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配套測試4: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配套測試(第十版)
- 教學輔導中心組編
- 7297字
- 2022-07-28 11:16:53
第一章 行政法學的基本概念
基礎知識圖解

配套測試
一、單項選擇題
1.實體行政法與程序行政法是以行政法的( )為標準對其所作的劃分。
A.調整對象的范圍
B.作用
C.性質
D.功能
2.( )是產生行政關系的前提。
A.行政職權的產生
B.行政職權的變更
C.行政職權的消滅
D.行政職權的行使
3.監督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是( )。
A.行政主體
B.行政管理相對方
C.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
D.行政主體的行為
4.行政法是( )。
A.各種行政法規的總稱
B.行政法律規范的總稱
C.行政機關制定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D.行政管理法規的總稱
5.下列何項不屬于行政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
A.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
B.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
C.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
D.行政法律關系的變動
6.行政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 )。
A.沒有一部統一的法典
B.有一部統一的法典
C.我國沒有一部統一的法典,但多數國家有一部統一的法典
D.我國有一部統一的法典,但多數國家沒有一部統一的法典
7.下述社會關系中屬行政法調整范圍的是( )。
A.各社會組織內部的管理關系
B.行政機關締結買賣合同而形成的關系
C.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使某一行政管理權所發生的社會關系
D.行政機關與相對方當事人之間發生的民事關系
二、多項選擇題
1.行政組織法包括( )。
A.公務員法
B.行政機關組織法
C.行政編制法
D.行政復議法
2.下列關于行政救濟關系和行政法制監督關系說法正確的有( )。
A.二者的側重點不同,前者側重于對相對人權利的補救,后者側重于對行政權行使的監督
B.二者的主體范圍不同
C.二者的啟動都是被動的,都需要以行政相對人申請為前提
D.二者的當事人地位都是不完全對等的
3.關于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的表述,正確的是( )。
A.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可以由雙方當事人約定
B.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具有不對等性
C.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是由法律規范事先規定的
D.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是重合的
4.行政復議法律關系是一種( )。
A.內部行政法律關系
B.監督行政法律關系
C.外部行政法律關系
D.行政程序法律關系
5.某市交通局與該隊交警甲簽訂了承包該隊所屬車輛檢驗合同。后交通局發現甲私買發票作檢驗收費憑證,對當事人亂罰、濫罰,遂單方終止了合同。甲不服,訴至法院。法院判決合同無效,追繳檢驗罰款。甲敗訴的原因是( )。
A.承包合同無效
B.混淆了民事和行政兩類不同的行為
C.違反合同規定而敗訴
D.國家行政權不能承包,合同因此無效
6.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有( )。
A.行政權是一種可以強制他人服從的力量
B.行政權是一種必須加以控制的權力
C.行政權只能為行政機關所享有
D.行政權是職權與職責的統一
7.行政權相對于其他國家權力而言,具有下列( )的特點。
A.自由裁量性
B.強制性
C.主動性和廣泛性
D.單方意志性
8.下列有關行政法上的行政概念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執行與管理沒有截然的區分
B.公行政就是國家行政
C.靜態行政是指行政機關、行政組織和行政人員
D.動態行政是指行政活動、行政行為
9.內部行政關系( )。
A.包括行政機關與公務員之間的關系
B.在行政關系中居于從屬的地位
C.受行政法調整的范圍大于外部行政關系
D.各類主體處于平等地位
10.行政法規范的行政具有特定的含義,下列選項中關于行政法所研究的行政的正確說法是( )。
A.行政法所研究的行政是指事業單位的組織管理活動
B.行政法所研究的行政并非指所有由行政機關所實施的活動
C.行政法所研究的行政是指所有由行政機關所實施的活動
D.行政法所研究的行政以形式意義上的行政為主,以實質意義上的行政為補充
11.下列屬于行政法調整對象的有( )。
A.行政管理關系
B.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C.行政救濟關系
D.內部行政關系
12.行政救濟關系( )。
A.主體包括行政救濟機關、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
B.部分與行政法制監督關系重合
C.行政主體在其中居主導地位
D.是行政法的調整對象之一
13.下列哪些活動形成的關系屬于行政法律關系?( )
A.公安局給派出所干警紀律處分
B.稅務局干部上街宣傳稅法
C.財政局取消不合法的收費項目
D.人民法院審查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罰決定
14.某省衛生行政部門依《藥品管理法》對所屬藥品公司進行管理而形成的相互關系,是( )。
A.行政關系
B.行政法律關系
C.內部行政法律關系
