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25 《土地房產所有權證》存根具有與原件同等的證明效力

【裁判要旨】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十七條規定,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不動產權屬證書記載的事項,應當與不動產登記簿一致;記載不一致的,除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不動產登記簿為準。《土地房產所有權證》存根系國家或地方檔案館的存檔材料,即便當事人持有的《土地房產所有權證》原件丟失,該存根與《土地房產所有權證》原件具有同等的證明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判決書

(2017)最高法行再65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博白縣亞山鎮白花村元福嶺隊。

訴訟代表人:蒙業禎,隊長。

委托代理人:余文杰,北京市天倫怡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蒙世南,廣西邦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博白縣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羅培球,縣長。

委托代理人:張標,博白縣法制辦工作人員。

委托代理人:朱小昆,博白縣林業局工作人員。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玉林市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蘇海棠,市長。

委托代理人:周蘇影、黃潔,玉林市法制辦工作人員。

原審第三人:博白縣亞山鎮白花村魚塘坡隊。

訴訟代表人:李異福,隊長。

委托代理人:張九尚,廣西杜坤律師事務所律師。

再審申請人博白縣亞山鎮白花村元福嶺隊(以下簡稱元福嶺隊)因訴被申請人博白縣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博白縣政府)土地確權及被申請人玉林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玉林市政府)行政復議決定一案,不服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于2016年5月23日作出的(2016)桂行終158號行政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于2017年4月18日立案審查,并于2017年6月30日作出(2017)最高法行申2848號行政裁定,提審該案。2017年10月10日,本院編立提審案號,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本案,并于2017年11月3日在本院第一巡回法庭第二法庭公開開庭審理本案。再審申請人元福嶺隊的委托代理人余文杰、蒙世南,被申請人博白縣政府的委托代理人張標、朱小昆,被申請人玉林市政府的委托代理人周蘇影、黃潔,原審第三人博白縣亞山鎮白花村魚塘坡隊(以下簡稱魚塘坡隊)的訴訟代表人李異福及委托代理人張九尚,均到庭參加訴訟。案件現已審理終結。

