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案例注釋版(第五版)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957字
- 2022-07-29 17:28:44
第二條 【調整范圍及定義】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商品經營者或者服務提供者通過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間接地介紹自己所推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商業廣告活動,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廣告主,是指為推銷商品或者服務,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設計、制作、發布廣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本法所稱廣告經營者,是指接受委托提供廣告設計、制作、代理服務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本法所稱廣告發布者,是指為廣告主或者廣告主委托的廣告經營者發布廣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本法所稱廣告代言人,是指廣告主以外的,在廣告中以自己的名義或者形象對商品、服務作推薦、證明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條文注釋
本條是關于本法調整范圍以及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和廣告代言人的規定。根據本條規定,本法主要調整的是商業廣告活動。按照廣告活動是否是以營利為目的,可以分為商業廣告活動和非商業廣告活動。本法此條規定與1994年《廣告法》在調整范圍上是一致的,即以商業廣告活動為主要調整對象。但是本法又授權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另行制定公益廣告管理辦法。
另外,與1994年《廣告法》相比,刪除了1994年《廣告法》第二條中關于廣告主“承擔費用”的內容,將廣告發布者的范圍擴大到了自然人,新增了廣告代言人的規定。
案例1 喬某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喬某體育公司商標爭議行政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行再26號]
《廣告法》第二條第五款即規定:“本法所稱廣告代言人,是指廣告主以外的,在廣告中以自己的名義或者形象對商品、服務作推薦、證明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侵權責任法》[2]第二十條關于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賠償的規定,亦充分體現了我國法律對包括姓名權在內的人身權益中所蘊含的經濟利益的承認和保護。因此,在適用《商標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對他人的在先姓名權予以保護時,不僅涉及對自然人人格尊嚴的保護,而且涉及對自然人姓名,尤其是知名人物姓名所蘊含的經濟利益的保護。鑒于商標的主要作用在于區分商品或者服務的來源,故未經許可擅自將他人享有在先姓名權的姓名注冊為商標的,不僅會損害該自然人的人格尊嚴,而且容易導致相關公眾誤認為標記有該商標的商品或者服務與該自然人存在代言、許可等特定聯系。該行為在損害該自然人姓名權的同時,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 商品房、存量房及農村房屋買賣糾紛典型案例解析(法官說法叢書)
- 《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條文理解與案例適用
- 法院審理房屋買賣案件觀點集成
- 民法典司法解釋與權威案例指引全書(下卷):含司法解釋新舊對照
-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條文釋解
-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釋義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條文要義(上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解讀
- 勞動法及司法解釋新編:條文序號整理版7
-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配套解讀與案例注釋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金融糾紛
- 中國法院2016年度案例:合同糾紛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案例注釋版(第五版)
-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