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曲

童年的月夜[1]

這里,誰是作者并不重要,其他任何一首偉大的詩篇都是這樣。甚至可以說一首詩的偉大正在于,它能夠掩蓋詩人這個人和詩人的名字。

——海德格爾:《語言》


幼年的我不知世界怎么會如此神秘和美妙!長大后才知道,那種感受,那種發現,就是所謂美,就是天地的話語、大自然的秘密,就是那無窮無盡的曼妙詩文的最終源頭,并且,還會繼續催發無窮無盡的感受與發現,繼續催生無數美輪美奐的作品。

——作者題記

我曾多次回憶童年的那一個個月夜,總想用最美的文字如實表述那種種景象,完整表達當時最真切的感受,然而,正如我在一次次努力后寫的一首小詩《第一次》所云——“全都失敗”。

多少次了

我想描摹

第一次

進入世界的

感覺然而

全都失敗

那意向

不是語言所能編織

那是感動和詩

盡管難以成功描摹那童年的月夜,但描摹的努力卻從未放棄過。在小詩《童年的言說》中,我曾寫下這樣的詩句:

在傍晚月光灑遍我的世界

灑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那么多無名而又熟悉的小蟲

在歌唱

我是月亮河里的小小魚

冷暖自知

充滿感恩

卻難以言說

那小孩難以言說的

是這大自然的秘密

也許那童年的月夜是語言無法抵達的。也許我對那一個個月夜的重建,每次都賦予了新的體驗、新的感受。也許月夜本身是無意識生命的體現和象征,它像一口老井,你確然看清了井面,似乎已經面目了然,然而它的深度,你用肉眼等其他感官卻難以徹底探知。

盡管如此,我依然試圖繼續描摹童年的月夜,試圖還原那種種的神秘感受。下面的文字就是另一次試圖還原童年月夜的又一份記錄。

月光如水,涌入房門。讓我突然想到童年,想到童年那一個個有月的夜晚。那時的月光應如今夜一樣。

然而我卻不由得懷疑起來,懷疑這光是燈光。不遠處就是廣州路和寧海路交界處的古南都大酒店,她高高頂樓的廣告燈箱也是乳白色,頗似月光。

我走到陽臺探個究竟。——是月光。我看到了天上高懸的那枚月亮。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边@月光讓我想起古代的那位游子思鄉的《靜夜思》。

一樣的月夜,同一枚月亮,我的感受應當如一千年前那位詩人一樣。

月光讓我懷念故鄉,讓我想到童年,讓我思念那一個個月光如水的童年的夜、迷人的夜。

那時的我,多少次陶醉在月夜,陶醉在月下的村莊;多少次陶醉在婆娑又恍惚的光影中。

月光將所有能直視她的樹葉、樹干、青草、房屋、小橋、莊稼、溝渠等等涂上“奶”的顏色,夜風將乳白色的光的漣漪輕輕抖動,幻化為迷迷離離的一片又一片光影……

小蟲呢喃,蛙聲一片。夏的小夜曲幽游地鋪散開來,彌散開來,鋪天蓋地……

在這種背景中,我安靜地傾聽大人們聊天。

當大人們在小院里聊累了,困乏了,開始漱洗準備休息的時候,我一個人坐在小凳上,望著地上斑駁的月光,望著眼前婆娑的樹影,迷醉而驚嘆,我似乎發現了什么。那發現的東西實實在在、明明白白就在那里,在那里婆娑舞動吟唱……

那個村莊小院中的我,當時是四歲、五歲,還是六歲、七歲?已經難以分辨,但我知道,我自己的世界,就如那時的月亮,悄悄地升起在人生的天空中。

從發現這樣的世界起,我便渴盼明月高懸、樹影婆娑的那些夜晚的來臨。過去是這樣,現在還是如此。

但那時我年幼,不會說,不會寫,不會告訴別人我的感受、我的發現。[2]現在會寫,會說,但歲月已經將童年的記憶,涂抹上了一層又一層的色彩,正可謂“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那是我的秘密,我發現的秘密。但那時,我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我又如身邊那婆娑著的枝葉以及草葉上呢喃的小蟲,對陽光雨露自有一番它們的感受,那是你我再難以感受的感受。那是它們的秘密。

我自己的世界是這樣誕生的,我相信,所有人的世界都是這樣誕生的。那確乎是我的世界。然而,古往今來,這個世界,你的世界,我的世界,又誕生于別人的人生里,正如我所見到的月亮,是你的月亮,亦是李白《靜夜思》中的那個月亮。

古人、前人的類似感慨并非難覓。例如,唐朝詩人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中有這樣的詩句:

古人無復洛城東,

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再如,東晉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寫道: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笾暯?,亦猶今之視昔?!m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好一個“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后世有多少讀者青燈之下,面對此卷,若合一契,興懷嗟悼。

幼年的我不知世界怎么會如此神秘和美妙!長大后才知道,那種感受,那種發現,就是所謂美,就是天地的話語、大自然的秘密,就是那無窮無盡的曼妙詩文的最終源頭,并且還會繼續催發無窮無盡的感受與發現,繼續催生無數美輪美奐的作品。現在我知道,一方面,美一定是客觀存在的;另一方面,美一定是主觀存在的。前者是本體之美,后者是審美之美。我曾發表過《本體之美與審美之美》的論文。我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我曾有如此的童年體驗。是的,在童年的月夜,我似乎發現了什么,那發現的東西確確實實、明明白白就在那里。

作為童年研究的專業人員,我知道,當我發現了那外在的令我感動的東西,我便發現了我的感動,發現了那個感動的我。那外在的月夜激發了“我”,讓“我”發現甚至建造了這神秘美妙的月夜。雞生蛋,蛋生雞。我和月夜有點類似于此的關系。

