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立法目的[1]

為了規范公務員的管理,保障公務員的合法權益,加強對公務員的監督,促進公務員正確履職盡責,建設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公務員隊伍,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憲法

1.《憲法》(2018年3月11日)[2]

第27條 一切國家機關實行精簡的原則,實行工作責任制,實行工作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制度,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反對官僚主義。

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經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督,努力為人民服務。

國家工作人員就職時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公開進行憲法宣誓。

法律

2.《國務院組織法》(1982年12月10日)

第1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有關國務院的規定,制定本組織法。

第2條 國務院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組成。

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總理領導國務院的工作。副總理、國務委員協助總理工作。

第3條 國務院行使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職權。

第4條 國務院會議分為國務院全體會議和國務院常務會議。國務院全體會議由國務院全體成員組成。國務院常務會議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秘書長組成。總理召集和主持國務院全體會議和國務院常務會議。國務院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必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或者國務院全體會議討論決定。

第5條 國務院發布的決定、命令和行政法規,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的議案,任免人員,由總理簽署。

第6條 國務委員受總理委托,負責某些方面的工作或者專項任務,并且可以代表國務院進行外事活動。

第7條 國務院秘書長在總理領導下,負責處理國務院的日常工作。

國務院設副秘書長若干人,協助秘書長工作。

國務院設立辦公廳,由秘書長領導。

第8條 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的設立、撤銷或者合并,經總理提出,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

第9條 各部設部長一人,副部長二至四人。各委員會設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四人,委員五至十人。

各部、各委員會實行部長、主任負責制。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領導本部門的工作,召集和主持部務會議或者委員會會議、委務會議,簽署上報國務院的重要請示、報告和下達的命令、指示。副部長、副主任協助部長、主任工作。

第10條 各部、各委員會工作中的方針、政策、計劃和重大行政措施,應向國務院請示報告,由國務院決定。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決定,主管部、委員會可以在本部門的權限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

第11條 國務院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和精簡的原則,設立若干直屬機構主管各項專門業務,設立若干辦事機構協助總理辦理專門事項。每個機構設負責人二至五人。

3.《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2015年8月29日)

第四章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第54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是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

第55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上一級國家行政機關負責并報告工作。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并報告工作。

全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都是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的國家行政機關,都服從國務院。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必須依法行使行政職權。

第56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分別由省長、副省長,自治區主席、副主席,市長、副市長,州長、副州長和秘書長、廳長、局長、委員會主任等組成。

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分別由縣長、副縣長,市長、副市長,區長、副區長和局長、科長等組成。

鄉、民族鄉的人民政府設鄉長、副鄉長。民族鄉的鄉長由建立民族鄉的少數民族公民擔任。鎮人民政府設鎮長、副鎮長。

第57條 新的一屆人民政府領導人員依法選舉產生后,應當在兩個月內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人民政府秘書長、廳長、局長、委員會主任、科長。

第58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每屆任期五年。

第59條 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使下列職權:

(一)執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決議,以及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的決定和命令,規定行政措施,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領導所屬各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的工作;

(三)改變或者撤銷所屬各工作部門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下級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命令;

(四)依照法律的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

(五)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環境和資源保護、城鄉建設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務、司法行政、監察、計劃生育等行政工作;

(六)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

(七)保護各種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

(八)保障少數民族的權利和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幫助本行政區域內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依照憲法和法律實行區域自治,幫助各少數民族發展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建設事業;

(九)保障憲法和法律賦予婦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項權利;

(十)辦理上級國家行政機關交辦的其他事項。

第60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報國務院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以及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依照前款規定制定規章,須經各該級政府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討論決定。

第61條 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行使下列職權:

(一)執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決議和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的決定和命令,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執行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計劃生育等行政工作;

(三)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

(四)保護各種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

(五)保障少數民族的權利和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六)保障憲法和法律賦予婦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項權利;

(七)辦理上級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第62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分別實行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州長、縣長、區長、鄉長、鎮長負責制。

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州長、縣長、區長、鄉長、鎮長分別主持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工作。

第63條 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會議分為全體會議和常務會議。全體會議由本級人民政府全體成員組成。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分別由省長、副省長,自治區主席、副主席,市長、副市長,州長、副州長和秘書長組成。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分別由縣長、副縣長,市長、副市長,區長、副區長組成。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州長、縣長、區長召集和主持本級人民政府全體會議和常務會議。政府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須經政府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討論決定。

第64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則,設立必要的工作部門。

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設立審計機關。地方各級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對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負責。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的廳、局、委員會等工作部門的設立、增加、減少或者合并,由本級人民政府報請國務院批準,并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的局、科等工作部門的設立、增加、減少或者合并,由本級人民政府報請上一級人民政府批準,并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65條 各廳、局、委員會、科分別設廳長、局長、主任、科長,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設副職。

辦公廳、辦公室設主任,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設副主任。

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設秘書長一人,副秘書長若干人。

第66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的各工作部門受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并且依照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規定受國務院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或者領導。

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的各工作部門受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并且依照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規定受上級人民政府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或者領導。

第67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應當協助設立在本行政區域內不屬于自己管理的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進行工作,并且監督它們遵守和執行法律和政策。

第68條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時候,經國務院批準,可以設立若干派出機關。

縣、自治縣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時候,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批準,可以設立若干區公所,作為它的派出機關。

市轄區、不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批準,可以設立若干街道辦事處,作為它的派出機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梦县| 介休市| 陇西县| 永善县| 伊金霍洛旗| 贡觉县| 柳林县| 红河县| 右玉县| 洛宁县| 南安市| 南宁市| 灌阳县| 汝阳县| 汝州市| 安图县| 本溪市| 陈巴尔虎旗| 江源县| 洞口县| 开平市| 闻喜县| 镇巴县| 资中县| 浪卡子县| 特克斯县| 梅州市| 米易县| 阳信县| 平顺县| 峨眉山市| 平阳县| 南皮县| 石林| 阿拉善左旗| 津市市| 连平县| 信宜市| 巴彦淖尔市| 宜春市|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