一審經審理查明,元福嶺隊與魚塘坡隊爭議的大嶺排山嶺位于博白縣××白花村境內,四至界址為:西以石子頸為界,北以龜頸為界,東北以大嶺排嶺腳上邊小路為界,東分別以蒙業生果場、蒙英祥果場、蒙業文果場和蒙業芳果場的上邊為界,南以大嶺排嶺腳為界,面積約30畝,訟爭山嶺生長有速豐桉樹、桉樹和竹。訟爭山嶺在解放前是城廂大平坡屯及亞山鎮白花村魚塘坡屯李姓群眾的祖宗嶺。二十世紀土改時,博白縣政府把訟爭山嶺登記落實給魚塘坡屯的李甲等7戶共41人所有,博白縣檔案局和魚塘坡隊保存有1952年土改時博白縣政府頒發的《土地房產所有證》,該證注明訟爭山嶺的四至為東到嶺脛,南到田邊,西到田邊,北到田邊,訟爭山嶺全部登記在魚塘坡屯的《土地房產所有證》的四至范圍內。而縣檔案局和元福嶺隊保存的元福嶺屯蒙某等5戶共16人的《土地房產所有證存根》中記載的大嶺排嶺腳,是指爭議山嶺的東北面小路底下的嶺腳,該嶺腳不在訟爭山嶺的范圍內。合作化、高級社時,訟爭山嶺入白花高級社,屬白花高級社所有。1961年間,白花大隊分為康田、油甘、大沖和白花四個大隊,元福嶺隊和魚塘坡隊均屬大沖大隊管轄。1962年“四固定”時,大沖大隊把訟爭山嶺固定給魚塘坡隊所有。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兩方群眾均在訟爭山嶺上種植桉樹。1991年造林滅荒時期白花大隊組織學生到訟爭山嶺上種濕地松,白花村委會現不主張該林地林木的權屬。1999年5月間,魚塘坡隊群眾到訟爭山嶺葬墳時,遭元福嶺隊群眾阻撓,引起權屬糾紛。1999年8月28日,魚塘坡隊向博白縣政府提出確權申請。在調處過程中,魚塘坡隊放棄對元福嶺隊4名社員在訟爭山嶺所種植的5.2畝地的果樹、竹木權屬主張。2000年12月19日,博白縣政府作出博政發(2000)84號處理決定(以下簡稱84號處理決定),將訟爭山嶺中元福嶺隊管理使用部分確權屬元福嶺隊所有,其余屬魚塘坡隊所有。元福嶺隊不服該處理決定,申請行政復議。2001年3月26日,玉林市政府作出玉政復決字(2001)第14號行政復議決定(以下簡稱14號復議決定),維持博白縣政府的84號處理決定。元福嶺隊仍不服,提起行政訴訟。2001年8月1日,博白縣人民法院作出(2001)博行初字第14號行政判決,維持84號處理決定。元福嶺隊提起上訴。2002年1月22日,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02)玉中行終字第3號行政判決(以下簡稱3號行政判決),認為博白縣政府84號處理決定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判決撤銷一審行政判決和博白縣政府的84號處理決定,由博白縣政府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2006年元福嶺隊在訟爭山嶺上種植速豐桉,魚塘坡隊制止無效,再次向博白縣政府申請確權。2015年6月16日,博白縣政府作出博政決(2015)3號行政處理決定(以下簡稱3號處理決定),主要內容為:“1952年土改時,政府把爭議山嶺登記落實給魚塘坡屯群眾所有。1962年‘四固定’時,大沖大隊按原有為基礎的原則把爭議山嶺固定給魚塘坡隊所有。‘四固定’后魚塘坡隊在爭議山嶺種上桉樹進行管理,魚塘坡隊主張爭議的山嶺權屬理由充分,證據充足,應予支持。元福嶺隊主張爭議山嶺權屬證據不足,理由不當,不予支持。決定:一、將爭議的大嶺排山嶺(林地)權屬處理給魚塘坡隊所有,西以石子頸為界,北以龜頸為界,東北以大嶺排嶺腳上邊小路為界,東分別以蒙甲果場、蒙乙果場、蒙丙果場和蒙丁果場的上邊為界,南以大嶺排嶺腳為界,面積約30畝。二、爭議山嶺上種植的速豐桉成材后砍伐,收益實行3∶7的比例分成,即山權者魚塘坡隊得3成,種植者元福嶺隊得7成。砍伐第一代速豐桉后,萌芽樹歸魚塘坡隊所有。”元福嶺隊不服3號處理決定,申請行政復議。2015年9月28日,玉林市政府作出玉政復決字(2015)第44號行政復議決定(以下簡稱44號復議決定),維持3號處理決定。2015年10月21日,元福嶺隊提起本案行政訴訟,請求撤銷博白縣政府作出的3號處理決定和玉林市政府作出的44號復議決定,判令博白縣政府對本案訟爭山嶺重新確權給元福嶺隊所有。

