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PP/CPTPP知識產權問題研究
- 叢立先等
- 4187字
- 2022-08-02 12:08:18
八、國民待遇原則
CPTPP第18.8條是關于國民待遇原則的規定,與TPP的內容相比,本條內容被部分凍結。本條規定了國民待遇的范圍,適用對等原則的范圍以及在程序性事項中可作出的對國民待遇減損的事項及原則性規定。在國民待遇的范圍上,本條規定了就CPTPP知識產權章節規定的所有類型的知識產權的保護方面,締約方應以國民待遇為最低標準為其他締約方國民提供保護。何為對知識產權的“保護”,TPP規定的范圍比CPTPP要廣泛許多,美國的退出使得爭議較大的對“保護”的界定條款部分凍結。TPP規定,“保護”應該包含影響知識產權的效力、取得、范圍、維持和實施的事項和知識產權章專門規定的影響知識產權使用的事項,第18.68條規定的禁止規避技術措施和第18.69條規定的關于權利管理信息的條款也屬于“保護”的范圍。對于與作品、表演和錄音制品有關的“影響知識產權使用的事項”,TPP第18.8條腳注4也明確了該事項包含以任何形式對版權與相關權進行使用時以任何形式進行的支付,如許可費、版稅、法定許可費與補償金。CPTPP對爭議較大的“影響知識產權使用的事項”予以凍結,因此,在CPTPP中,目前關于對版權與相關權的使用支付的事項不屬于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因而不屬于國民待遇的范圍。另外,WIPO主持締結的多邊協定中規定的與獲得和維持知識產權相關的程序不屬于國民待遇的范圍。
此外本條第2款還規定了適用對等原則的情形,即在通過模擬信號、免費空中廣播的方式二次使用錄音制品的情況下對表演者和錄音制品制作者的權利的保護問題,一締約方可根據其國民在另一締約方受保護的情況,為另一締約方國民提供相對應水平的保護。
對一些司法和行政中的程序性事項,CPTPP規定各締約方可以做出減損國民待遇的規定,只要這種減損為保證遵循與知識產權章規定不相抵觸的法律或法規所必需,且沒有以對貿易構成變相限制的方式進行適用。例如,一締約方要求其他締約方國民在其領土內指定送達地址或委托代理人,就不能被視為違反了提供國民待遇的義務。
(一)CPTPP中的國民待遇原則以及例外規定
國民待遇是指成員在其轄區內對國民和非國民給予同等的待遇。[1]國民待遇原則作為知識產權條約中的主要原則,旨在通過將成員對不同成員國國民的知識產權保護同等對待的義務確定化,達到內外保護無區別的目的。但絕對的國民待遇也不可能實現,特別是在一些程序性事項上,若堅持嚴格的國民待遇原則,將會為程序的正常進行造成不合理的阻礙,最終導致實質上的不正義。CPTPP即規定了對于知識產權章規定的所有類型的知識產權的保護上要提高國民待遇水平。在措辭上,CPTPP與TRIPs一樣沒有采用“相同”等用語,而是使用了“不低于本國國民的待遇”,這就意味著超國民待遇是被允許的。在腳注中,對保護也進行了寬泛的界定,TRIPs規定了“保護”一詞除了包括影響知識產權的效力、取得、范圍、維持和實施的事項,以及本協定專門處理的影響知識產權使用的事項,還將技術規避措施與權利信息也納入要求保護的范圍內。另外,在國民待遇之外,CPTPP還規定了適用對等原則的情形,即在用模擬信號、免費空中廣播的方式二次使用錄音制品的情況下,一締約方可根據其國民在另一締約方所受到的對待,提供相應的保護水平。在此種情況下,不適用國民待遇原則而是適用對等原則。另外,在CPTPP的注釋3中還規定了“就H節(版權與相關權)未包含的版權和相關權來說,本協定不限制締約方對這些權利采取被允許的可能減損國民待遇的措施”。由此可以看出,在H節沒有涉及的權利方面,不給予其他成員方國民待遇是被允許的。例如,規定了追續權的成員,可以不保護其他成員方國民藝術品原件的追續權。在相關的司法程序與行政程序方面,如委托代理人與指定送達地址等事項上,可以采取減損國民待遇的措施。例如,在涉外案件中,要求其他成員國國民在本國指定送達地址,可以保證程序更便捷有效地進行。最后,WIPO主持締結的多邊協定中規定的與獲得和維持知識產權相關的程序也不適用國民待遇原則。
