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理財就是理生活:犧牲情緒上的放任,換來更高的自由

人該如何才能更了解自己呢?有人回答說:照鏡子唄!但是,一個人無法只通過照鏡子,就完全了解自己,因為鏡子只能照到人其中的一面。如果一個人想要真正了解自己,就要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大的系統中——如學校、公司、社會等,做反向觀察。

正如我們想要真正了解財富、理財等的知識,我們就不能只談論它們本身。我們也要學會把金錢放到更大的系統中,以便通過更大的系統,反向來理解它們的全貌。比如,當我們把理財這件事放到生活中,我們才會真正以我們的人生為導向、生活為目的,去了解理財,而不僅僅是糾結于加減法和幾個數字。深度而全面地認知“理財”二字,才能幫助我們在這條道路上正確開始,順利行走。

1)財務狀況,就是對生活狀態的反映

雖然我不知道你理財的目的是什么——有的人想孝敬父母,有的人想換更大的房子,有的人可能只想獲得心安,但我知道,如果我們想通過理財來達到更好的財務狀況,都離不開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擁有更好的生活和未來。而財務狀況,好比我們上學時的學習成績。一個階段的學習成績,會反映出我們該階段的學習情況。

我們的財務狀況,也全然反映了我們那段時間內的生活狀態。一方面它代表了你的能力,就像你各科的能力都不錯,就得到高分;另一方面它代表了你的競爭力,如果你發揮出自己的優勢,也能得到高分。能力和競爭力的最大不同在于:能力的立足點是個體,也就是你自己;而競爭力的立足點是關系,就是你跟你的對手做比較。

財務狀況就相當于給你這兩方面的能力綜合打一個分數。如果這個分數目前比較糟糕,就說明了你的生活狀態也比較糟糕,它甚至能直觀地反映出,在職場上,你的業務能力比較低。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在離開校園以后,我們衡量一個人的生活是否有起色、是否有進步,就看他的收入水平是否有變化。因為,收入水平是業務水平的重要指標。說白了,業務水平持續提升,收入水平也隨之增長;業務水平下降,收入水平也隨之降低。

所以你發現了嗎?解決財務問題的關鍵是你真正掌握一項能力,或真正擁有核心競爭力。用大白話說,就是讓自己的業務水平保持增長,以謀求財務狀況的改善,從而讓生活有起色。

至于怎么讓自己擁有優勢和競爭力,可以參考《優勢成長》一書,這里不再贅述。

2)理財的理,不僅僅是“打理”

我們常聽到有錢人說:“錢啊,對我而言,就是個數字。”聽見這句話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啊,他們好像在炫富。我想告訴你,他們沒有炫富,反而道出了事實,還給我們指明了方向。

“錢就是個數字”,從此刻開始,你也試著認真理解一下這句話。不加判斷,不加預設地理解,看看這句話到底在表達什么。無論你手上有多少錢,打開你的微信或支付寶,看看那個余額,它是什么?沒錯,它就是個數字。于是你開始變得客觀理智了,最后你知道了:錢就是數字。這里的潛臺詞就是:你越了解數字,你就會越有錢。

你一直在說錢,錢,錢,但你對錢沒有感覺,也沒有概念。直到錢被量化出來,它才能被感知。所以,理財的理,不僅僅是打理、整理和管理的意思,還有最重要的一層含義:理性。無論財富多少,最終我們要看的是理財的結果,這個結果也必須通過數字來呈現。所有的結果,都是理性的。借由數字,我們才會對結果有衡量。因為理性,所以有財。

所以,富人想告訴你的其實是:時刻保持理智,提高對數字的敏感度,建立數字化思維。所以說白了,如果你不開始用你的理性大腦,運用理性的思維,你就無法解讀這些理智的結果,也就無法真正掌握財富。

但問題是,過去的10年,乃至20年,不管是賺、用,還是存,我們都幾乎采取同樣的方式、相似的行動來對待錢,我們一直在舊有的模式中徘徊,所以得到的還是同樣的結果。

如果要改變結果,很簡單,改變你的行為。

如果要改變行為,更簡單,改變你的思維。

再強調一遍,財富的思維,就是理性的思維,就是數字化的思維。

3)犧牲小滿足,換來大滿足

什么是缺乏理性的表現呢?據我的觀察,大部分人花錢,都是一種情緒上的發泄。那為什么情緒又可以這樣被放任,被毫無顧忌地發泄出來呢?其本質原因是,原生家庭沒有教過你如何進行情緒管理。但這最終會讓你變成窮人。