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2015)玉中行初字第72號行政判決認為,元福嶺隊主張訟爭山嶺的權屬,依法負有舉證責任。由于元福嶺隊提供的《山權林權證登記底冊(存根)》來源不清楚,不具備合法性,該存根記載的內容亦無法證實訟爭山嶺當時已登記為元福嶺隊一方的村民所有(管理);且元福嶺隊是在有權屬糾紛期間開始在訟爭山嶺種植速豐桉,此事實不屬于法律意義上的管理事實,不能作為元福嶺隊主張訟爭山嶺權屬的依據。元福嶺隊舉證不能,其關于撤銷3號處理決定和44號復議決定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十六條第四項之規定,判決駁回元福嶺隊的訴訟請求。元福嶺隊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2016)桂行終158號行政判決認為,爭議地大嶺排在土改時期,已經博白縣政府登記落實給魚塘坡屯的李某等7戶共41人所有,有魚塘坡隊保存的1952年土改時博白縣政府頒發的《土地房產所有證》及博白縣檔案局保存的7份《土地房產所有證存根》為證,《土地房產所有證》上注明有爭議地“大嶺排”,四至界址:東到嶺脛,南到田邊,西到田邊,北到田邊,7份《土地房產所有證存根》上均記載有爭議地“大嶺排”,均各載明畝數。1962年“四固定”時,爭議雙方所在的大沖大隊把爭議山嶺固定給魚塘坡隊所有,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間爭議雙方群眾均在訟爭山嶺上種植桉樹。上述事實有博白縣政府對當時的大隊干部梁有文、馮遠富、梁富蘭等人的調查筆錄及知情人的證言證實。上述證據及事實相互印證,形成證據鏈。博白縣政府根據上述查明的事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十七條、《國務院批轉廣西壯族自治區關于處理土地山林水利糾紛的情況報告》(國發〔1980〕135號)第三點第二項、《林業部關于個人種植的林木所有權問題的答復》(79)林護字26號及《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二項的規定,作出3號處理決定,有事實和法律依據。關于元福嶺隊提出爭議山嶺面積應為50畝的問題。雖然爭議雙方原爭議面積是50畝,但在此次糾紛調解過程中,魚塘坡隊放棄對元福嶺隊村民在爭議地上果園的林地權屬要求。博白縣政府于2013年5月24日組織爭議雙方進行現場勘查時,爭議雙方確定:爭議的山嶺坐落在亞山鎮境內,山嶺名稱大嶺排,其四至界址是:西以石子頸為界,北以龜頸為界,東北以大嶺排嶺腳上邊小路為界,東分別以蒙甲果場、蒙乙果場、蒙丙果場和蒙丁果場的上邊為界,南以大嶺排嶺腳為界,面積約30畝。現場勘查記錄上有元福嶺隊隊長、魚塘坡隊隊長簽字認可。故元福嶺隊上訴稱本案爭議地面積應為50畝,與事實不符。關于元福嶺隊提出爭議地在土改時已登記給元福嶺隊所有,元福嶺隊有7份《土地房產所有證存根》予以證實的問題。經核實,元福嶺隊提供的《土地房產所有證存根》填寫有爭議地“大嶺排”5份(5戶共16人),其中2份登記的是“大嶺排嶺腳”,另外3份雖登記有“大嶺排”,但均沒有載明四至界址和面積,亦沒有《土地房產所有證》原件佐證。根據2013年6月20日博白縣林業局組織爭議雙方調解的會議記錄,元福嶺隊認可“大嶺排嶺腳”是指爭議地東北面的蒙業文果場。本案爭議地并沒有包括大嶺排嶺腳元福嶺隊村民的果園用地,故元福嶺隊以其提供的《土地房產所有證存根》主張爭議地權屬,證據不足。關于元福嶺隊主張“四固定”時爭議地的權屬仍歸元福嶺隊所有的問題。由于元福嶺隊提供的證據無法證實爭議地在土改時已登記為其一方村民所有,亦無其他證據佐證“四固定”時期爭議地已固定給其隊所有。故元福嶺隊此項主張,沒有事實依據。關于元福嶺隊主張“林業三定”時白花大隊已把爭議地大嶺排登記給其所有的問題。由于元福嶺隊提供的《山權林權所有證登記底冊(存根)》,沒有政府印章,沒有填表人、核對人簽名或蓋章,不具備證據的合法性,不具有證明效力,不予采信。關于元福嶺隊訴稱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3號行政判決認定“元福嶺隊長期以來一直對爭議地大嶺排行使有效的管理使用權”,該認定應作為本案事實依據的問題。從查明事實看,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間,爭議雙方群眾均有在爭議地山嶺上種植桉樹的管業行為,1991年造林滅荒時期白花大隊組織學生到爭議山嶺上種植濕地松。現訟爭山嶺上生長著的速豐桉樹木為本案權屬糾紛發生后元福嶺隊所種植。元福嶺隊主張其單方管理爭議地與事實不符。由于本案爭議范圍與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3號行政判決一案中爭議范圍有所不同,即沒有包括元福嶺隊村民的果園,故3號行政判決對“元福嶺隊長期以來一直對爭議地大嶺排行使有效的管理使用權”的認定不影響本案的認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判決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元福嶺隊申請再審稱:1.一、二審判決事實認定錯誤。(1)本案爭議的大嶺排面積約為45畝,而一、二審認定約為30畝。(2)魚塘坡隊在一、二審程序中提交七份1952年土改時的《土地房產所有證存根》,已于2002年經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3號行政判決在“經審理查明”部分認定其也沒有四至方面的登記內容,但一、二審卻以《土地房產所有證》的記載為依據作出判決。(3)一、二審因該隊提供的“四固定”證據不能證明爭議地已固定歸其所有,而支持確權給魚塘坡隊,事實認定錯誤。(4)“林業三定”時爭議地已登記給該隊,一、二審卻予以否定。(5)一、二審認定該隊在有權屬糾紛期間才開始在訟爭山嶺種植樹木、對爭議地行使實際管理權,認定錯誤。2.一、二審未經法定程序即否定生效的3號行政判決認定的事實,程序違法。3.博白縣政府作出的3號處理決定,系對84號處理決定處理之爭議的重復處理,一、二審未予認定,系事實認定錯誤、程序違法。請求撤銷一、二審判決,依法改判撤銷3號處理決定和44號復議決定,并責令博白縣政府對本案爭議的山嶺(林地)重新確權給元福嶺隊所有。

