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典物權編釋論:條文縷析、法條關聯與案例評議
- 楊垠紅 徐小琴編著
- 1893字
- 2022-07-28 10:43:30
第二百三十六條 【排除妨害與消除危險請求權】
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本條來源
排除妨害與消除危險請求權除規定在《物權法》第三十五條以外,也貫穿于《民法總則》《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等法律中。物權編延續了《物權法》的規定。
立法演變
物權編一審稿第三十二條規定:“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或者消除危險。”此后各稿延續了一審稿的規定。但終稿作出較大修改,將“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或者消除危險”改為“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延續了《物權法》對于物權保護的規定。
條文釋義
本條是關于排除妨害請求權和消除危險請求權的規定。
排除妨害請求權中的妨害,是指以非法的、不正當的行為對權利人的物或者物權造成侵害或妨害,現實地阻礙了特定的物的權利人行使權利。排除妨害請求權人必須為物權人,妨害人以無權占有以外的方式妨害物權的行使,妨害既可由妨害人的行為造成,亦可由妨害人的物件造成。排除妨害請求權的效力包括除去妨害與承擔排除妨害的費用,原則上排除妨害的費用應該由妨害人承擔,被妨害人以其自己的費用排除妨害的,可依無因管理或不當得利向妨害人追償;不法妨害系因自然力造成的,由雙方合理分擔排除妨害的費用。
消除危險請求權中的危險,是指相對人將來可能對權利人所有的物造成妨害或者損害的行為或者狀態。危險是否存在,應該以一般社會生活觀念為準,結合具體情況加以判定。這種危險應當是可以合理預見的,而不是主觀臆測的一種可能,并且危險應當是持續存在,可能導致妨害或者損害的嚴重后果。消除危險請求權的請求人同為物權人,請求權的構成要件包括物權行使具有受到妨害的現實危險,且請求之時危險仍然現實存在,以及被請求人為對危險的除去具有支配力的人。
法條關聯
◆《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第十二條 發包方強迫承包方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給第三人,承包方請求確認其與第三人簽訂的流轉合同無效的,應予支持。
發包方阻礙承包方依法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承包方請求排除妨礙、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七十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三項規定的情況緊急,包括:
(一)需要立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礙的;
(二)需要立即制止某項行為的;
(三)追索恢復生產、經營急需的保險理賠費的;
(四)需要立即返還社會保險金、社會救助資金的;
(五)不立即返還款項,將嚴重影響權利人生活和生產經營的。
◆《第八次全國法院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會議(民事部分)紀要》
7.依據侵權責任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被侵權人請求義務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險等責任,義務人以自己無過錯為由提出抗辯的,不予支持。
24.已經合法占有轉讓標的物的受讓人請求轉讓人辦理物權變更登記,登記權利人請求無權占有人返還不動產或者動產,利害關系人請求確認物權的歸屬或內容,權利人請求排除妨害、消除危險,對方當事人以超過訴訟時效期間抗辯的,均應不予支持。
案例評議
遼寧現代農機裝備有限公司、王某某排除妨害糾紛案[9]
◆裁判規則
現行物權規范對物權所有人排除妨害、消除危險請求權及損害賠償和其他民事責任的請求權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據。原審法院基于以上事實判決王某某不得妨礙上訴人的門市物權使用,不得妨礙其生產生活和通行的判決結果符合法律規定,但判項內容過于籠統,缺乏指向性,不利于判決的實際執行,二審法院予以具體明確,王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移除位于案涉的五戶門市房臺階北側起至馬路南側的不屬于城鎮建設規劃設計內容的全部鐵板圍擋和圍擋內的雜物及妨礙門市房向西側通行的樹木。
◆評議
權利人請求消除危險或者排除妨害,不需要證明相對人具有過錯,只需要證明其享有物權的特定的物被他人妨害或遭受危險即可。危險或妨害不是實際損害的結果,而是某種行為或者事實狀態,權利人必須舉證證明這種事實和行為達到一定的程度,使權利人難以忍受且阻礙了權利的正當行使,而無需就相對人的過錯和是否造成損害舉證。在認定了危險或者妨害的事實基礎上,應當判定由造成危險或妨害的相對人承擔消除危險或排除妨害的責任,由此產生的費用也應當由造成危險或者妨害的相對人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