D.外部行政法律關系
15.袁某代表所在公安機關,對毆打公民乙的公民甲處以拘留5日的處罰。在本案中,下列何項可能屬于行政法律關系( )。
A.公安機關與甲的關系
B.公安機關與乙的關系
C.袁某與甲、乙的關系
D.公安機關與袁某的關系
16.下列何項屬于行政法律關系的特征( )。
A.權利義務的不對等性
B.權利義務的可處分性
C.權利義務的重合性
D.權利義務的法定性
17.下列何項能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或消滅( )。
A.行政機關所作的行政處罰決定
B.行政機關所作的行政許可決定
C.行政機關租借辦公用品的行為
D.行政機關拒不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
18.下列各項中的正確命題有( )。
A.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爭議一律由法院按司法程序解決
B.行政法律關系中總有一方主體是行政主體
C.行政法律關系具有非對等性
D.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可以相互約定權利義務
19.下列何項屬于行政法形式上的特點( )。
A.行政法沒有統一、完整的法典
B.行政法法規易于變動
C.行政法規范的數量特別多
D.行政法的實體性規范與程序性規范相互交織
20.下列各項中正確的命題有( )。
A.監督行政法律關系的存在是基于控制行政權的需要
B.行政機關因參與民事訴訟而與人民法院之間的關系,屬于監督行政法律關系
C.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主要是監督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
D.行政訴訟法律關系是一種監督行政法律關系
三、名詞解釋
1.行政
2.行政法
3.行政關系
4.行政法關系
5.行政管理關系
6.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7.行政救濟關系
8.內部行政關系
9.行政法律關系
10.行政主體
四、簡答題
1.行政法有哪些特點?
2.行政權作用的雙重性是什么?
3.簡述行政法所調整的行政關系的種類。
4.簡析行政關系與行政法律關系。(武漢大學2006年考研真題)
五、論述題
試述對“行政法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的法”的理解?并說明它是怎樣控制和規范行政權的?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B項以行政法的作用為標準,可分為三類:一是有關行政組織的規范;二是有關行政行為的規范;三是有關行政監督的規范。
2.答案:D。行政關系的建立以行政職權的行使為前提。
3.答案:C。本題考查監督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的內容。
4.答案:B。本題考查行政法的概念。
5.答案:D。本題考查行政法律關系構成的三要素。
6.答案:A。本題考查對行政法形式特點的了解。
7.答案:C。本題考查行政法調整范圍,其調整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
二、多項選擇題
1.答案:ABC。行政復議屬于行政救濟的內容。
2.答案:ABD。C答案錯誤,因為有的關系的產生是由行政機關主動引起的,如行政法制監督關系的引起可以是主動的。
3.答案:BC。本題考查行政法律關系的特點。注意:D項正確的表述應為:行政主體的權利義務是重合的。
4.答案:BC。行政復議在這里僅指狹義的行政復議,所以作為行政復議的客體的行政爭議僅指外部行政爭議。行政復議是監督行政行為正確實施的方式之一。
5.答案:ABD。本題中甲敗訴的原因在于混淆了民事和行政兩類不同的行為,國家行政權不能承包,因此該承包合同無效。
6.答案:ABD。A對,行政機關必須享有權力,作為公共秩序的維持者、公共利益的維護者的行政機關應當享有履行職責的必要權力,行政權力是一種可以強制他人服從的力量。B對,由于行政機關所從事的活動可能對公民或其他社會組織的利益造成一定的損害,因此必須對行政活動進行法律規范和約束。行政權力的行使應當受到法律的限制,超出法律的限制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因此行政權是一種必須加以控制的權力。C錯,行政權除由國家行政機關享有外,行政機關以外的其他社會組織依授權或委托也可享有。D對,行政權是職權與職責的統一。
7.答案:AC。本題考查行政權與其他國家權力的區別。
8.答案:ACD。行政法上的行政,主要是指國家行政機關的執行、管理活動,但是也包括國家之外的公共組織根據法律、法規的授權進行行政。前者是國家行政,前者和后者的結合構成了公共行政。行政機關的執行、管理活動不是截然分開的,相對于政治和法律來說,行政是對政策或法律的執行,而對行政相對人來說,行政又是對社會的管理活動。
9.答案:AB。有的內部行政關系主體雙方處于平等地位,如雙方都是行政機關時;有的則不是處于平等地位。內部行政關系較多地受政策和行政機關內部規則的調整,受行政法調整的范圍要小于行政管理關系。因此,選項C、D是錯誤的。
10.答案:BD。行政法學研究的行政是公共行政,公共行政除國家行政外,還包括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A選項中的事業單位只有在得到法律、法規授權時,其根據法律、法規的授權所進行的行政管理活動才屬于行政法的研究對象,其非行使行政職權的組織、管理活動并不屬于行政法所研究的行政的范圍。公共行政又有形式行政和實質行政之分。形式行政是從行政的主體,實質行政是從行政的執行和管理的性質進行的界分。形式行政指的是行政機關的活動,但行政機關的活動除了行政活動之外,還包括民事活動等其他活動,因此,行政法研究的行政是以形式行政為主,以實質意義上的行政為補充。
11.答案:ABCD。本題考查行政法調整對象。
12.答案:ABD。C答案是錯誤的,行政主體在其中居被動地位,要受監督主體的監督。