月光就是這樣與童年、故鄉,與那些難忘的有月的夜晚、有月的村莊聯結在一起。禪宗有“月映萬川”“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偈語。這童年的月夜是我的,它也屬于每一個童年,屬于每一個兒童,屬于每一個擁有童心的成人,屬于每一個依然擁抱童年、珍愛童年的成人。

個人的生命就是由這些月光一個月又一個月地連綴在一起的,人類的歷史也是由這同一個月亮連綴在一起的。李白《把酒問月》中有“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詩句,與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的吟唱相映成趣: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在生命的進化史里,月亮曾經月月伴隨人類的始祖生存和繁衍。作為其中一個關鍵的宏觀環境因素,月亮與人類的原始祖先的生命是相互建構的,必然在物種和個體的生物學層面與精神發生學層面,留下愈來愈豐富的信息。這童年的月夜,這童年月夜的個體感受,便是這種生物學層面、精神發生學層面的歷史積淀的蘇醒、復活和重建。

月光至今令我陶醉,是因為我還擁有童年的心靈。童年的月夜與童年的心靈相互建造,相互生成,相互向對方涌現自身。

我不由想起英國大詩人華茲華斯的詩篇《彩虹》(Rainbow),并嘗試將它漢譯如下[3]

目見彩虹,

我心雀躍。

我生命開始時就是如此;

現在我是成人了還是如此;

將來我老了還將如此,

否則就讓我死去!

兒童是成人之父;

愿我對兒童懷有的天然虔敬

貫穿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華茲華斯這首詩影響很大。彩虹不像月夜常常得見。但如此謳歌彩虹的詩篇,如果用于唱頌那童年的月夜,一樣恰當。

不過,與華茲華斯的感受不同,我長大成人后,盡管看到的月夜還是很美,但它缺少了童年月夜的神秘和靈性。只有將它作為引線,重新點燃童年的月夜,那種童年神奇的月夜感受才會逐步彌散在心靈的空間。

童年月夜會滋養成人心靈。它滋養了歷史,相信還會滋養未來。

王陽明寫有《詠良知四首示諸生》,其中有這樣的詩句:“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無聲無臭獨知時,此是乾坤萬有基”。這是對良知的唱頌。王陽明的“良知”來源于孟子的“赤子之心”,又直接或間接地開出羅汝芳的“赤子之心”和李贄的“童心”概念。

我還想起康德。

康德說過:“有兩樣東西,我愈是思索,心中對其愈是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的星空和我內心的道德法則。”[4]康德所唱頌的“我內心的道德法則”,其實就是王陽明唱頌的“良知”,也是“童心”“赤子之心”。

“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孟子·盡心上》)我的心、我現在的心之由來,是我赤子時刻的心。那赤子之心,是我的根心,是我的根因,我所有的世界都由此根生出。

不只是中國人推崇“童心”,東西南北出圣人焉,亦唱頌“童心”。印度詩人泰戈爾有詩云:“你的音樂的光輝照亮了世界。你的音樂的氣息透徹諸天。你的音樂的圣泉沖過一切阻礙的巖石,向前奔涌。我的心渴望和你合唱,而掙扎不出一點聲音。我想說話,但是言語不成歌曲,我叫不出來。啊……”[5]

童年月夜的秘密,其實就是“童心”的秘密。我想說出這秘密,可是,心滾燙火熱,舌激動萬千,以致喑啞失聲,只能如嬰兒般咿呀,“咿——呀——呀——”……



[1]或許有讀者認為,這是篇散文,可我更愿視其為一篇學術作品。既然有“語文”課,為什么不能以語文課所展示的語文的要素和文學的手法來表述靈魂、寫作論文呢?這篇論文表述了我的童年經驗在我的童年哲學研究中的地位,展示了我的學術方法的一個側面。我不是有意以散文形式寫作,而是不借此文體不足以表述與理性探索不可須臾相離的情感體驗。

[2]我的童年經驗印證了愛爾蘭詩人、199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西默斯·希尼的一種說法。希尼說:“我喜歡英語中一個用于很小的孩子的詞——‘嬰兒’(infant),是從拉丁文來的,意思是‘不說出來的’(unspoken),‘嬰兒’意為‘不說’。……‘嬰兒’的話語即是詩的來源,那就是不說出的那部分?!保▍堑掳? “嬰兒”的啟迪——都柏林訪談世界著名詩人希尼[M]//西默斯·希尼. 希尼詩文集. 吳德安,等,譯.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444.)

[3]我曾將該詩譯為白話韻文:彩虹一道入眼簾,怦然心動欣欣然:幼年見到即如此,長大成人今依然,但愿年老心不變,否則就下閻羅殿!兒童乃是成人父,但愿一天又一天,童年赤誠一線穿。

[4]Kant.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M]. Trans. by Beck L. W.,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1956: 166.

[5]泰戈爾. 吉檀迦利[M]//華宇清,編. 泰戈爾散文詩全集. 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兖州市| 开鲁县| 乌苏市| 鱼台县| 台北市| 鄂尔多斯市| 鹤庆县| 项城市| 开阳县| 汉沽区| 兴化市| 高要市| 应城市| 宣城市| 齐齐哈尔市| 遂宁市| 韶山市| 宁波市| 连江县| 邯郸县| 梨树县| 铁力市| 德保县| 巫山县| 炉霍县| 平江县| 清流县| 灵武市| 安康市| 临高县| 板桥市| 肇东市| 扎鲁特旗| 锦州市| 高淳县| 柳林县| 蒙阴县| 西乡县| 吉安市| 焉耆| 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