博白縣政府答辯稱:魚塘坡隊享有爭議山嶺所有權,元福嶺隊的再審事由沒有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1.爭議的大嶺排面積經該府組織雙方當事人現場勘查,雙方簽字認可為30畝。2.爭議山嶺在土改時期已經登記落實給魚塘坡隊群眾李某等7戶共41人所有,有1952年土改時的《土地房產所有權證》和博白縣檔案局保存的7份存根為證。3.1962年“四固定”時,大沖大隊以“原有為基礎”將爭議山嶺固定給魚塘坡隊所有,有“四固定”時期的大隊干部和有關生產隊干部及知情人證實,該證人證言與1952年《土地房產所有證存根》和《土地房產所有證》形成強有力的證據鏈。4.1983年“林業三定”時,整個白花大隊“林業三定”工作不完善,元福嶺隊提供的《山權林權所有證登記底冊(存根)》,沒有政府印章,沒有填表人、核對人簽名或蓋章,不具備合法性,不具有證明效力,不應采信。5.元福嶺隊主張爭議山嶺歷史以來由其單方管理使用不符合實際事實,該府作出的處理決定第二項按照3∶7比例分成速豐桉,符合客觀事實。6. 3號行政判決并沒有對爭議山嶺歸屬問題進行認定判決,且該案中爭議山嶺面積約50畝,本次爭議山嶺面積30畝,即沒有包括元福嶺隊村民的果園。7.該府根據魚塘坡隊提交的《林地林權確權申請書》,嚴格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林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條例》的規定程序對糾紛進行調查取證,依法作出處理決定,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綜上,3號處理決定調查認定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準確。請求駁回元福嶺隊的再審申請。

玉林市政府答辯稱:博白縣政府作出的3號處理決定正確合法;該府作出的44號復議決定程序合法;元福嶺隊的訴訟請求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一、二審認定事實清楚、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請求駁回元福嶺隊的再審申請。

魚塘坡隊陳述稱:1.元福嶺隊不具備提起訴訟的主體資格,其再審申請僅有生產隊蓋章,而生產隊依法無權刻制印章,其訴請并未得到生產隊長的委托,不符合法律要求。2.元福嶺隊的訴訟請求要求法院判決博白縣政府對訟爭山嶺重新確權給元福嶺隊,超出法院審理范圍。3.一、二審認定事實清楚、程序合法、適用依據正確,爭議的土地屬該隊所有,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請求駁回元福嶺隊的再審申請。