13.答案:ACD。這道題在法律上沒有規定,只能憑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把握與理解。本題考行政法律關系。行政法律關系是經行政法調整的,因實施國家行政權而發生的行政主體之間,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A項屬內部行政法律關系;C項屬行政法制監督關系,屬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的監督;D項亦屬行政法制監督關系,屬司法機關對行政機關的監督。
B項不屬行政法律關系,因其不產生任何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
14.答案:BD。行政法調整的行政關系即行政法律關系。
15.答案:ABD。C答案的關系不對,因為工作人員袁某沒有與甲、乙形成任何關系,其只是代行政機關行使職權,后果由行政機關承擔。
16.答案:AD。B項不對,因為行政法律關系的權利義務是由法律規定的,不可處分。C項表述不準確,應為:行政主體權利義務的重合性。
17.答案:ABD。C答案屬于民事法律關系,沒有發生行政法律關系。
18.答案:BC。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爭議可以通過行政復議解決。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由法律規定。
19.答案:AC。B、D的內容是行政法內容上的特點。
20.答案:ACD。行政機關因參與民事訴訟而與人民法院之間的關系是民事關系。
三、名詞解釋
1.答案:行政是國家行政主體依法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組織和管理的活動。換句話說,行政是國家行政主體實施國家行政權的行為。行政的這一定義可以引申出兩層意思:(1)行政是行政主體的活動。在我國,行政主體主要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機構,并包括得到行政授權的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2)行政并不是行政主體的所有活動。它限于指行政主體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管理的活動,行政主體的非管理活動(如借用、租賃、買賣等)不屬于行政。行政具有如下特征:(1)具有國家意志性;(2)具有執行性;(3)具有法律性;(4)具有強制性。
2.答案: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規范和控制行政權的法律規范系統。具有如下含義:(1)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行政關系;(2)行政法在實質上是規范和控制行政權的法;(3)行政法在形式上沒有統一的法典。
3.答案:行政關系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
4.答案:行政法關系是由行政法調整的具有權利義務內容的社會關系。行政法關系的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1)受行政法調整的社會關系主要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2)行政法關系是由行政法調整而形成的。(3)行政法關系具有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內容。
5.答案:行政管理關系是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過程中與行政相對人發生的各種關系。和其他行政關系相比,行政管理關系有兩個特點:(1)行政管理關系的雙方當事人只能是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2)行政主體在行政管理關系中占主導地位。
6.答案:行政法制監督關系是行政法制監督主體在對行政主體、國家公務員和其他行政執法組織、人員進行監督時所發生的各種關系。具有如下特征:(1)關系雙方的主體具有多元性;(2)關系的內容因具體參與主體的不同而具有較大的差別性;(3)行政法制監督主體在其中占主導地位。
7.答案:行政救濟關系是行政相對人認為其權益受到行政主體作出的行政行為的侵犯,向行政救濟主體申請救濟,行政救濟主體對其申請予以審查,作出向相對人提供或者不予提供救濟的決定而發生的各種關系。具有如下特征:(1)存在三方主體,即行政相對人、行政主體、行政救濟機關;(2)行政救濟主體在行政救濟關系中占主導地位;(3)部分行政救濟關系與行政法制監督關系重合。
8.答案:內部行政關系是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包括上下級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平行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所屬機構、派出機構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國家公務員的關系,行政機關與其委托行使某種特定行政職權的組織的關系,行政機關與法律、法規授權組織的關系,等等。內部行政關系具有如下特征:(1)行政關系的主體是多元的,關系的類別非常多;(2)部分內部行政關系(如平行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的雙方主體處于平等地位,不存在一方起主導作用的情形;(3)內部行政關系受法律調整的范圍和程度小于外部行政關系。
9.答案:行政法律關系是由行政法調整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內容的行政關系,由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和內容等要素構成,具有如下特征:(1)行政法律關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體;(2)行政法律關系具有非對等性;(3)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一般是法定的;(4)行政主體實體上的權利義務是重合的;(5)大多數的行政法律關系爭議由行政機關或行政裁判機構依照行政程序或準司法程序加以解決,只有在法律有規定的情況下,才由法院通過司法程序解決。
