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耐基正念力:拯救上萬迷茫者的成功學,一生必讀的世紀思考經典
- 韓立儀
- 3143字
- 2022-07-22 17:16:26
3.一個好獵手的眼中只有獵物
成功金言
設定明確的目標,是成功的出發點。很多人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們都沒有明確的目標,并且也從來沒有踏出他們的第一步。
荀子云:“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一個鎖定目標、鍥而不舍的人,定會成功,不僅是形式上的成功,更是實質上的成功。
也許有人會說,為什么同樣有目標的人,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卻失敗了。那是因為在為一件事做準備時,不但要制定明確的目標,更重要的是要始終專注于這個目標,不能因為其他事情的出現而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果你今天想成為一名行銷高手,明天想成為一名管理專家,后天又想當一名出色的設計師。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得不償失,你的準備工作很可能前功盡棄。這樣,顯然無法把接下來本應該做得很好的工作完成得令人滿意。請相信這樣一句話:一個好獵手的眼中只有獵物。
在茫茫的大草原上,有一位獵人和三個兒子。這天老獵人要帶三個兒子去草原上獵野兔。一切準備得當,四個人來到草原上,這時老獵人向三個兒子提出一個問題:“你們看到了什么?”
老大回答道:“我看到了我們手里的獵槍,草原上奔跑的野兔,還有一望無垠的草原。”
父親搖搖頭說:“不對。”
老二的回答是:“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獵槍、野兔,還有茫茫無垠的草原。”
父親又搖搖頭說:“不對。”
老三的回答只有一句話:“我只看到了野兔。”
這時父親才說:“你答對了。”
果然,這天老三打到的獵物最多。
目標要專一,不能游移不定。眼中只有獵物的老三能獵到最多獵物就是最好的佐證。但事實證明,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悲哀:他們今天是這樣一個目標,明天就是那樣一個目標,后天又是一個目標,目標游移不定,最后一事無成。
目標游移不定,實際上是沒有目標。如果說他們有目標,那只能算為一種小打算。
有位年輕人,他每次下田用犁耕作時,由于沒有經驗,所以走得歪歪斜斜,他的父親告訴他:“你應該選定一個目標,然后朝著目標走,這樣就不會歪啦”。于是,他以遠處的另一頭牛作為目標,他想應該沒有問題了,但是耕出來的田仍然不直。這時他父親又說:“第一次是你缺乏目標,所以不直。第二次是錯在目標的移動,當然就會走歪,所以,你應該找一個固定的目標,并且要看準這個目標才行。”第三次,他選擇了遠方的一棵樹作為目標,果然犁出來的田直直的。
因此,如果目標游移不定,實際上就是三心二意,這不但會消耗精力,而且也浪費青春,最終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一位女大學生訴說她的苦惱:第一次學測,她考上了私立大學,學校雖不錯,可對專業沒興趣,不到一年她退了學,她想重讀再考國立大學。第二次,她雖然考上了大學,可不是國立,而是一所普通大學,這次雖然專業不錯,可她又認為這個學校沒名氣,太差了,她又想退學再考,母親知道后堅決不同意她退學,為此,她感到苦惱。
這又說明了一點,你必須設定一個固定目標,這個目標必須是清晰而切實可行的,而不是虛無縹緲的。目標一旦確定,就要付諸行動,并執著的為之追求。
“周杰倫”這三個字在很多年輕人心目中已經成為了一種信仰,現在的他,游走在自己的音樂世界里,盡情的揮灑著自己的音樂才華,他的“酷”和特立獨行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的標志。殊不知,在成功的背后,周杰倫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在周杰倫的少年時代,他遭受了家庭的變故(父母離婚),給他的心靈留下了很深的創傷。媽媽獨立把他養大,還培養他學習鋼琴。中學畢業后,因為家境不佳不得不去當服務生,后來,因為參加電視臺的一個選秀新人的節目,才被知名藝人吳宗憲發掘出去吳宗憲的唱片公司發展。一開始,周杰倫創作了很多歌曲。他一次次的面對著冰冷的墻壁發呆,想像著自己落魄的樣子。但是即使這樣,他回想著一路成長中的種種艱難,那些嘲笑和白眼,他才知道,那夢想是真的一直留存在他的心里,他發誓,一定要堅持自己的音樂夢想,堅定的走下去。那夢想已然成為了他的一種信仰,不能終止的靈魂追求。終于,在背水一戰之后,周杰倫自己作詞作曲的第一張專輯《杰倫》一上市便被搶購一空,他成功了。
