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典型案例精析

上海福×食品公司、楊某群等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1]

△基本案情

2013年2月至5月,上海福×食品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福×公司)、河北福×公司生產的部分產品因未達到百×咨詢(上海)有限公司規定的工藝和原料要求,被退貨并終止訂單,造成該兩公司相關產品大量回收并積壓。2013年7月至12月,楊某群(母公司歐×公司深加工事業部總經理)等人多次召集相關管理人員商議,決定用上述回收或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作為原料再生產、銷售,并由賀某政向兩公司分別轉達上述決定;同時楊某群還要求銷售部相關人員尋找客戶。在銷售部工作人員杜某等人找到客戶、確定訂單后,陸某艷等人制訂、下達生產計劃并分別發送至上海福×公司、河北福×公司。

胡某、劉某杰、張某分別為上海福×公司的廠長、計劃主管、質量經理,被告人李某軍、張某喜、薛某萍分別為河北福×公司的廠長、倉儲物流經理、質量經理。在陸某艷等人下達生產計劃后,胡某、李某軍分別組織、指揮生產,劉某杰、張某喜分別負責安排生產,張某、薛某萍分別參與部分生產活動,致使上海福×公司與河北福×公司生產的不合格產品被銷售。至案發,上海福×公司、河北福×公司生產、銷售的上述不合格產品貨值分別共計34萬余元、76萬余元。

2014年6月2日,上海福×公司因生產計劃變化,經胡某同意,將該公司采購的保質期為6天的冰鮮雞皮、冰鮮雞胸肉等,更改保質期為一個月至三個月不等,并放入冷凍庫保存。同年6月18日至7月15日,由劉某杰安排制訂生產計劃,將上述原料加工生產為麥樂雞、麥香雞排、煙熏風味肉餅、美式雞排4種產品共計5200余箱并進行銷售,銷售金額38萬余元,庫存貨值83萬余元。

公訴機關查明,楊某群、賀某政銷售金額110萬余元,陸某艷銷售金額34萬余元,杜某銷售金額16萬余元;上海福×公司銷售金額72萬余元,河北福×公司銷售金額76萬余元;胡某、劉某杰銷售金額72萬余元,張某銷售金額34萬余元,李某軍、張某喜銷售金額76萬余元,薛某萍銷售金額16萬余元。公訴機關認為,楊某群、賀某政、陸某艷、杜某、胡某、劉某杰、張某、李某軍、張某喜、薛某萍均系自首,依照我國《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之規定,對上述十名被告人及兩被告單位均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裁判結果

一審法院依法據實判決如下:

一、上海福×公司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罰金人民幣120萬元;

二、河北福×公司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罰金人民幣120萬元;

三、楊某群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驅逐出境;

四、賀某政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8萬元;

五、陸某艷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七個月,緩刑一年七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3萬元;

六、杜某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七個月,緩刑一年七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3萬元;

七、胡某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7萬元;

八、劉某杰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三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6萬元;

九、張某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九個月,緩刑一年九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4萬元;

十、李某軍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7萬元;

十一、張某喜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三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6萬元;

十二、薛某萍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七個月,緩刑一年七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3萬元;

十三、違法所得予以追繳,在案偽劣產品予以沒收。

宣判后,上海福×公司、河北福×公司、楊某群、賀某政、杜某、胡某、劉某杰、張某、李某軍、張某喜、薛某萍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二審法院,準許部分上訴人撤回上訴;經審理后,依法據實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評析

本案主要涉及的是企業將回收食品、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作為原料進行再生產、銷售,是否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問題。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項規定:“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一)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的食品……(三)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生產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十)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單位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達到上述數額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照上述規定處罰。《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本案中,楊某群、賀某政、陸某艷、杜某分別利用擔任的相關職務,根據各自職責,指令上海福×公司、河北福×公司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在食品生產、銷售過程中,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實施了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行為。其中,楊某群、賀某政銷售金額110萬余元,陸某艷銷售金額34萬余元,杜某銷售金額16萬余元;上海福×公司、河北福×公司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進行生產、銷售,其中上海福×公司銷售金額72萬余元,河北福×公司銷售金額76萬余元;分別系兩被告單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胡某和劉某杰銷售金額72萬余元,張某銷售金額34萬余元,李某軍、張某喜銷售金額76萬余元,薛某萍銷售金額16萬余元,其行為均已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從本案中可知,本罪的犯罪主體不僅包括作出決策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還包括執行決策的銷售人員及指揮、安排、參與生產的相關人員。實務中,企業為減少經營損失,將回收食品、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作為原料進行再生產、銷售的情況十分普遍,甚至成了行業“潛規則”。如何避免觸犯本罪呢?建議如下:

1.對于有決策權的企業管理人員(包括董事長、總經理等)來說,應當清楚食品安全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社會安寧息息相關,一旦發生問題將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大型企業,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后果更為嚴重,影響更加惡劣,不僅會給企業管理人員帶來刑事法律風險,更會讓企業多年積淀的商譽受損,嚴重的可能會導致企業破產。因此,有決策權的企業管理人員不僅要嚴格自律,帶頭做好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和全程控制,而且要禁止下屬從事相關違法行為。切莫“以身犯險”“以身試法”。

2.對于執行決策的企業管理人員(包括銷售經理、廠長、計劃主管、生產經理、質量經理等)來說,當收到上級指令要對回收食品、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進行再生產、銷售時,應當以存在刑事法律風險為由,明確表示拒絕。如果企業以不執行上級命令為由打擊報復的,可向企業工會或到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投訴。當企業另行安排其他員工進行違法行為時,為以防萬一,建議收集相關證據,最起碼保留“違法指令”——譬如生產計劃、所涉及的原材料來源,條件許可應當盡可能收集相關信息與證明材料,以自證清白。確有必要時,應當及時依法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得荣县| 上饶县| 麻城市| 烟台市| 遂宁市| 尼玛县| 新竹市| 冀州市| 鄂托克前旗| 玛多县| 平利县| 宝山区| 闻喜县| 屏南县| 金乡县| 章丘市| 宁城县| 康平县| 台江县| 南靖县| 阜新市| 凤台县| 喀什市| 无为县| 泸水县| 吉林省| 黎城县| 恩平市| 桂平市| 安龙县| 宜兴市| 即墨市| 墨玉县| 水富县| 临湘市| 图木舒克市| 吉木乃县| 许昌市| 哈巴河县| 天津市| 施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