本院經審查對一、二審認定的基本事實予以認可。

本院另查明,魚塘坡隊提供的7份1952年的《土地房產所有權證》載明的土地總面積為8.75畝,其中李甲、李乙的《土地房產所有證》中的四至為“東至嶺脛,西、南、北至田”。元福嶺隊提供的5份《土地房產所有權證存根》中有3份載明“大嶺排”,沒有寫明四至。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3號行政判決查明的相關事實為:“土改時,元福嶺隊和魚塘坡隊各自的社員的土地所有權證均登記有訟爭之地,其中元福嶺隊的證件存根共7份載明登記了訟爭之地,但沒有面積和四至的登記內容,魚塘坡隊也有這樣的存根7份,總登記面積為8.75畝,也沒有四至方面的登記內容,相應的土地房產所有權證有4份,登記的總面積2畝多,載明四至到田……四固定時,元福嶺隊和魚塘坡隊均認定,大沖大隊的固定原則是原有為基礎,各隊管回各隊的山嶺。1982年實行生產承包責任制后,元福嶺隊的社員蒙業生、蒙業芳、蒙業文、蒙英祥在訟爭之地種植面積5.2畝的果樹、竹木……博白縣政府作出的處理決定予以認定,魚塘坡隊對此無異議。”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主要焦點問題為,博白縣政府作出的3號處理決定認定事實是否清楚,處理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根據《國務院轉批廣西壯族自治區關于處理土地山林水利糾紛的情況報告》第三點第二項的精神,處理土地山林水利糾紛,一般應以土改、合作化、“四固定”時期的定論為依據,對于解放后黨政機關的處理決定和雙方商定的協議,應當維護。根據《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第七條、第八條的規定,尚未取得林權證的,土地改革時期人民政府依法頒發的土地證可以作為處理林權爭議的依據;土地改革、合作化時期有關林木、林地權屬的其他憑證可以作為處理林權爭議的參考依據。201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條例》第三十四條亦規定,土地改革時期依法取得的土地房產所有權證或者登記發證的檔案清冊或者林木、林地等權屬登記的檔案清冊;農業合作化時期或者實行勞力、土地、耕畜、農具四固定時期,確定土地、林地權屬歸農民集體所有或者歸農民個人使用的決議、決定和其他文件材料,可以作為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確權處理的證據材料。本案中,爭議雙方均未取得訟爭土地的林權證,根據上述規定,處理爭議的依據應當是土改時期的土地房產所有權證,“四固定”時期的材料可以作為參考依據。博白縣政府作出的3號處理決定,對于相關事實認定不清,證據不充分,作出的處理決定缺乏事實根據。下面分述如下:

一、關于土改時期證據材料的認定

博白縣政府作出的3號處理決定認為,元福嶺隊提交的《土地房產所有證存根》中記載的大嶺排嶺腳不在訟爭山嶺范圍內;一、二審判決則認為元福嶺隊提供的證據無法證明與訟爭山嶺有關,且登記底冊(存根)來源不清楚,不具備合法性。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十七條規定,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不動產權屬證書記載的事項,應當與不動產登記簿一致;記載不一致的,除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不動產登記簿為準。即當不動產權證與登記簿不一致時,除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不動產登記簿為準。本案中,元福嶺隊提供1952年《土地房產所有權證存根》系博白縣檔案館的存檔,雖然其遺失《土地房產所有權證》原件,但不能因此否認存根的效力。該存根作為證據材料具有真實性,來源合法,其效力等同于《土地房產所有證》。其次,元福嶺隊提交的5份《土地房產所有證存根》中,雖有2份載明為大嶺排嶺腳,但另3份載明為大嶺排,在訟爭山嶺范圍內。最后,雖然元福嶺隊提交的《土地房產所有證存根》沒有面積和四至的登記內容,但是魚塘坡隊提交的7份《土地房產所有證存根》也沒有四至方面的登記內容,總登記面積為8.75畝,相應的土地房產所有權證中登記的總面積2畝多,載明四至到田,亦屬于四至不清,且面積與訟爭山嶺面積相去甚遠。綜上所述,訟爭山嶺在土改時,元福嶺隊及魚塘坡隊均提供1952年土改時博白縣政府頒發的《土地房產所有證》及《土地房產所有證存根》作為證據材料,雙方各自的土地所有權證均登記有訟爭山嶺。3號處理決定及一、二審判決對該部分事實認定證據不足,應予糾正。