是的,我們在堅持夢想的道路上,或許都曾遭受過或者將會繼續遭受很多的白眼和嘲弄。我們會一遍遍的詢問自己:我真的可以嗎?這時候,要學習周杰倫的精神,繼續走下去。嘲弄我們的人最終看到的或許只能是我們那成功的瀟灑背影。
史鐵生是當代的著名作家,他在二十歲的花季年齡卻遭受了人生最沉痛的打擊─雙腿萎縮,余生要與輪椅為伴了。年輕氣盛的他,當時根本無法接受這一現實,他長時間的在地壇公園里坐著輪椅發呆。他觀察著地壇里萬物的生長,看到一只螞蟻都在忙碌著自己的工作。而自己呢?從此以后只會是一個廢人了,一個百無一用的廢人。他連寫作的勇氣都沒有了。他絕望痛苦,感覺著周圍人那些冷冷的目光,想著關心著自己的母親,覺得自己凄慘無比。然而,也是在與地壇的相處中,他發現了自然萬物的生長規律,想透了人生的生死命題。他明白了,上天就是要你來世上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的。
之后的史鐵生,重新勇敢的拿起了筆,書寫者自己的人生體驗,成為了現代的心靈醫師。讀他的作品,我們體會到的他精神世界的博大和人類思想的可貴,他是自己的心理治療者,也治愈很多的精神“殘疾者”。寫作,透過寫作來表達自己是史鐵生的夢想,也永遠是他的信仰。
著名導演李安在成名之前,大約從一九八三年起,經過了六年多的漫長而無望的等待,大多數時候都是幫劇組看器材、做點剪輯助理劇務之類的雜事。最痛苦的經歷是,曾經拿著一個劇本,兩個星期跑了三十多家公司,一次次面對別人的白眼和拒絕。那時候,李安已經將近三十歲了。古人說:三十而立。而他連自己的生活都還沒辦法自立,李安無數次的思慮:怎么辦?繼續等待,還是就此放棄心中的電影夢?
那個時候,李安除了看電影、寫劇本外,還包攬了所有家務,負責買菜做飯帶孩子,將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他常常在做好晚餐后,跟兒子兒子坐在門口,一邊講故事給兒子聽,一邊等待“英勇的獵人媽媽帶著獵物(生活費)回家。”然而,就是這么無望的等待,都沒能阻止李安繼續自己的電影夢想。皇天不負苦心人,后來,李安的劇本得到基金會的贊助,開始自己拿起攝影機,再到后來,一些電影開始在國際上獲獎。現在的他,已然是國際大導演,憑借《斷背山》拿到了奧斯卡小金人。正是在最黑暗時刻的堅守,永不放棄的電影夢想,支持出了一個優秀的導演。也讓我們明白了黑暗中,堅守夢想的可貴。
當夢想成為信仰,那些曾經的或者正在經受的遺憾、挫折、失敗都不會令我們感到絕望,我們擁有過更多的只會是對未來更多的期許和更熱切的期盼。那矢志不移的夢想追求,怎么會經受不住一時的失意呢?“許三多”王寶強現在已然成為了一位專業的演員,取得了自己事業上的成功。但是你知曉他是一位農村出身,只有中學學歷的背景嗎?在成名之前,王寶強的生命中只有一個信念和夢想─要演戲,做演員。為此,他糾纏不清,讓自己堅決的行走在跑龍套的隊伍中。終于,他有了“傻根”這個角色,后來就有了更多的角色,最后成功了。王寶強的夢想就是他的信仰,他堅定不移的行進,也用自己活生生的事例告訴我們,只要有夢想,沒有什么不可以。
由此不難看出,人生只要有固定的目標,然后,堅持不懈,鍥而不舍,成功才會有希望。目標不能游移不定。每個人面對目標都不能二心二意,誰游戲人生,人生就將會游戲你,到時候只會落得個“老大徒傷悲”的結局。
鎖定目標就是你朝著你確定的目標前進。這個目標是比較固定的,不是三心二意的,而且還是一個較高層次的。但鎖定目標,并不是說你一生就只能有這個目標,如果你今后感覺這個目標不適合于你,或你有更高層次的目標,你可以更改。
因此,人生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你要學會制定目標,如果實踐檢驗這個目標是對的,就要鎖定,并為之而全力以赴;如果你的目標是錯的,不符合時宜的,就是更改。只有這樣,你才會成為一個真正出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