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庫頁島往事
  • 卜鍵
  • 2832字
  • 2022-08-10 18:26:02

二、奴兒干都司

在明代,庫頁島歸屬奴兒干都司管轄。

都司,全稱都指揮使司。明朝在內(nèi)地和邊疆普設都司,“掌一方之軍政”[7],又因所在地域不同,在職能上大有差別:內(nèi)地省份的都司,與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稱“三司”,負責所屬衛(wèi)所的管理,隸屬五軍都督府;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都司,如遼東都司,實行軍政合一,與清朝的駐防將軍衙門近似;還有一種較松散的管理模式,即以羈縻招撫為主的都司,奴兒干都司應屬于最后一類。

奴兒干的名稱來自當?shù)夭孔?,又被寫作弩爾哥、耦兒干、納里干等等,據(jù)說是圖畫的意思,可知自然景色之美。黑龍江經(jīng)過數(shù)千里東趨,在奇集已接近出???,卻被連綿不斷的大山阻擋,轉向正北、西北,至奴兒干再折向東北、正東入海。此一轉彎處叫作特林,有一個巨石構成的高崖直插江中,后來被俄人標注為“特林岬”,永寧寺即建在岬角之上。而大江的左岸,是由外興安嶺輾轉流來的恒滾河(又稱亨滾河、興袞河、恨古河,俄語稱阿姆貢河),明朝在河水匯合處北側設置滿涇衛(wèi),附設滿涇站,是為大明驛路15狗站的最后一站。此地有一些軍事設施,以便扼控??谂c兩河匯合處。沿江往下,還有哥吉河衛(wèi)、野木河衛(wèi)等衛(wèi)所,越過河口灣至庫頁島,也建立了一些衛(wèi)所。奴兒干是古肅慎北方各部族的一大交會聚集之地,有著向睦中原文化的悠久傳統(tǒng),又得水陸交通之便,選擇于此建置都司是明智的。

考慮到元代曾在遼東設置征東招討司和征東元帥府,一些學者認為明代的都司衙門即在其舊址之上興建,其實很難確定。明朝對各地王府建設規(guī)制掌控甚嚴,省級衙署的建設也有一個大致規(guī)格,此地雖屬偏遠,也不會太過草率,唯不見于記載,難得其詳。

清光緒間,黑龍江左岸與烏蘇里江迤東皆落入沙俄之手,清廷與吉黑將軍仍懷抱恢復之志。曹廷杰時任吉林靖邊軍后路軍營文員,奉命潛入俄境偵察,發(fā)現(xiàn)俄人已在特林的永寧寺原址建了一座“喇嘛廟”(即東正教教堂),在稟文中描述:

永寧寺基今被俄人改為喇嘛廟,二碑尚巍然立于廟西南百步許。廟后正東二十余步山凹處,有連三炮臺基一座,南向據(jù)混同江之險。壕塹皆在。廟西北約百步,有土圍一道、土壕二條,周數(shù)百步,中有土臺,亦似炮臺基,西北向可堵??诩昂銤L河口水道來路……[8]

對于這里的炮臺壕塹,俄國神甫鋪拉果皮與原住民說是康熙帝發(fā)兵進剿羅剎時所留,未辨真?zhèn)?;進而說永寧寺碑也是那時所立,則屬于不知亂講。

沿江向北不遠處,曹廷杰發(fā)現(xiàn)有一個古城遺址:

由特林喇嘛廟西北下山,沿江行里許,有石巖高數(shù)丈,上甚平曠,有古城基,周約二三里,街道形跡宛然,瓦礫亦多,今為林木所翳,非披荊履棘不能周知。[9]

曹廷杰似乎曾登上石巖上的城址,又像是匆匆一望,沒有指明其為何代留下來的,應是一時無從考證。后人綜合考量,論為明代奴兒干都司衙署的遺存,有著較大影響,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七冊亦據(jù)此標注。老實說,我對這段文字的真實程度有些懷疑,以之與鳥居龍藏的實地考察比較,所記相差很遠。

到目前為止,史學界對奴兒干都司的研究仍嫌不夠,存在著很多問題:它是一個常設衙門,還是時開時關的臨時駐地?在兩篇“永寧寺記”中讀到,亦失哈幾次前來,主要職責都是送都司官員蒞任,那么他返回時這些人是留下來,還是隨同返回?是留下來多待上一段,還是堅持職守?還有那些大型艦船與隨扈將士,有多少駐扎在此地,又有多少跟隨亦失哈回還?

可依據(jù)的史料實在是太少了,更為缺乏的是各種細節(jié)?!峨沸夼珒焊捎缹幩掠洝吩谟浭鲆嗍Ч链恕伴_設奴兒干都司”“大賚而還”之后,有“以土立興衛(wèi)所,收集舊部人民,使之自相統(tǒng)屬”一句,不容忽視。《重建永寧寺記》也說:“其官僚撫恤,斯民歸化,遂捕海青方物朝貢。”以此推定康旺、王肇舟等應是留在當?shù)?,?lián)絡各部落首領,著手建設衛(wèi)所與繳納實物貢之事。這幾位顯然也做了不少實事,在當?shù)叵碛幸欢ㄍ?,曾親自帶領部族酋長進京獻呈貢品,分別加官晉級。這樣才符合朝廷設官治民的初衷,才像個都司衙門的樣子,否則浩浩蕩蕩而來,呼呼啦啦而去,又成何體統(tǒng)!

