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陌生環境:依戀最初的展現

“依戀”這個概念最早是英國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兒童精神病學家約翰·鮑爾比提出的,他因為在兒童發展心理學理論中的杰出貢獻,被世人譽為“依戀理論之父”和“20世紀最杰出的100名心理學家”之一。在鮑爾比看來,依戀是“個體與具有特殊意義的他人形成牢固的情感紐帶的傾向,能為個體提供安全和安慰”,也就是孩子與撫養者之間所形成的穩定牢固的情感聯結。這種情感聯結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為了進一步探究依戀所存在的個體差異現象,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也是鮑爾比的同事瑪麗·愛因斯沃斯曾經和她的學生一起設計了著名的陌生人情景實驗,通過觀察孩子對陌生人的反應,來評估媽媽與孩子間的依戀關系。

愛因斯沃斯選取了若干12個月至14個月大的小男孩和小女孩,讓他們和他們的媽媽一起參加實驗,并專門安排了工作人員來扮演實驗中的陌生人。實驗專門安排了一間游戲室,游戲室只有一扇門,室內鋪有地毯,地毯上有許多玩具,包括玩偶、積木、汽車模型等。與此同時,游戲室內較為隱蔽的地方安裝有攝像機,全程記錄孩子的反應。

實驗開始時,一位媽媽會帶著孩子來到游戲室。媽媽會按照實驗要求,先跟孩子在游戲室內一起玩耍互動,讓孩子對這里逐漸熟悉起來。隨后,媽媽會逐漸減少與孩子的互動,最后讓孩子自己玩耍,自己只是在旁邊看著,時不時回應一下孩子。正在孩子玩得開心時,由女性工作人員扮演的陌生人敲門進來了。她進來后,先是與媽媽和孩子打招呼,接著跟媽媽友好地交談,拉拉家常,然后開始跟孩子套近乎,并開始用好玩的玩具誘惑孩子。參與實驗的工作人員可都是兒童發展心理學界的高手,懂得相當多與孩子相處的套路。就這樣,工作人員很快就跟孩子混熟了。而就在孩子開心地與工作人員玩耍時,孩子的媽媽則悄悄起身,輕輕地走向游戲室的大門,緩慢地打開門,并輕輕地將門關上,絕不發出一點聲響,只是把孩子“殘忍”地丟給了工作人員。

自打生下來就沒怎么離開過媽媽的孩子,哪兒受得了這樣被媽媽“拋棄”。于是,參加實驗的孩子紛紛開始放飛真實的自我。有的是“戲精派”,上來就開始大哭大鬧;有的是“行動派”,一言不發直接走到游戲室門前,準備開門自己去找媽媽了;還有的是“淡定派”,看似內心鎮定,其實慌得不行;也有的是“高冷派”,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媽媽,你在或者不在,我都在這里,不悲不喜”。此時還在游戲室內的工作人員則完全控制住場面,畢竟是心理學專業人士,這點場面還是可以搞定的。有意思的是,有些孩子,工作人員一哄,情緒就緩解了很多;有些孩子,則怎么哄都不行,大有要叫破喉嚨的勢頭;而最難搞的就是“高冷派”的孩子,工作人員只能在旁邊跟孩子“尬聊”或者“尬玩”,孩子完全不搭理。

過了一會兒,孩子的媽媽突然開門,大喊一聲:“寶貝,媽媽回來啦!”這時,游戲室內便開始上演“人間百態”:有的孩子馬上站起來,向媽媽撲過去“求抱抱”,情緒很快就平復下來,然后接著玩去了;有的孩子則表現得非常憤怒,似乎在向媽媽抱怨“媽媽,你現在才回來啊!”,并且,這些孩子想讓媽媽抱,卻又表現出要把媽媽推開的架勢,似乎心里在說“不能你想走就走,想回就回呀,這也太不給我面子了”;而有的孩子,則對媽媽的回來無動于衷,好像心里在說“媽媽,回來了,呵呵”,然后接著去玩了。

到這里,這實驗還不算結束。當孩子跟工作人員玩得正投入時,媽媽再次悄無聲息地離開了,這下“人間百態”再次在游戲室內上演,“戲精派”“行動派”“淡定派”“高冷派”的孩子又一次充分展現了個性。然后,媽媽又突然開門,表示她回來了,孩子們則繼續上演“人間百態”。就這樣,幾個回合下來,實驗終于結束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辰溪县| 申扎县| 广州市| 崇仁县| 永年县| 阿鲁科尔沁旗| 本溪市| 佛冈县| 田东县| 蒲城县| 正蓝旗| 屏东市| 古蔺县| 扎兰屯市| 拜城县| 开封市| 襄汾县| 旬邑县| 曲阜市| 开化县| 伊春市| 威宁| 布尔津县| 柳林县| 林西县| 海安县| 黑水县| 墨脱县| 武夷山市| 荥阳市| 宝山区| 丘北县| 仪陇县| 河曲县| 淳化县| 康保县| 准格尔旗| 金昌市| 章丘市| 积石山| 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