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典物權編釋論:條文縷析、法條關聯與案例評議
- 楊垠紅 徐小琴編著
- 1634字
- 2022-07-28 10:43:27
第二百零五條 【調整對象】[2]
本編調整因物的歸屬和利用產生的民事關系。
本條來源
《物權法》第二條規定:“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法。本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本條在此基礎上刪除了關于“物以及物權的含義”的規定,將“調整對象”單獨列為一條。
立法演變
物權編一審稿第一條規定:“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編。”二審稿調整了一審稿的語句結構,規定:“本編調整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后終稿基本延續了二審稿的規定,僅刪除了“而”字,以規范法律用語。
條文釋義
本條是關于物權編調整對象的規定。
物權編在民法典中具有重要地位,從某種意義上說,直接決定著民法典的價值與作用。[3]而確定調整對象,是處理好物權編與其他相關法律之間關系的重要前提。所以物權編第一條便規定,本編調整因物的歸屬和利用產生的民事關系。本條確定了物權編的調整范圍,其內涵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一、本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關系
所謂民事關系,實際上就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總稱。總則編第二條規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由此也再次確認了物權編是我國民法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權編的調整對象實際上也是民法體系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組成部分。因此總則編的相關規定也適用于物權編。
自羅馬法以來,民法就有著財產法和身份法的區別。雖然物權編的調整對象包含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但主要調整的是財產關系。物權編以規范人對財產的支配關系為主要內容,主要包含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等各種物權關系,物權編顯然作為財產法的特征更為突出。
平等性是民事關系的基本特征,也是民法的基本原則。所謂平等,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主體之間的平等性,參與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受保護的平等性,參與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受到同等規則的保護。物權編調整對象的平等性,也是物權編區別于其他調整不平等主體之間法律關系的公法的主要特征。
二、本編調整因物的歸屬產生的關系
物的歸屬,狹義上是指對物權主體的確認;廣義上還包括對物權內容、支配范圍的界定。確認物權歸屬是物權編發揮定分止爭作用的前提。只有確認物的歸屬,才能物盡其用,有效率地利用資源,因此物權法律規范常常被稱為“歸屬規范”。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物權法律規范與合同法律規范是調整交易關系最基本的法律規則,但是合同法律規范只能調整交易關系,對于交易的前提即界定物的歸屬的重任,合同法律規范卻難以擔負。因此,確認物的歸屬并對物權加以保護,是物權編應有的使命。而確定物的歸屬前提應是明確何為“物”,物權編沒有同《物權法》一樣對物作出定義,應該說物的定義是建構規范和科學的物權編必不可少的要素,[4]通過“物”搭起學理研究和立法良性互動的橋梁。
因物的歸屬所產生的關系,主要是指三類關系:
1.因物權的設定而產生的關系。按照物權法定的原則,物權的類型、種類都應當由法律規定,當事人應當嚴格依據法律規定設定各類物權。
2.因物權的轉讓而產生的關系。物權轉讓是物盡其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一種重要方式。物權的轉讓必將會產生所有權或其他物權移轉,導致原物權的相對消滅和新物權產生的法律效果。因此,通過物權轉讓引起的物權歸屬的變化,也同樣受到物權編的調整。
3.因確認和保護物權而產生的關系。當物權在歸屬上產生爭議時,就需要發揮物權編的功能,根據其規定,確認物權歸屬,進而實現對權利人的保護。
三、本編調整物的利用關系
物的利用,是指對動產、不動產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進行支配而享有的權益。物權編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保證有序高效地發揮物的價值,因此對物的利用所形成的各種法律關系也勢必成為物權編的調整對象。
法條關聯
◆《民法典》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 民法典司法解釋與權威案例指引全書(上卷):含司法解釋新舊對照
- 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理解與適用
- 民法典重點修改及新條文解讀(上冊):物權編·合同編
-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配套解讀:含司法解釋
- 房屋裝修
-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法律適用與案例指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釋義
- 最高人民法院公司法解釋(四)理解適用專題講座
-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與指導案例:行政·國家賠償卷(第六版)
- 新編民事案件案由適用法律規范指引·上冊(第二版)
- 中國法院2016年度案例:民間借貸糾紛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釋義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金融糾紛
- 民法典人格權編釋論:條文縷析、法條關聯與案例評議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民間借貸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