雖然CPTPP具有TRIPs-plus的性質,但CPTPP并沒有如TRIPs一樣規定最惠國待遇原則。[2]2013年11月泄露的TPP文本顯示,秘魯和智利曾提議針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應加入最惠國待遇原則。關于最終沒有對最惠國待遇進行規定的原因,有觀點認為是TPP知識產權章的保護水平比TRIPs更高,是目前國際保護水平最高的條約之一,現有的雙邊協定或者區域性協定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水平很可能低于TPP,如果允許TPP締約國在知識產權上適用最惠國待遇,則會為這種高水平的保護留下缺口。[3]但還存在的可能的原因是最惠國待遇原則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作用有限。鄭成思老師曾指出過,關貿協定的一大特點就是在規范之外又補之以大量的修正和限制,其中的“最惠國待遇原則”就受到了歷史安排、關稅同盟和自由貿易區、授權條款等例外的限制,使得最惠國待遇難以得到切實主張,實際上是有條件的最惠國待遇。[4]因此,CPTPP沒有對此原則進行規定的原因也可能是最惠國待遇在實踐中發揮的作用有限。
(二)CPTPP中暫停適用的條款
在美國退出后,剩余的11個國家又在暫停適用TPP中某些條款之后,簽署了CPTPP協定。在Section A部分暫停適用的條款為腳注4中關于知識產權國民待遇范圍的規定。第1款規定成員對于知識產權保護要提供國民待遇,關于“保護”的界定,TPP中規定了“保護”應該包含影響知識產權的效力、取得、范圍、維持和實施的事項和本章專門規定的影響知識產權使用的事項。并規定“與作品、表演和錄音制品有關的‘本章專門規定的影響知識產權使用的事項’,包括本章涵蓋的任何對版權和相關權使用的任何形式的支付,如許可費、版稅、法定許可費與補償金”。該界定在CPTPP中被暫停適用,原因在于成員方對法定許可費與補償金是否可作為“知識產權的保護”存在較大的爭議。法定許可之下權利人失去了就作品使用進行協商的權利,僅剩下報酬請求權。法定許可費的費率通常由政府部門確定,但政府部門畢竟不是市場主體,受制于對作品價值的準確預估、市場行情的了解以及行政效率的制約,許可費率往往不能準確反映作品的價值,在法定許可之下,作者創作過程中的投入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回報。實證研究表明,政府在法定許可費率確定程序中,有嚴重低估版權作品價值的傾向。[5]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法定許可是為鼓勵作品快速廣泛地傳播而對著作權的限制。法定許可費究竟是對知識產權的限制還是屬于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同國家存在不同的理解。補償金制度起源于德國,屬于因減小私人復制對著作權人的收益減損而采取的措施,是對著作權較高水平的保護。在德國著作權法中,“盡管著作權法典也允許私人在不征得作者同意的情況下以私人使用為目的對作品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復制,但立法者又通過征收設備稅、空白磁帶稅以及大復印機稅而為作者保障了某種報酬”[6]。補償金制度在德國實施后又被多數歐洲國家引入,除了英國、愛爾蘭、盧森堡之外,歐洲其他國家均已建立了版權補償金制度。[7]美國在1992年通過的《家庭錄音法案》中規定,制造數字錄音設備及媒介的生產商必須支付一定的作品使用費,來彌補家庭復制對版權人造成的損失。對知識產權保護水平較高的國家通過建立版權補償金制度,來保證在私人復制的情況下權利人也能夠得到經濟上的補償,從而帶來創作激勵。在網絡環境中作品的復制和傳播更為便捷、規模也更大,作者從創作中獲得激勵與公眾接觸作品之間的矛盾也更加深刻,版權補償金是否應延及數字環境也充滿了爭議。雖然在版權補償金制度下,權利人不能區別使用者的經濟地位和支付能力進行個別談判收取費用,但相比于在沒有版權補償金的情況下,權利人還是額外獲得了一定的使用對價,權利得到了擴大。