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青少年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標準

1、智力標準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條件,良好的智力水準是一切學業成功、事業有成的心理基礎。用IQ值來表示。智商大于或等于九十為正常,上不封頂,小于七十為智力落后。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說明一個人的成就,IQ高也不能保證心理健康。因此,IQ高的人不要幸災樂禍。

2、情緒標準

情緒是指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產生的一種主觀體驗。情緒穩定,而且還得心情愉快才是情緒健康的標志,且情緒的變化應由適當的原因引起,還要與情緒反應的程度相適宜。

3、意志標準

是指人自覺地確定活動目標,支配自己行動,克服重重困難,以實現預定的目標的心理過程。意志是成功做任何事情的階梯,如果做事過于優柔寡斷、徘徊不前、思前想后,或不計后果、草率等都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現。

4、社會適應標準

較好的社會適應性主要包括具有較好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能建立積極而和諧的人際關系,能適應周圍的人際關系;處理和應付學校和社會生活的能力。如作出決定、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情緒控制、心理換位、人際溝通等能力。

5、“理想的我”與“現實的我”基本相符

研究證明,不能有效地面對現實、處理與周圍環境的關系是導致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要面對現實、把握現實,主動適應現實。

6、心理活動特點應符合年齡、性別特點

人的一生要經歷各個不同年齡階段,每個年齡階段都有該年齡階段的特點。

7、注意力集中度

注意力是一切活動取得成功的心理保證。如果一個人缺乏注意力和保持穩定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完成有目的的活動,如兒童過動癥,成人的焦慮憂郁癥等都會存在注意力問題。一般五至七歲可連續注意時間約為十五分鐘;七至十歲為二十分鐘;十至十二歲為二十五分鐘;十二歲以上為三十分鐘,甚至更多。

8、人格健全

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健康人格就是寬容、悅納、善待他人,不斤斤計較、怨天尤人、百般挑剔,而是要有自知知明,能正確評價自我。即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9、在不違背大家的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獨特的個性特征。

10、在不違背社會倫理道德規范和法規的情況下,對個人的基本需求能作恰當的滿足。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有專家說,二十一世紀心理疾病將嚴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衛生組織近年來對許多國家的調查研究證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時每刻都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在中國,有關部門還對中、小學生做了一次抽樣調查,結果發現,國高中生中有五分之二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這些數據表明,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心理疾病較成人更為嚴重。

青少年要有健康的心理

社會正處在轉型時期,社會變革必然沖擊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各個方面,而種種社會矛盾、人際關系的矛盾、成人社會的諸多心理沖突等,必然從青少年的心理狀態中反映出來。稚嫩的心靈承受著幾代人給予的壓力,社會變革中的斷層和種種羈絆,束縛著孩子們的心靈和手腳,這一切不能不讓人為之擔憂。然而,只要我們及早加以重視和預防,現在開始努力也不遲。一個人的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那么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呢?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和密特爾曼曾提出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十條標準: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對自己有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當地評價自己的行為;

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標能否切合實際;

4、能否與周圍環境事物保持良好的接觸;

5、能否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能否具備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能否保持適當和良好的人際關系;

8、能否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9、能否在集體允許的前提下,有限地發揮自己的個性;

10、能否在社會規范的范圍內,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了解自我、悅納自我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緒和優缺點能做出恰當、客觀的評價。不會對自己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與要求。對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

2、接受他人,善與人處

心理健康的人樂于與人交往,不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悅納他人,能認可別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他能為他人所理解。為他人和集體所接受,能與他人相互溝通和交往,人際關系協調和諧,在生活小集體中能融為一體。他既能在與摯友間相聚之時共歡樂,也能在獨處沉思之時而無孤獨之感。在與人相處時,積極的態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總是多于消極的態度(如猜疑、嫉妒、敵視等),因而在社會生活中是擁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較充足的安全感。而心理不健康的人,總是自別于集體,與周圍的環境和人們格格不入。

3、熱愛生活,樂于工作和學習

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熱愛生活,積極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盡情享受人生的樂趣。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并在成果中獲得滿足和激勵,把工作看作是樂趣而不是負擔。他能把工作中累積的各種有用的資訊,知識和技能儲存起來,便于隨時提取使用,以解決可能遇到的新問題,能夠克服各種困難,使自己的行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4、心理健康的人能夠面對現實、接受現實

心理健康的人能夠主動地去適應現實,進一步地改造現實,而不是逃避現實。對周圍事物和環境能作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并能與現實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既有高于現實的理想,又不會沉湎于不切實際的幻想與奢望。他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對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都能妥善處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現實,不敢面對現實,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接受現實的挑戰,總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時”,或者責備社會環境對自己不公而怨天憂人,因而無法適應現實環境。

5、能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狀態總是占據優勢的,雖然也會有悲、憂、愁、怒等消極的情緒體驗,但一般不會長久。他能適當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謙遜不卑,自尊自重,在社會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縮恐懼,對于無法得到的東西不過于貪求,爭取在社會規范允許范圍內滿足自己的各種需求,對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滿意,心情總是開朗的、樂觀的。

6、人格和諧完整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結構包括氣質、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動機、興趣、人生觀等各方面能平衡發展,人格在人的整體的精神面貌中能夠完整、協調、和諧地表現出來。思考問題的方式是適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當靈活的態度,對外界刺激不會有偏頗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能夠與社會的步調合拍,也能與集體融為一體。

7、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智力是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考力、操作能力的綜合。一個智力低下的人,也不能算心理健康。

8、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在人的生命發展的不同年齡階段,都有相對應的不同的心理行為表現,從而形成不同年齡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應具有與同年齡層大多數人相符合的心理行為特征。如果一個人的心理行為經常嚴重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和县| 江门市| 垣曲县| 文安县| 泗阳县| 西昌市| 二连浩特市| 澄迈县| 元氏县| 泗洪县| 灵璧县| 嘉善县| 祁阳县| 广汉市| 玛沁县| 亚东县| 太保市| 连城县| 东辽县| 宣武区| 秀山| 萝北县| 阿勒泰市| 万全县| 壶关县| 云南省| 青川县| 亳州市| 昌都县| 六安市| 遂昌县| 南华县| 永州市| 临猗县| 南漳县| 伊宁市| 山东省| 白河县| 嘉鱼县| 乌鲁木齐县| 龙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