10.答案: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國家行政職權,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并能由其本身對外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在行政訴訟中通常能作為被告應訴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具有如下特征:(1)行政主體能夠依法行使行政職權;(2)行政主體能夠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3)行政主體能夠獨立對自己行使行政職權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四、簡答題
1.答案:行政法的特點如下:(1)在形式上的特點:①沒有統一、完整的法典;②行政法規的規范賴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數量特別多。(2)在內容上的特點:①內容廣泛;②以行政法規、規章形式表現的行政法規范易于變動;③行政法的實體性規范與程序性規范總是交織在一起,并往往共存于一個法律文件之中。
2.答案:行政權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執行法律規范、實施行政管理活動的權力,是國家權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行政機關對國家和公共事務實施管理活動的過程就是運用行政權的過程,在現代社會,行政權的內容極其廣泛,包括行政立法、行政執法、行政司法等。
行政權的作用具有雙重性,[1]一方面,行政權在維護社會秩序、增進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方面,具有積極能動的作用,社會離開行政權的積極作用,就會出現無序、混亂,甚至會在相互對抗中同歸于盡。另一方面,由于執掌權力者主客觀情況的復雜性,加上行政權又是一種支配力量,是一種可以不顧及相對方是否情愿強制相對方服從的力量,如果不根據一定原則通過一定的制度和程序來加以制約,它就可能發生消極的甚至破壞性的作用。權力不受制約和控制勢必會發生腐敗,這是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的一條真理,行政違法,侵犯公民的權益,要受法律的追究,這是法治社會的一項基本要求。
3.答案:行政法所調整的行政關系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包括:(1)行政管理關系,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過程中與行政相對人發生的各種關系。(2)行政法制監督關系,指行政法制監督主體在對行政主體、國家公務員和其他行政執法組織人員進行監督時發生的各種關系。(3)行政救濟關系,指行政相對人認為其權益受到行政主體作出的行政行為的侵犯,向行政救濟主體申請救濟,行政救濟主體對其申請予以審查,作出向相對人提供或不予提供救濟的決定而發生的各種關系。(4)內部行政關系,指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
4.答案:行政法律關系是指特定利益關系經行政法規范調整后而形成的行政主體與相對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行政關系即一定層次的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但是行政關系只是一種事實關系,它們必須經過行政法規范的調整才轉變為行政法律關系。行政法律關系的具體內容表現為行政主體與相對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二者之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

五、論述題
答案:“行政法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的法”是對行政法本質的概括。
首先,從行政權的作用來看,行政權的作用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它可以為人們提供秩序,起到積極的組織、協調、指導的作用,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行政權力也可以被濫用,給人民的生活、自由、財產帶來嚴重的威脅,阻礙以至于破壞社會經濟的發展。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不受制約的行政權必然會導致權力的濫用。
其次,從行政權的特性來看,行政權與公民個人、組織有著經常、廣泛、直接的聯系,對行政相對人權益的影響是廣泛直接的,而行政權實施的程序遠不及立法權、司法權行使的程序嚴格、公開,從而行政權最容易導致濫用和腐敗。因此,行政權需要予以控制和制約。
最后,從行政權的發展趨勢來看,在現代社會,行政權有膨脹和擴張的趨勢,現代行政權已不再是純粹的執行管理權,而是包含了越來越多的準立法權和準司法權。如果沒有控制和制約機制,權力的濫用將是不可避免的。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建立和完善對行政權的控制、制約、規范機制是必要的、必需的,而控制、規范行政權機制的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行政法。
行政法對行政權的控制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主要從行政組織法、行政程序法和行政法制監督法、行政責任法、行政救濟法等方面對行政權進行制約。
[1] 編者注:行政權的雙重性是我們把握行政權本質的關鍵,也是考試的重點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