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身經濟學:就算情場失利,我財務上比誰都得意
- 崔英勝 吳為
- 997字
- 2022-07-22 17:33:10
“零儲蓄族”是怎么想的
在現代都市,除了“月光族”外還有一群人被稱為“零儲蓄族”,他們在銀行絕對沒有儲蓄,但是他們擁有自己的高級住房和家具、家電、有的甚至還有車;他們借了債,但是卻過著悠哉悠哉的高品質生活,享受著自己的“負翁”生活。許多人,一旦發薪或賺錢,更多的是購物、娛樂、跑夜店或旅游等,還有一部分人奔去銀行,當然不是去存錢,而是去還每月的貸款、信用卡債。
就算“零儲蓄族”中有人不得不與父母住在一起,自己沒錢買房子,然而他們并不以此為憂,他們的口號是:心無雜念享受眼前。他們認為,要儲蓄,猶如小鳥進了鳥籠、魚兒離開水一樣失去自由,他們對未來的生活看得很高遠,很理想。如此看來,零儲蓄族好像對未來的生活看得高遠。然而,疑惑的是,享受當下的理由,正是否決了通向未來的數條路,卻又沒有探出自己真正要走的那條路來。
有位老父抱怨:“兒子身上有五百元,就敢‘叫計程車’,好像有十萬百萬似的。”兒子卻說:“有了十萬百萬為什么還要‘叫計程車’,幾十萬足夠付首期,我就可以買汽車,有了汽車,就能賺更多的錢?!痹凇傲銉π钭濉笨磥?,只賺不花、多賺少花,就是當守財奴,而拚命的賺、積極的花,做一頭勤耕地、又勤吃草的牛,竭盡牛道,才是好牛。他們勇敢打破了“積谷防饑”的傳統消費理念,但是他們既不算“保險柜主義者”,也不算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他們積極消費,努力花錢,將收入再次投入流通,以期產生更大的效益。
對大多數整天圍著鍋、碗、瓢、盆打轉,為柴米油鹽發愁的“過來人”而言,“零儲蓄族”實有“空中樓閣”之感。七十多歲的李先生如是說:“我們年輕時,雖說薪水不高,只有幾千塊錢,但是除了孝敬父母,貼補家用外,剩下不多的錢還存下來作為往返探親的旅費的。當時情況下,我也稱得上是零儲蓄族,不過不是不想存,而是沒的存。”
專家建議:臨時過渡不可長期為之。
從“沒錢可存”到“有錢不存”,從“多賺少花”到“能賺會花”,從兩代人身上看到的不僅是消費觀念的變化,而且更多的感覺到了時代的變遷與進步。今天的年輕人能生活在這樣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美好年代實在是太幸運了,社會保障制度初步完善,所以他們可以瀟瀟灑灑向前走,不必一步一回頭。而且青春原本就是大把大把的金錢,以后結婚生子買房買車,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慢慢籌劃。
但是說到底,零儲蓄是年輕人的一個專利,是青春季節里的一種活法。過了青春期,誰敢輕易扮演“零儲蓄族”?這終究只是一個過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