邊地與邊情的常態(tài)是復雜多變的。所謂聞風歸附,包括《敕修奴兒干永寧寺記》借東海女真之口所說“吾子子孫孫,世世臣服”,都不可完全當真。通過武忠墓志銘的記載,可知亦失哈在洪熙朝的那次出巡,實際上是一次興兵東征:

洪熙乙己,奴兒干?;嗍Ч袚?,公從之有功。宣德丁未歸,授錦衣衛(wèi)百戶(原文“百”字缺,據(jù)武忠傳記補)。戊申再隨亦失哈往奴兒干,中道奉敕諭山后有功,賞彩幣。辛亥復隨亦失哈往奴兒干,癸丑歸獻海青三百余,賞金織襲衣及彩幣。[10]

梗化,即不服法度,不遵教化。雖與叛亂有區(qū)別,卻也是明擺著不聽招呼了。而亦失哈的招撫,應是恩威相濟,以撫馭為主,該出手時就出手,平復了奴兒干的變亂。

隨著奴兒干之地出現(xiàn)動蕩,都司衙署在永樂末年應有過一段暫時關閉,官員與駐軍撤出。亦失哈率大軍再次開來,此地的秩序才得以恢復。這一狀況在《明宣宗實錄》中也有反映,宣德三年(1428)正月,“命都指揮康旺、王肇舟、佟答剌哈往奴兒干之地,建立奴兒干都指揮使司,并賜都司銀印一、經(jīng)歷司銅印一”。17個春秋過去了,還是當年的老班底,還是由亦失哈帶領,還是要去那里建立奴兒干都司。結合武忠的墓志銘,可知這次重建頗費時日,從宣德元年到三年,亦失哈都在操持此事,終于不負使命。

楊旸先生《明代遼東都司》一書,辟專章介紹東北兩都司的密切關系,很有意義。元明易代未久,道路始通,明廷即派員招降遼東的前朝地方大員,和平接受東北,首先建立遼東都司,數(shù)十年后又設立了奴兒干都司。不管是選調(diào)官員,派撥士兵,制造船舶,聚集物資糧餉,奴兒干都司都非常依賴遼東都司。遼東是奴兒干的后勤保障基地和大本營,而奴兒干官員和軍隊多數(shù)自遼東各衛(wèi)選調(diào),總覺得二者之間有些像后來的寧古塔與璦琿:清廷在寧古塔將軍衙門的基礎上增建黑龍江將軍衙門,興建之初,多數(shù)官員從寧古塔調(diào)來,軍隊的主力也是寧古塔兵,冬季大多輪流撤回原籍修整,派駐奴兒干的將士或也如此。

奴兒干都司是大明鼎盛時的產(chǎn)物,持續(xù)行使管轄權約計25年,除在永樂末年出了些狀況,大體穩(wěn)定,遠在海中的庫頁部族亦在轄區(qū)之內(nèi)。宣德朝,海西女真大多馴順,但也有侵擾邊境、收納藏匿逃軍等事,使得向奴兒干的人員與糧餉輸送受到影響。而朱瞻基英年早逝,駕崩的前一天傳諭將官署軍隊撤出奴兒干:“凡采捕造船運糧等事,悉皆停止,凡帶去物件,悉于遼東官庫內(nèi)寄放;其差去內(nèi)外官員人等俱令回京,官軍人等各回衛(wèi)所著役?!?span id="soz8ndm" class="math-super">[11]之后,奴兒干的官員將士回到遼東地面,亦失哈并未返京,接著擔任遼東都司的鎮(zhèn)守太監(jiān)。

永樂帝胸襟開闊,東北極邊皆在視野之內(nèi),奴兒干都司的治理也顯得頗有生氣;而畢竟花費巨大、所獲有限,守成之君仁宗即位后,應不太感興趣,或也是奴兒干人心浮動的原因。而很快輪到酷似乃祖的明宣宗朱瞻基,又有一番振作,再令亦失哈率眾東巡,命康旺等隨往任職。至于他在逝前下詔撤回奴兒干都司官員和駐軍,大約仍是出于經(jīng)濟的考量,或也很難說是他的本意——大多數(shù)遺詔并非出于皇帝本人,清醒時不覺大限將至,瀕死時又失去系統(tǒng)交代的能力,只能由近臣代為撰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津县| 梅州市| 临汾市| 张家口市| 镇远县| 望江县| 黑水县| 包头市| 大埔县| 西畴县| 肇州县| 东莞市| 两当县| 固阳县| 肥乡县| 双鸭山市| 上思县| 六盘水市| 新化县| 澄江县| 曲靖市| 平舆县| 公安县| 连江县| 松阳县| 海安县| 莲花县| 阳高县| 舟曲县| 夏津县| 兴城市| 体育| 陇南市| 社会| 耿马| 盐边县| 左权县| 潞西市| 保德县| 夏津县| 赫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