[8]例如,我國就沒有版權補償金制度,私人為學習、教學、評論目的對作品的使用若符合合理使用的規定就不需要得到權利人的許可,也不用支付任何形式的報酬。且版權補償金的正常收取,離不開建設完善、運行良好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此對發展中國家來說,也多不具備這一條件。基于TPP文本協商由美國主導的事實,上述爭議事項都被作為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而納入國民待遇的范圍,而在美國退出之后,這些條款被暫時擱置了下來,故CPTPP中的國民待遇范圍較TPP要窄。
CPTPP條文:
第18.8條:國民待遇
1.就本章規定的所有類型的知識產權而言,3在知識產權保護4方面,締約一方給予其他締約方國民的待遇不得低于給予本國國民的待遇。
2.但在關于通過模擬信號、免費空中廣播的方式二次使用錄音制品的情況下,一締約方可將另一締約方的表演者和錄音制品制作者的權利限制在其國民在另一締約方管轄權范圍內所享有的權利。
3.各締約方可在涉及司法和行政程序中,包括要求其他締約方國民在其領土內指定送達地址或委托代理人,減損第1款規定的義務,只要這種減損:
(a)為保證遵循與本章規定不相抵觸的法律或法規所必需;而且
(b)沒有以對貿易構成變相限制的方式進行適用。
4.第1款不適用于WIPO主持締結的多邊協定中規定的與獲得和維持知識產權相關的程序。
腳注3:更明確地說,就H節(版權與相關權)未包含的版權和相關權來說,本協定不限制締約方對這些權利采取被允許的可能減損國民待遇的措施。
腳注4:就本款而言,“保護”應該包含影響知識產權的效力、取得、范圍、維持和實施的事項和本章專門規定的影響知識產權使用的事項。此外,本款中的“保護”還包括第18.68條(TPMs)規定的禁止規避技術措施和第18.69條(RMI)規定的關于權利管理信息的條款。
TPP第18.8條(國民待遇):腳注4的最后兩句在CPTPP文本中被凍結,凍結的內容為:
為了進一步明確,與作品、表演和錄音制品有關的“本章專門規定的影響知識產權使用的事項”,包括本章涵蓋的任何對版權和相關權使用的任何形式的支付,如許可費、版稅、法定許可費與補償金。前述規定并不影響締約一方對TRIPs注釋3中“影響知識產權使用事項”的解釋。
[1] 孔祥俊:《WTO知識產權協定及其國內適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80頁。
[2] 最惠國待遇原則是指一成員給予任何其他國家的國民的任何利益、優惠、特權或者豁免應當無條件給予其他成員的國民。
[3] 何華:《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知識產權議題及中國對策研究》,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6年版,第103頁。
[4] 參見鄭成思:《WTO知識產權協議逐條講解》,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37頁。
[5] 劉家瑞:《論著作權法修改的市場經濟導向——兼論集體管理、法定許可與孤兒作品》,載《知識產權》2016年第5期。
[6] 雷炳德:《著作權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17頁。
[7] See Prof.P.Bernt Hugenholtz,Dr.Lucie Guibault,Mr.Sjoerd van Geffen:“The Future of Levies in a Digital Environment”,http://www.ivir.nl/publications/other/ORM&Levies-report,last visited Feb.15th,2019.
[8] 參見張今:《數字環境下的版權補償金制度》,載《政法論壇》2010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