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萌芽期

美國國防部在1969年開始部署ARPANET[2]。這網絡由國防部、大學研究人員及商業公司BBN(Bolt Berank and Newman)共同進行,利益則由軍方以及國防部內的學術研究單位均沾。ARPANET剛開始僅有四個節點,第一個節點設立在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其余分別設在幾個大學研究中心,即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SRI),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UCSB)和University of Utah。而后在1973年ARPANET邁向國際拓展到英國和挪威。雖然在1974年開放了Telnet,也就是商業版的ARPANET,但是商業機構和一般百姓仍少有機會一試。為了讓一臺臺的計算機能透過網絡相互運作,必須透過某種規則,使計算機得以解讀執行鍵盤上打下的指令,于是有所謂的通信協議出現。這個時期文檔傳輸協議(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由Ward Christensen發明而讓計算機可以透過電話撥號聯接在線網的調制解調器(modem)相繼出現。最早的網絡通信協議有Token Ring、ARCNET、Ethernet等,而ARPANET剛開始所采用的網絡通信協議為Network Control Protocol(NCP),于20世紀年代初期,ARPA將ARPANET的傳輸媒介擴展至活動式無線電(Mobile Radio Transmitters)與衛星聯機(Satellite Links)等技術層次,并規劃出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IP(Internet Protocol)[3]作為各型計算機硬件間共通使用的通信協議,1972年ARPANET在第一屆國際計算機通信會議上驗證了分組交換技術的可行性,以便使異種計算機間也能彼此溝通交流,成為互聯網誕生的開端。1974年開始,美國國防部決定向全世界無條件地免費提供TCP/IP,向全世界公布解決互聯網之間通信的核心技術,TCP/IP協議核心技術的公開逐漸取代NCP的功能。20世紀80年代,使用TCP/IP協議與使用其他通信協議的各種網絡不統一,為了將這些網絡連接起來,美國人溫頓·瑟夫(Vinton Cerf)提出建議:在每個網絡內部各自使用自己的通信協議,在和其他網絡通信時使用TCP/IP協議,1983年成為Internet上標準的通信協議。于是,奠定了網絡傳輸范圍跨國際溝通的重大通信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洱| 安吉县| 章丘市| 宜兴市| 芜湖市| 仁布县| 子长县| 吉安市| 龙川县| 革吉县| 文水县| 石棉县| 沙河市| 和平区| 互助| 海淀区| 临漳县| 绥江县| 鹰潭市| 定远县| 扎囊县| 龙泉市| 涞水县| 宝应县| 三江| 海南省| 台中县| 岳阳市| 阳泉市| 茂名市| 平凉市| 辽中县| 安岳县| 福鼎市| 道孚县| 乐平市| 颍上县| 故城县| 鸡西市| 运城市| 沙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