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編常用合同范本全書:合同釋義、標準文本、典型案例、陷阱防范、應用提示、法律政策(增訂6版)
- 王懷祿主編
- 1530字
- 2022-07-29 17:22:29
六、關于合同的無效和撤銷有哪些規定?
(一)關于合同無效的規定
1.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
這類合同無效的決定因素包括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從主觀方面而言,當事人要有惡意串通的行為;從客觀方面而言,此類合同要對他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惡意串通可以表現為明示的行為,包括當事人雙方訂立協議等;也可以表現為默示的行為,即一方當事人表明意圖后,另一方面給予默認等。
2.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所謂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指的是當事人訂立的合同雖然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在實質上是違法的。當事人通過一個形式上合法的合同來實現其非法的目的。例如,當事人為了逃避債務而訂立贈與合同,將自己的財產無償地贈與他人,就屬于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無效合同。
3.違背公序良俗
這類合同包括逃稅的合同、損害人格尊嚴的合同、破壞公平競爭的合同、賭博合同、破壞家庭關系的合同等。這些合同對公序良俗造成了損害,屬于無效合同。
案例4:為賭博簽訂的借款合同是否有效?
[案情回放]
張勝與李強在賭桌上相識。2019年9月某日,兩人共同參與賭博。李強輸光賭本之后,不甘心一走了之,向張勝借款1萬元,繼續參與賭博,并打下借條一張——“李強向張勝借款1萬元,翻本后連本帶利還款1.1萬元。賭輸了,3個月內償還借款。”該筆款項在此后的賭博中再次被李強輸光。此后,張勝多次向李強追討借款未果,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專家點評]
本案中當事人為賭博借款訂立的合同屬于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張勝依據該合同請求李強歸還借款,不受法律保護。
4.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內容如果違反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頒布的法律和國務院頒布的行政法規中的強制性規定,屬于無效合同。
(二)關于合同撤銷的規定
1.以欺詐與脅迫手段,違背對方真實意思訂立的合同
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的合同,除了損害國家利益導致無效的情況外,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2.出于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
構成重大誤解,需要當事人對合同重要內容出現認識上的偏差,從而給自己帶來重大損失,無法實現訂立合同的目的。重大誤解包括以下情形:(1)對合同向對方產生誤解,如把甲公司誤認作乙公司而與之訂立合同。在具有人身性質的合同中,如贈與、無償借貸等以存在某種特殊關系為前提的合同,演出、加工承攬等以特定人的專業技能為前提的合同,信托、委托、保管、信貸等以當事人的信用為前提的合同,針對當事人的誤解屬于重大誤解。不具有人身性質的合同,如商品買賣合同,如果對當事人的誤解不會給自身造成重大損失,不屬于重大誤解的范疇;(2)對合同的性質產生誤解,如將借貸合同誤認為是贈與合同,將出租合同誤認為是出賣合同;(3)對標的物的品種、規格、質量、數量、包裝等發生誤解。此類誤解可能導致當事人訂立合同的目的無法實現,繼續履行合同會給當事人造成重大損失,在這種情況下構成重大誤解;(4)對合同的履行方式、履行地點、履行期限等發生誤解。如果此類誤解給當事人造成重大損失,妨礙了合同目的的實現,屬于重大誤解。重大誤解與欺詐、脅迫不同,是當事人自身的過錯造成的,因此,如果因為重大誤解撤銷合同,給對方當事人造成了損失,應當承擔締約過失責任,賠償對方當事人的損失。
3.顯失公平訂立的合同
此外,根據我國《民法總則》第151條規定:“一方利用對方處于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也就是說,如果當事人一方利用了對方存在困難處境而與之簽訂不平等合同,致使對方勉為其難接受的;或者一方利用對方缺乏對合同所規定事項的判斷能力與之簽訂不平等合同,對方稀里糊涂接受的,都算作顯失公平,都是可以申請撤銷的。
- 人民調解卷宗文書制作案例示范
- 民事二審再審改判案例:訴訟過程與爭點剖析
-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文書樣式:制作規范與法律依據(律師與當事人卷)(第2版)
- 新編常用合同范本全書:合同釋義、標準文本、典型案例、陷阱防范、應用提示、法律政策(增訂6版)
-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典型民商事案件裁判觀點與文書指導(第1卷)
- 惠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立法調研報告
- 基本權利的規范建構(增訂版)
-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訴訟文書樣式:制作規范與法律依據
- 行政審判裁判要旨精粹
- 英文合同起草與審核
- 實用法律文書寫作大全
- 法律文本與法律翻譯
- 律師文書樣式、制作與范例(第2版)
- 中國民族教育政策法規匯編
-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文書樣式:制作規范與法律依據(人民法院卷·上冊)(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