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偵查思維中的推理方法(第2版)
- 馬前進
- 986字
- 2022-08-02 15:40:10
四、偵查思維中的完全枚舉推理
偵查思維中的完全枚舉推理也稱從每個到所有的枚舉推理,是從某類對象中每一成員具有某種屬性推出該類對象中所有成員必然具有該屬性,其結論是一個必然性全稱判斷。這種枚舉推理的結構形式可以表示為:
S1具有屬性P;
S2具有屬性P;
S3具有屬性P;
……
Sn具有屬性P;
S1、S2、S3……Sn是S類對象中的所有成員;
所以,必然S類對象中的所有成員具有屬性P。
完全枚舉推理的前提是關于某類對象中個別成員的認識,結論是關于該類對象中所有成員的認識,是對前提所提供的個別認識的概括和提升。因此,通過完全枚舉推理可以使得人們的認識從個別上升到一般。這就是完全枚舉推理在認識中的本質作用。
例如,某高校本科學生宿舍中發生一起失竊案。該學生宿舍共有七名學生,為了偵破該失竊案,偵查人員對這七名學生逐一進行調查,發現他們每個學生都與該失竊案無關。據此,偵查人員得出結論,該宿舍的所有學生都與該宿舍發生的失竊案無關。
完全枚舉推理的優勢在于:它的推理形式的有效足以保證從真實前提得出真實結論。從前提和結論的關系看,完全枚舉推理的前提必然推出結論;當前提都真時,結論必然真。它有時被稱為“邏輯歸納法”,除了用于總結發現之外,也用于分情況的完全證明:為了證實某一斷言或者主張,可以考察該斷言或主張所適用的每一對象(或者范圍)都成立的基礎上,斷言這一斷言或者主張在所有場合都成立,從而證明該斷言或者主張的真實性或者可接受性。
這種枚舉推理的不足在于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信息增長方面的稍顯不足:作為結論的必然性全稱判斷實際上是一個全稱概括,結論本身已經蘊含于前提之中,并不具有比前提更多的斷定,因此其知識增長或者創新方面稍顯不足。著名學者牟宗三就認為,“完全枚舉推理實際上只是將已有的知識重述一次而給以普遍的形式而已”[46]。第二個方面在于其應用條件的苛刻以及因此而來的應用范圍的限制。完全枚舉推理要求我們必須掌握所有特殊對象的認識,用來形成一個類別,而且這些認識都是真實的。也就是說,“構成一個類別的所有單獨的物體、人或者事情或者事實,必須在完全枚舉推理這種形式的過程中被認識和列舉出來”[47]。由于其應用條件是某類對象中具有某種屬性的成員的數量的可窮舉性(數量有限而且為數不多),完全枚舉推理的運用范圍是有限的。如果完全枚舉某類對象中具有某種屬性的成員既無必要也無可能時,這時候完全枚舉推理就派不上用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