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5 行政案件程序審查是實體審查的必要前提

——張某訴廈門市湖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股東變更登記行為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福建省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閩02行終180號行政裁定書

2.案由:股東變更登記行為糾紛

3.當事人

原告(上訴人):張某

被告(被上訴人):廈門市湖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湖里市監局)

第三人:廈門市藍泰紙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泰公司)、許某

【基本案情】

2012年7月15日,第三人藍泰公司向被告湖里市監局申請變更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蔡某為林某,變更該公司的股東蔡某、許某為林某、張某,并提交相關材料。被告湖里市監局于2012年7月27日作出(廈湖)登記內變字〔2012〕第2022012072430108號《準予變更登記通知書》,第三人藍泰公司法定代表人林某于2012年8月2日領取上述《準予變更登記通知書》。

原告認為,第三人藍泰公司或第三人許某提供的變更登記其為股東的公民身份證復印件、個人簽名資料、股權轉讓協議書等材料均是虛假的,被告沒有依法履行審查的法定職責,行為違法。故請求:撤銷被告湖里市監局于2012年7月27日為第三人藍泰公司辦理原告張某股東(投資人)的變更登記。

【案件焦點】

1.原告是否屬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公司登記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座談會紀要》規定的例外情形,即原告是否系此前已明知股東變更情況卻未提出異議,并在此基礎上從事過相關管理和經營活動;2.本案原告的起訴是否超過起訴期限。

【法院裁判要旨】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在日期為2014年3月19日的股東會決議書中,“股東:張某”處“張某”的簽名雖非原告張某本人所簽,但其在該處加蓋手印,可視為其認可該股東會決議書中的內容,亦認可其藍泰公司的股東身份,故原告陳述其不知悉許某與其的股東變更情況,不知悉自己的股東身份情況,未參與藍泰公司相關管理經營與事實不符,法院不予采信。且結合該股東會決議書所載明的內容:原法人為林某的藍泰公司搬遷到長泰縣,現有廠房、廠房用地、廠內設備屬林某、張某、婁某三人共同所有,法人變更為婁某,股東和股份不變,足以證實原告張某至遲于2014年3月19日即已知其為藍泰公司股東之事實,并參與藍泰公司的相關管理經營活動。原告張某于2017年6月6日提起本行政訴訟,且其未提供證據證明其有耽誤起訴期限的正當事由,故其已超過起訴期限。退一步而言,即便如原告張某主張的其于2017年6月2日才知道案涉變更登記行為,但其確有參與藍泰公司的管理經營,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公司登記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座談會紀要》第一條第二款“公司法定代表人、股東等以申請材料不是其本人簽字或者蓋章為由,請求確認登記行為違法或者撤銷登記行為的,人民法院原則上應按照第一款規定處理,但能夠證明原告此前已明知該情況卻未提出異議,并在此基礎上從事過相關管理和經營活動的,人民法院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一般不予支持”之規定,原告張某訴請撤銷被告湖里市監局作出的案涉變更登記行為能否成立,亦值得商榷。綜上,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六十九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原告張某的起訴。

宣判后,原告上訴。福建省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本案查明的事實,張某于2013年11月11日與藍泰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林某簽訂有《交接憑據》,該《交接憑據》上的內容均系對企業重要憑證的交接,只有作為該企業的主要管理人員方有可能與之接觸、持有,且系由藍泰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林某作為移交人、張某作為接收人。由此,可以推定藍泰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員即林某與張某二人;2014年3月19日,林某、張某、婁某三人簽訂的《股東會決議書》,進一步證實了林某、張某共同對藍泰公司進行處置的事實。因此,張某現主張其不是藍泰公司的股東,對藍泰公司的情況不了解、不清楚的理由,明顯不能夠成立,遂裁定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法官后語】

商事登記改革后,市場監督管理工作領域集中出現訴請撤銷工商設立、變更登記行為的案件。本案是較為典型的申請工商登記材料簽字非本人所簽,但當事人此前已明知工商變更情況而未提出異議,并從事相關管理和經營活動的案件。其所具有的典型意義在于,在實質判斷當事人是否明知并從事相關公司管理經營活動的同時,還應注意當事人知曉工商變更情況的時間節點。

本案審理過程中,通過司法鑒定已明確第三人藍泰公司申請工商變更登記所提交的股東會決議、股權轉讓協議、張某身份證復印件、任職合法性聲明當中的股東及監事處“張某”的簽名字跡并非原告張某本人所書寫。但2013年11月11日,原告張某從案外人林某處交接獲得包括藍泰公司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正副本、稅務登記證、公章、財務章等在內的材料。2014年3月19日,原告張某與林某、婁某簽訂股東會決議書,約定搬廠、法人變更等事宜。因此,可推斷藍泰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員為原告張某和林某,原告張某確有從事藍泰公司相關管理和經營活動。

本案合議庭在合議過程中,有兩種裁判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公司登記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座談會紀要》的規定,公司法定代表人、股東等以申請材料不是其本人簽字或者蓋章為由,請求確認登記行為違法或者撤銷登記行為的,若能夠證明原告此前已明知該情況卻未提出異議,并在此基礎上從事過相關管理和經營活動的,人民法院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一般不予支持,在案證據足以證明原告張某以藍泰公司股東身份從事管理經營活動,故應當駁回原告張某的訴訟請求。另一種意見認為,行政案件在進入案件實體處理前,法院應先依職權審查案件是否超過起訴期限。據以認定原告從事藍泰公司管理經營活動的證據表明,后張某于2013年、2014年即知曉其藍泰公司股東身份,其于2017年6月6日提起本案訴訟,且未提供證據證明其有耽誤起訴期限的正當事由,故其已超過起訴期限。

法院采納后一種意見,原因如下:行政案件程序審查和實體審查并行,且以程序審查作為實體審查的必要前提。起訴期限是行政案件程序審查中極其重要的一環,無正當理由超過起訴期限則該行政行為不具有可訴性。雖然本案中,原告張某主張其在2017年前并不知曉其為藍泰公司股東,但在案件進入實體審查過程中,有相關證據表明原告至遲于2014年3月19日知曉股東變更登記事宜,其至2017年6月6日才提起本案訴訟,且未提供證據證明其有耽誤起訴期限的正當事由,因此在案件進入實體審查后發現起訴期限的問題,應裁定駁回,以此體現行政訴訟中設置起訴期限的法律期待,維持行政行為的穩定性。

編寫人: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人民法院 李夏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波市| 乐安县| 陆丰市| 铜鼓县| 乐亭县| 商丘市| 平利县| 英吉沙县| 南雄市| 子洲县| 东乌珠穆沁旗| 黔西县| 焉耆| 梅河口市| 兴和县| 沽源县| 井研县| 武宁县| 崇左市| 江门市| 阳东县| 淮北市| 惠水县| 洛宁县| 宁德市| 广州市| 策勒县| 南陵县| 旌德县| 万年县| 越西县| 桓仁| 宜兰市| 保德县| 邢台市| 桐乡市| 莲花县| 巨鹿县| 乐昌市| 西宁市|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