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寫作練筆“四定原則”
用“靈感與素材本”時可以自在寫意,但練筆時就不能毫無規劃、全憑心情了。在學生時代做額外的寫作練習時,我一直遵循著一套“指導思想”,我將其總結為“四定原則”。
第一個“定”,是“定期定量”:要在某段特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量的練筆任務。比如每周寫一篇。如果時間充裕,你當然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加任務量,比如以記日記的形式每天完成一篇短文。
第二個“定”,是“定時”:比如“每篇作文都必須在一小時內完成”。尤其大家在平常練筆時可以根據考試時間進行定時訓練。掌握了這個節奏之后,在考場上就不容易緊張失措,影響發揮。
第三個“定”,是“定字數”,或者說“定篇幅”:規定每次練筆時的最少字數或者最多字數。比如“300字左右”“不超過500字”。“定字數”和“定時”有異曲同工的效用,只有在平時嚴格規定寫作時長和文章篇幅,寫考場作文時才能從容不迫、游刃有余。
關于字數我還要補充說明的是,一篇文章絕非字數越多越好。要想出產高質量文章,就一定得避免啰唆無謂、拖泥帶水的文字表述,盡量“把話說到點子上”,讓行文精練到位。
第四個“定”,是“定主題”:豐富的生活中永遠不乏可用于寫作的話題。每次練筆時,大家都要盡量定一個和先前不同的主題,除了寫命題作文,還可以寫一次談話、一位遠道而來的故友、一場充滿驚喜的旅行……
我習慣從生活體驗中為自己制定練筆的選題。比如在路上看到一個帶有“漂流”二字的廣告牌,就自然聯想起了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小說《魯濱孫漂流記》。接著,我會根據聯想內容定一個命題,比如,假設我變身少年派,獨自與一只老虎在海上漂流,我該如何生存下去呢?又比如,我和魯濱孫一樣,被迫在某個偏遠的小島登陸,接著遇到了島上剽悍的土著部落,我該如何與他們打交道以保住性命,進而和他們和睦相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