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的青春不是你的人生:叛逆期與更年期的沖撞
- 謝蘭舟 劉燁編著
- 1294字
- 2022-07-22 17:31:58
心理飽和現象
“心理飽和”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就是說人已經處于一種非常厭煩的,不想再繼續某項任務的心理狀態,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如卓別林在《摩登時代》中扮演一名工人,成天做著“鎖螺絲的工作,做久了,他看見過路女人胸前的一對鈕扣,也用扳手去鎖。又如一位主管參加書法展,工作人員請他題字,他信手寫下“同意”二字。這雖屬笑話,卻也是心理飽和的典型例子。

心理飽和現象在生活中幾乎隨處可見。有個美國商人去印第安人居住地旅游,他看到那里的編織草帽很漂亮,于是問道:“買一頂多少錢?”對方回答:“十元。”、“如果我買一百頂同樣的草帽呢?”、“每頂二十元。”、“為什么我買批發反而更貴?”、“做一頂我們感到很新鮮,做十頂我們要耐著性子,而要做一百頂相同的草帽,我們將要怎樣強忍著性子!”心理飽和導致這筆生意失敗。
心理飽和多為負面效應。比如老師出了一百道數學題,學生開始做作業時,剛開始動作快,做得也正確,但做到后來,速度慢了,還常出差錯,同時出現厭煩情緒。
心理飽和的能量很大,許多自殺事件均由它而起。所以,有人又把心理飽和戲稱為“自殺者的幫兇”。
由此可見,心理飽和是一種“不安定因素”,對人有害無益,不過,它并非不治之癥。比如:當每天做同一工作出現厭煩情緒時,你不妨自我輕松一番:活動活動身子,極目遠眺片刻,或散散步,或與別人說說話,分散一下緊張的情緒,這樣,可以減少心理飽和給你帶來的精神壓力。
對于心理飽和,我們應該有清醒認識:在我們的生活中,它無處不在,并時時干擾我們的正常生活。我們應當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預防措施,一經遇上它,要沉著,莫驚慌,要善于知己知彼,采取各種有效的方法,將它“大化小,小化了”,讓它遠離我們的正常生活。
如何預防心理飽和現象?
心理飽和并非不治之癥,注意下面幾種方法就能造成有效預防的作用。
1、首先在認知上要正確積極看待心理飽和。當你把心理飽和當成是對自己未來的一種改變,重新審視自己,學會合理地安排各種任務,建立有張有弛的節奏,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目標,對時間進行合理管理,不超越自己的能力,壓力就會大大降低。
2、要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充足的睡眠是使大腦保持良好學習狀態的必要條件。剝奪睡眠使大腦過度疲勞,會產生對學習的厭倦感,導致心理飽和。如果自己感到疲倦了,最好馬上休息。在學習和工作中也應多增加幾次休息,一般來說一小時內應有一次約十分鐘左右的休息時間。
3、人要善于釋放情緒位能。人有時會覺得憂郁無聊,做什么事情都無精打采,進而出現頭昏腦脹,心煩意亂,這是一種情緒饑餓。人倘若長期得不到情緒的體驗,活力就會一天天喪失,煩惱和疾病就會纏身。
因此,當每天做同一工作出現厭煩情緒時,你不妨自我輕松一番:活動活動身子,極目遠眺片刻,或散散步,或與別人說說話,分散一下緊張的情緒,這樣,可以減少心理飽和給你帶來的精神壓力。另外,要尋找多種不良情緒的宣泄途徑,積極培養生活樂趣。學會或參與一門藝術,無論是投入地表演,還是入迷地欣賞,都能使自己在一種特殊意境中獲得一種樂在其中的情緒。若解不開心結,可以請醫生指導,對親友傾訴,別讓心理飽和成為自己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