一個平凡的事件,簡單的語句,就能擾亂你的情緒。于是你在壞情緒下就開始亂花錢,買一堆沒有用的東西,等清醒過來,發現自己買了一堆沒有用的東西之后,又懊悔不已,覺得自己才是那個沒用的東西,壞情緒再次出現,繼續亂花錢。而每次這些特定的事件和語句出現,都會讓你像巴甫洛夫的狗面對刺激時流口水一樣,產生壞情緒。接著造成壞情緒的compound effect(復合效應),讓壞情緒更壞,錢花得更多。直到你的錢都因你的情緒被花光后,無處發泄的你,就會找到成本最低的情緒出口,毫不費力地成為一個“網絡噴子”。

但惡性循環到這個時候還沒有結束。你可能忽略了,要是你變成了噴子,這就是在用你現在的情緒,繼續左右他人對你的看法,透支他人對你的信任,降低他人對你的好感,這些是你“未來的錢”。簡言之,如果你習慣用情緒應對一切,你就會消耗過去的錢,讓現在的自己沒錢,并預支未來的錢。過去、現在、未來都沒有錢,是不折不扣、徹頭徹尾的窮人啊。

你原以為,是你那些不斷購買的習慣,讓你留不住錢。但究其根本,是你總在為你的情緒買單。于是情緒就成為你前進路上最高的一項成本。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情緒,指的不光是消極情緒,還有積極情緒,最起碼,是看起來好像積極、正面的情緒。比如,“雙11”的時候,商家打折促銷,你一看高興壞了,沖動消費,買了一堆自己不需要的東西。這里從頭到尾,并沒有什么所謂的消極情緒,卻又是一個為情緒買單的案例。又比如,我以前在新東方當老師,需要用到手提電腦來備課、上課。我發現我有的同事,喜歡每年換一臺新電腦,且價格基本上萬。我不明白原來的電腦好好的,為什么要換?難道換一臺電腦,課會講得更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找到一位相熟的同事詢問:“過去10年,你買了10臺電腦,為什么呢?”她告訴我的理由卻出乎意料地簡單:“用新電腦很開心啊!”你看,又是很典型的為情緒買單的案例,就像有人習慣性地每年要換一部手機一樣。但你有沒有想過呢,你真的那么需要一部新手機嗎?

對于手機、電腦等設備,我給自己設定的規則是:不壞不換。比如,2014年年底,我換了iPhone 6,一直用到壞,2017年年底,換了iPhone X,這部手機我一直用到今天。又比如,最近我買了新的手提電腦,是因為我原來用了5年的電腦徹底報廢了,幾千塊的電腦用了5年,我也心安理得地讓它“退休”了。

我的意思并不是說要節衣縮食,我完全有富余的錢讓我每年換一部手機或電腦,或毫不夸張地講,只要我想,每天換都可以。但我想說的是,理財的本質在于擴大自己的選擇權。而財務自由的本質,在于實現選擇的自由。如果我擁有選擇權,并且我有足夠的資本來實現各種選擇,為什么我要守著原來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呢?難道生活就是為了換電腦、手機?那賺更多錢的目的是什么呢?更換更好的手機、電腦?

所以,不管你有錢沒錢,事實上,現在你可以開始養成一個“財務自由”的思考習慣:用同樣多的錢,我是否可以換一個選項、換一種用法呢?比如,你總是在商家打折的時候忍不住“買買買”,但把這些錢攢下來,年底就能獎勵一次出國旅行。又比如,我的那位同事,買電腦花了差不多20萬元,要是把錢攢下來,也足以支付一套小公寓的首付了。

注意,我不是讓你過度地壓抑自己的情緒,有時候滿足一下自己的情緒也是必要的,但前提必須是,這是你的主動選擇,而不是你毫無察覺地為情緒買了單。作為一個對自己負責任的成年人,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你總能找到排解情緒和壓力的方式,比如,向朋友傾訴、跑步、捏方便面,或者聽音樂等,而不是只有“買買買”這一種方式。如此一來,你的情緒趨向平穩,也會省下很多因為情緒而花出去的“冤枉錢”。

畢竟,滿足當下的情緒,都是小滿足;而滿足自己更高的精神追求,才是大滿足。你要為你的情緒負責,而不是為你的情緒付費。請記住,管錢,就是管情緒。只要犧牲一點對情緒的放任,多一點理智,就能換來財務上更高的自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德县| 三穗县| 株洲县| 铁岭县| 双城市| 太仓市| 大宁县| 射阳县| 密山市| 阿鲁科尔沁旗| 富阳市| 温泉县| 株洲县| 沁源县| 叶城县| 益阳市| 托克托县| 青浦区| 葵青区| 习水县| 无棣县| 游戏| 开江县| 乐昌市| 秭归县| 沙河市| 太湖县| 定兴县| 美姑县| 承德县| 广饶县| 来宾市| 普兰县| 霸州市| 公主岭市| 于都县| 武冈市| 那曲县| 方正县| 上犹县| 通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