照,做出30個不同口味;第二種餅干只做出原味、咸味和甜味3個基礎口味。將兩種餅干投入市場之后發現,第二種餅干銷售量極高,顧客比較青睞基礎口味的餅干,而費盡心思做出30種口味的餅干,卻少有人問津。
作為消費者,我們并不難理解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面對只有3種口味的餅干,你很輕易就能做出選擇,知道自己想吃哪一種,清晰明了、干脆利落。然而,當我們面對30種口味的餅干時,就會不由自主地開始對比,比口味、比熱量、比價錢,甚至比包裝,比來比去可能購物欲都沒了,畢竟我們不會一次買齊30種口味的餅干全都嘗一遍。
選擇餅干尚且如此,人生選擇更不用說了。
30袋餅干讓你付出的代價可能只是幾百塊錢和多長幾兩肉,可是人生呢?面對人生的關鍵節點,你很可能連一個選擇都做不了,只能任由命運安排。
比如,高考成績出來之后,發現自己的分數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水平,你向往過清華、北大,為浙大、復旦奮斗過,對廈大、中山有過規劃,但結果呢?以自己的分數為基準,權衡一下能被錄取的大學,家長、老師輪番對你提意見:選專業既要考慮學費,又要考慮就業前景;選學校既要顧及實力,又不能不在乎名氣。選來選去,最后只剩一到兩個選項,你的個人愛好、理想直接被踢出考慮范圍。
大學即將畢業時,面對成百上千的企業招聘,你想要不錯的待遇,想有發展前景,公司最好離家近一些,如果能和同學一起進就更好了。頂著烈日篩選了好幾輪,你發現滿足自己條件的企業你進不了,能進的企業你不滿意。
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身邊的同學、朋友紛紛走進婚姻的殿堂。這時候你才發現,自己傾慕的那種劍眉星目、風采翩翩的少年早已成了別人的丈夫,而介紹人鼓勵你去認識的通常是自己很不滿意的人。
誰都想上名校,但在這種愿望背后,付出艱辛努力并實現目標的人鳳毛麟角;誰都想要好工作,但在大學四年刻苦、自律,對自己的未來進行科學規劃的人只是寥寥少數;誰都想擁有一個才貌雙全的另一半,但能時刻反思自我,由內而外修煉自身的人屈指可數。那些不為人知的艱苦付出為他們積累了在眾多選擇面前自由選擇的底氣,他們可以不必猶豫和糾結就沖著最好的去,他們選得起,因為他們有底氣。
希望此刻正在閱讀本書的你,也能擁有這樣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