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五”普法案例教程
- 法規應用研究中心
- 793字
- 2022-07-29 17:21:04
民法典篇
民法是僅次于憲法的基本大法,更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實際,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如夫妻關系雙方是平等的,買賣關系雙方是平等的,租賃關系雙方也是平等的,意思自治,互不隸屬。民法的內容極其廣泛而豐富,例如,民事主體制度,主要解決民事主體的民事能力問題;婚姻家庭制度,主要解決結婚、離婚、收養、繼承等問題;物權制度,主要解決財產的歸屬和占有問題;債權制度,主要解決財產流轉過程中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問題,其中合同是產生債的最普遍依據。
2020年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民法典》。《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每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與民法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一個人出生后就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生存權、被撫育和監護權;到了6周歲,享有受教育權;成年之后,享有簽訂合同的自由;到了法定年齡,享有結婚權、生育權;年老生病時,享有退休權和病退權、醫療保險權;死亡前享有處分自己遺產的權利。每個人衣食住行更離不開民法。買米買菜、買衣買鞋、買房買車,就與出賣方發生買賣關系;請人做衣服,就與加工承攬人發生加工承攬關系;租房,就與出租人發生租賃關系;乘車乘輪船乘飛機,就與承運人發生旅客運輸關系等。
根據權利義務一致的原則,當事人在享有以上權利的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義務。如夫妻關系確立后,應承擔相互扶養義務,對子女應盡撫育和監護的義務;租房應承擔交租金等義務;借車應承擔保管、合理使用和屆時歸還的義務;債務人向債權人借錢,應承擔按時按數還債的義務。
本篇通過選取普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案例,結合《民法典》的相關規定,進行深入淺出的剖析,力求讓讀者了解隱藏在這些問題背后的法律知識,進而總結出生活中的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