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審查思維體系與實務技能(第2版)
- 張海燕
- 1655字
- 2022-08-02 15:26:19
三、可操作性
合同的可操作性是對周延性的進一步要求,指的是對于合同交易事項的進行而言,合同條款所規定的內容明確,邏輯流暢,方便實施。合同的可操作性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權利義務明確
所謂的權利義務明確,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對于合同各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應當明確約定;二是對于需要雙方共同處理或確認的事項一定要明確處理的方式方法,而不能采用模糊的約定。比如,在筆者曾經審查過的一份買賣合同中,質量條款的約定是:“賣方提供的貨物應當符合國家質量標準,如驗收后對貨物質量有爭議的,由雙方協商解決。”該約定就屬于模糊約定,因為“協商”是一個模糊的用語,有可能協商可以解決,有可能協商無法解決,尤其是在有爭議的情況下,很可能協商不成,那么在協商不成的情況下就會出現無據可依的情形,進而可能引發重大爭議導致合同履行中斷。對于此類條款,應當明確約定若買方對于貨物質量有爭議的,可以委托第三方機構(應明確機構)進行質量檢驗并以該檢驗結論作為判定貨物質量是否合格的依據。再如,在筆者審查過的一些招商引資合同中,多次審查到類似的條款:將投資方的義務表述為“乙方項目正式投產后,力爭每年納稅額達到人民幣______元”。這樣的表述實際上就是模糊的,“力爭”,即努力爭取之意,表達的是一種主觀狀態而不是客觀的結果,因此,該等條款實際上就缺乏可操作性。如果修改為“乙方項目正式投產后,應保證每年納稅額不低于人民幣______元”,就明確了乙方的合同義務,再加上相應的違約責任條款,則該義務條款就具備了可操作性。
2.邏輯恰當
所謂邏輯恰當,是指合同條款所約定的事項符合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尤其是在合同雙方的義務條款方面,若雙方的義務或行為互為前提,或者需要交叉配合才能繼續進行的,相應的條款約定必須符合客觀情況,具有可行性。比如在廣告設計合同中,正常的設計流程應當是:委托方提供基本的設計素材或基本情況資料受托方進行初步設計委托方提出審查修改意見受托方進行修改委托方最終確認受托方交付設計成果。倘若合同條款違反這一規律和流程,約定受托方的設計周期是合同簽訂之日起15天,但沒有約定委托方提供基礎資料的時間或者沒有約定委托方提供基礎資料的時間是合同簽訂之日起10天之內或者15天之內,那么受托方極有可能在客觀上根本無法在約定的15天之內完成設計。或者是對于委托方提出審查修改意見的時間沒有約定,委托方收到初步設計樣稿后15天才給出審查修改意見,那么必然導致受托方無法在15天內完成設計工作,對于遲延完成設計的這一客觀事實(違反了合同規定的期限)的責任承擔問題,必然會引發爭議。合理的條款約定應當是,委托方和受托方根據自身情況先確定一個“凈設計時間”(指受托方初步設計和修改的時間,不含委托方提供的全部基礎材料、審查反饋意見的時間),然后合理約定雙方的義務,以保障合同雙方均能夠按照合同的約定正常履行各自義務。如:委托方應當在合同簽訂之日起____日內提供基礎材料(材料需明確)、受托方收到材料之日起____日內完成初步設計并提交委托方,委托方收到初步設計后____日內提出修改意見,受托方收到修改意見后____日內完成修改并提交委托方審核,委托方在收到修改稿后____日內進行最終審核。
3.表述準確
表述準確,屬于合同條款的細節性標準。合同作為書面法律文件,其條款的表述應當符合規范、準確的標準。每一個合同條款,以及條款的具體語句、字詞及標點符號均應當規范、準確,避免歧義。如前已述及的對于合同款項應當用“支付”而不應當用“償付”,當事人的“權利”不能寫成“權力”,“賠償”不能寫成“補償”等。對于連續計算的時間應當注明是否包括本數,如“____日以上(不包括本數)”。對于不具有普適性的指代用語或簡稱,應當在合同的首部或該簡稱或代詞的后面進行釋義,且全文應當統一。比如在合同條款中使用的代詞是“甲方”和“乙方”,但合同首部卻是“委托方”和“受托方”,這就屬于指代不明,前后不一的情形。再如,在合同中使用“標的項目”的表述,則應當在合同的首部釋義條款中對“標的項目”進行界定,或者在“標的項目”后注明“標的項目”的含義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