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工法律知識學習手冊(實用導圖版)
- 八五普法圖書中心
- 749字
- 2022-08-03 12:12:32
6.勞動合同中免除單位法定責任的條款是否有效?
◆ 案例分析
小朱是一名快遞員,每天快遞的數量非常多,其和同事每天風里來雨里去,非常辛苦。一天,天霧蒙蒙的,小朱像往常一樣騎著電動車送快遞,經過一個十字路口時被一輛轎車撞倒,身上多處骨折,轎車司機卻逃之夭夭。小朱的妻子認為這是工傷,要求公司承擔近萬元的醫療費用,但公司拿出勞動合同指出“員工送件路上出現意外,公司概不負責”的條款。那么,該條款是否合法有效?
單位的免責條款是無效的,但合同其他部分效力不會因此都歸于無效。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的規定,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勞動合同無效。“工作中的傷害不予負責”條款加重了勞動者的負擔,失之公平,是用人單位排除自己責任的規定,是不合法的,也是與法律公平正義的精神相違背的。因此,小朱有權向單位要求支付醫療費用。
◆ 法律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六條 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深度解析
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將導致合同無效,用人單位的法定責任并不會因此條款而真正被免除。現實生活中,“工傷概不負責”“加班不給加班費”等霸王條款極大地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在此種情況下即使是勞動者出于追求高報酬等動機自愿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相應的條款也是無效的。法律作出這樣的規定,是為了以此禁止用人單位利用合同的形式來規避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損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1] 現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2] 現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