二、關于“四固定”時期證據材料的認定

3號處理決定認定,1962年“四固定”時大沖大隊按原有為基礎把訟爭山嶺固定給魚塘坡隊所有。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七十條的規定,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判文書或者仲裁機構裁決文書確認的事實,可以作為定案依據。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3號行政判決,在審理查明部分認定“四固定時,元福嶺隊和魚塘坡隊均認定,大沖大隊的固定原則是原有為基礎,各隊管回各隊的山嶺”,該院認為“四固定時訟爭之地是以原有為基礎進行固定,原有應指土改時的確權,博白縣政府據此認定訟爭之地四固定時已固定給魚塘坡隊主要證據不足,因為相關的土改時的證件不能證實訟爭之地已全部確權給魚塘坡隊所有之事。”據此,生效的行政判決已對博白縣政府認定訟爭山嶺在四固定時已固定給魚塘坡隊的事實予以否定。博白縣政府在沒有調取其他新證據的情況下,在3號處理決定中仍然作出同樣的事實認定,明顯缺乏事實根據。一、二審判決對該部分事實的認定亦不符合證據規則,認定事實不清,應予糾正。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3號行政判決,對于該部分的事實認定證據確鑿,本院予以認可。

三、關于3號處理決定的合法性問題

根據《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第三條及201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條例》第四條的規定,調處土地山林權屬糾紛,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考慮歷史和現實狀況,積極疏導,充分協商,遵循有利于安定團結、有利于生產生活、有利于經營管理的原則。《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當事人對同一起林權爭議都能夠出具合法憑證的,應當協商解決;經協商不能解決的,由當事人共同的人民政府按照雙方各半的原則,并結合實際情況確定其權屬。第十二條規定,土地改革后營造的林木,按照“誰造林、誰管護、權屬歸誰所有”的原則確定其權屬,但明知林地權屬有爭議而搶造的林木或者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201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調解處理條例》第三十條規定,人民政府處理土地、山林和水利權屬糾紛,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情況作如下處理:(一)申請人的主張有確實、充分證據的,做出支持其主張的決定;(二)權屬糾紛當事人各方均有一定證據,但證據不足以支持權屬主張的,可以在兼顧各方利益的基礎上作出處理決定。本案中,元福嶺隊及魚塘坡隊均對訟爭山嶺具有土改時的土地房產所有證作為權屬依據,在四固定時也是以土改時的所有權狀況為基礎進行固定,一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兩方群眾均在訟爭山嶺上種植桉樹,目前訟爭山嶺上的速豐桉系元福嶺隊種植,雙方均有對訟爭山嶺的管用事實。博白縣政府本應結合上述客觀事實,依據相關規定,在兼顧各方利益的基礎上作出相應處理決定。但博白縣政府作出3號處理決定,未能正確反映土改、四固定時的客觀事實以及各方管用事實,確權結果不具有合法性。

綜上,博白縣政府作出3號處理決定,認定元福嶺隊沒有權屬依據,將訟爭土地處理給魚塘坡隊所有,屬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應予撤銷。玉林市政府作出44號復議決定,維持博白縣政府的3號處理決定,亦應予以撤銷。一、二審判決駁回元福嶺隊的訴訟請求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亦應予以撤銷。元福嶺隊的再審申請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第三、四項的規定,一、二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條第一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十六條第一款、第七十八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5年12月22日作出的(2015)玉中行初字第72號行政判決;

二、撤銷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于2016年5月23日作出的(2016)桂行終158號行政判決;

三、撤銷博白縣人民政府于2015年6月16日作出的博政決(2015)3號行政處理決定;

四、撤銷玉林市人民政府于2015年9月28日作出的玉政復決字(2015)第44號行政復議決定;

五、責令博白縣人民政府于本判決生效六個月內對訟爭山嶺重新作出處理決定。

本案一審訴訟費用50元,二審訴訟費用50元,全部由博白縣人民政府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熊俊勇;審判員:龔斌、陳宏宇;法官助理:牛延佳;書記員:余逸純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十一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 望江县| 汤原县| 武邑县| 菏泽市| 定结县| 阿城市| 宝兴县| 武宁县| 山丹县| 陕西省| 克拉玛依市| 那坡县| 伊宁市| 唐山市| 莫力| 牙克石市| 杨浦区| 张家口市| 东城区| 天镇县| 吉隆县| 博爱县| 明水县| 金坛市| 平原县| 福清市| 手机| 兴文县| 宁化县| 乳源| 富民县| 邵阳市| 长春市| 昌江| 彭山县| 吕梁市| 松潘县| 徐水县| 沾益县| 新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