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民維權法律常識小全書:案例自測實用版
- 全民普法圖書中心
- 991字
- 2022-07-29 16:52:07
“意外傷亡后果自負”的約定在勞動合同中是否有效?
案例實錄
王某到某工地做建筑工人,工頭簡單地跟王某交代了一些工作內容和薪資待遇,王某聽后覺得自己能勝任工作,而且對待遇也滿意,雙方就簽訂了勞動合同。王某出于對工頭的信任,沒有看合同的具體內容。某天,王某在高空作業時,因線路漏電而從高空墜落,頭部、腰椎受傷嚴重。王某住院后,工地領導不聞不問。王某家屬認為工傷事故應該由工地承擔醫療費用,工地稱“意外傷亡后果自負,合同寫得很清楚”。那么,“意外傷亡后果自負”這樣的約定是否有效呢?
律師分析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勞動合同中約定的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條款無效。本案中,王某與建筑工地簽訂的合同中約定的“意外傷亡后果自負”條款就是無效的,其余部分,如果沒有違反相關的法律規定,應視為有效。建筑行業是比較危險的行業,一些建筑公司為了減少支出,擴大收益,會要求工人簽訂包含“意外傷亡后果自負”等類似條款的合同,這些條款加重了勞動者的負擔,因此不能成為用人單位的免責依據,公司也不能以此作為逃避責任的理由。所以,王某的家屬可以主張權利,要求建筑工地支付醫療費用。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六條 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溫馨提示
勞動合同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方就權利義務關系進行的約定,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合同的條款不得偏袒任何一方,一旦出現損害任何一方合法權利的內容,該部分條款應認定為無效。勞動者的正當利益受到損害時,有權要求用人單位承擔責任,用人單位不得以合同中約定了違法免責事由為由逃避責任。
自測小題
選擇:杜某是某電器銷售公司的安裝工,一次,杜某在安裝空調時不慎受傷,但是,其與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中約定“意外傷亡后果由員工自負”。請問,公司與杜某簽訂的勞動合同中的此條款是否有效?[6]( )
A.只要雙方協商一致,公司與杜某簽訂的勞動合同就有效
B.杜某與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中約定的“意外傷亡后果由員工自負”條款無效
C.杜某可以請求勞動合同無效
D.“意外傷亡后果由員工自負”條款無效,整個勞動合同也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