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典物權編釋論:條文縷析、法條關聯與案例評議
- 楊垠紅 徐小琴編著
- 903字
- 2022-07-28 10:43:38
第二百六十六條 【私人所有權】
私人對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產工具、原材料等不動產和動產享有所有權。
本條來源
《憲法》第十三條明確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民法通則》第七十五條規定:“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占、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物權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私人對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產工具、原材料等不動產和動產享有所有權。”本條延續了該規定。
立法演變
物權編一審稿第六十一條規定:“私人對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產工具、原材料等不動產和動產享有所有權。”此后各稿延續了一審稿的規定。
條文釋義
本條是關于私人享有的不動產和動產所有權的規定。
合法收入指的是公民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通過自己的勞動或其他方法獲得的收入,公民的合法收入受法律保護。公民自有的房屋受國家法律的保護,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得強行占用和毀壞。因國家建設需要征用公民房屋的,國家應當嚴格遵守有關規定進行征用,并給予所有權人適當的補償。生活用品是指用于生活方面的物品,包括家用電器、私人汽車、家具和其他用品。生產工具是指人們在進行生產活動時所使用的器具,如機器設備、車輛、船舶等運輸工具。原材料是指生產產品所需的物質基礎材料。
依據民法理論,所有人依法對所有物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被稱為所有權。它能體現并確認一定的社會中人們之間的物質資料占有關系,國家賦予此類占有關系以法律關系的性質,從而使之得到國家強制力的保護。所有權是最主要的基本的物權,具有物權的一切法律特征。[20]凡一切公民,不論是否成年、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都將被法律確認其享有私人財產所有權的主體資格。國家保護合法的私人財產。
法條關聯
◆《憲法》
第十三條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
- 民法典及司法解釋新舊條文對照與重點條文釋義
- 行政法及司法解釋新編:條文序號整理版6
- 人民法院民商事指導案例與類案裁判依據叢書:合同糾紛指導案例與類案裁判依據
- 公司法及司法解釋匯編:典型案例·關聯規定(注解本)
-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與指導案例:行政·國家賠償卷(第六版)
- 人民法院民商事指導案例與類案裁判依據叢書:侵權責任糾紛指導案例與類案裁判依據
- 噪聲污染與健康維權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第3版)
- 2017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法律法規全書:含司法解釋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刑事案例四(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
-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釋義(第2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釋義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案例注釋版(第五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與繼承編釋義
- 民法典關聯法規與權威案例提要:總則編、人格權編、附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