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配套測試15:環境資源法配套測試(第十版)
- 教學輔導中心組編
- 1325字
- 2022-07-28 11:24:44
配套測試
一、單項選擇題
1.“人類環境”這個概念是在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被提出的,它是指以( )為中心、為主體的外部世界。
A.人類
B.生物
C.生態系統
D.生物和非生命物質
2.依據組成環境的物質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環境可以分為( )
A.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
B.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
C.天然環境與人為環境
D.室內環境、村鎮環境、城市環境
3.下列資源屬于可更新資源的是( )
A.煤
B.土壤
C.石油
D.非金屬礦藏
4.下列屬于無限資源的有( )
A.淡水
B.動物
C.植物
D.太陽能
★5.一般將人為原因引起的環境問題稱為( )[1]
A.人口問題
B.原生環境問題
C.次生環境問題
D.第一類環境問題
6.2009年9月,美國甲公司與廣東乙公司簽訂了一份廢塑料碎片委托加工協議,雙方約定加工好的半成品由甲公司負責處理,從2009年9月到2010年1月,甲公司共運進廢塑料碎片500噸。但雙方并未按照原協議加工成半成品后由甲公司處理,而是達成了由乙公司購進廢塑料碎片的補充協議,委托加工合同實質成了購銷合同關系,傾倒洋垃圾之實開始浮出水面。這種傾倒洋垃圾的行為對我國環境造成的破壞屬于( )
A.開發性損害
B.生態破壞
C.環境破壞
D.工業“三廢”污染
7.按照“灰色系統”理論,環境保護所要鼓勵的環境行為是( )
A.黑色行為
B.白色行為
C.灰色行為
D.藍色行為
8.第一次闡述“可持續發展”概念的文件是( )
A.《聯合國人類環境宣言》
B.《約翰內斯堡可持續發展序言》
C.《我們共同的未來》
D.《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
9.世界環境保護日是( )
A.6月5日
B.5月22日
C.6月27日
D.12月25日
10.環境科學主要研究( )
A.第一類環境問題
B.科學技術問題
C.環境與資源問題
D.第二類環境問題
二、多項選擇題
1.下列構成人為環境的環境要素有( )
A.萬里長城
B.太平洋
C.長江
D.圓明園遺址
2.下列屬于環境破壞的行為有( )
A.有毒化學品污染
B.濫捕濫殺藏羚羊
C.濫抽地下水
D.濫墾土地
3.下列屬于工業“三廢污染”的有( )
A.廢氣污染
B.廢水污染
C.廢物污染
D.噪聲污染
4.當前,大氣污染范圍越來越大,出現了全球性的并直接影響整個生物圈的某些機制和平衡的三大問題是( )
A.酸雨
B.沙塵暴
C.溫室效應
D.臭氧層的破壞
5.《環境保護法》列舉的法律保護的范圍有( )
A.城市與鄉村
B.礦藏
C.自然保護區
D.人文遺跡
★6.關于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中,表述正確的是( )
A.人類是環境的產物
B.人類能夠主動地適應和改造環境
C.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人類可以逐步擺脫環境的限制和制約
D.人類與環境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
7.產業革命以后到20世紀50年代著名的公害事件有( )
A.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B.倫敦煙霧事件
C.富山骨痛病事件
D.米糠油事件
三、名詞解釋
★1.環境問題
2.環境要素
3.生態平衡
4.自然環境
★5.可持續發展
6.自然資源
7.循環經濟(武漢大學2011年考研真題)
四、簡答題
1.簡述當代環境問題的性質。
2.簡述我國進行環境保護的意義。
★3.簡述循環經濟與綠色消費的關系。
4.環境科學的基本任務。
5.當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什么?
★6.第一類環境問題與第二類環境問題。
7.簡述我國環境標準分類。
五、論述題
★1.論述環境、資源、人口和發展的關系。
2.論述生態系統的組成。
★3.論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4.論環境保護與深化企業改革。
5.環境資源保護法規定的“環境”與環境科學規定的“環境”在范圍上有哪些異同。
6.生態規律在環境法中的運用。(清華大學2010年考研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