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源型城市轉型新動能:基于內生增長理論的經濟發展模式與政策
- 李虹等
- 1981字
- 2022-07-22 15:51:04
第二章 中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與政策演變
一、資源型城市轉型內涵
(一)資源型城市的定義和類型
2013年國務院發布的《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中指出:“資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區的各種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開采、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城市?!卑凑掌滟Y源稟賦,資源型城市可被區分為礦業城市和森林工業城市,其中礦業城市又可以分為石油城市、煤炭城市、有色金屬城市、鋼鐵城市等;根據資源型城市所處的生命周期發展階段,又可將其劃分為成長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的資源型城市。
(二)資源型城市轉型
英國經濟學家克拉克曾給出這樣的結論,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其實質是產業結構不斷高級化的過程。在這個定義之下還可以區分兩種定義,即狹義的資源型城市和廣義的資源型城市。一般來說,狹義的資源型城市轉型是指隨著原有自然資源逐步枯竭,資源型城市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產業升級,從而推動城市經濟向前發展的過程。而廣義的轉型方式是指轉變資源型城市發展模式,從而推動其可持續發展,這涉及城市的整個生命周期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谝陨侠碚摮晒?,北京大學國家資源經濟研究中心針對全國地級以上資源型城市的轉型效果給出了科學的評價。在此基礎上,我們將試圖分析城市轉型的動因及其對城市轉型效果的影響機理。城市轉型的動因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是城市面臨的由于資源開發產生的,需要轉型才能解決的發展問題,我們稱之為轉型壓力;另一方面是城市具有的,解決資源開發中產生的問題、實現城市轉型的能力,我們稱之為轉型能力。
(三)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相關概念
資源型城市的發展主要依托于礦產等自然資源的可開采量,在這類城市中,城市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生活的安逸穩定絕大程度上取決于資源采掘數量的高低,如果資源產出衰竭,不可再生資源的開采出現問題,將直接導致企業虧損甚至破產,該產業就業人員的工資和社會保障將下降,甚至將產生大量失業人員,那么城市經濟必然面臨垮臺或崩潰的風險。在這之下,資源型城市轉型就是指城市運行中要逐步擺脫對于資源稟賦優勢的過度依賴,從而解決不可再生資源約束問題,實現資源節約。
由城市轉型可知,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是指那些以不可再生資源開采作為支柱產業的城市,以實現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在社會發展進程中,逐漸減少不可再生資源,并逐漸降低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同時支柱產業逐漸向資源深加工或其他產業過渡,最后實現經濟增長動能從自然資源消耗向科技進步轉換,進而提高要素生產率和產品附加值。
總的來說,資源型城市轉型主要有產業結構和機制體制兩個方面的轉型。產業結構轉型指由于資源配置的不合理,外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導致產業發展遭遇眾多阻礙,必須通過產業素質的提升,優化和完善產業結構,形成新的產業鏈來滿足產業持續發展的要求。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是經濟轉型的關鍵,必須根據城市自身的優勢,以主導產業為基點,培育接續產業,使得經濟結構逐漸成長為多種產業共同發展的多元化產業結構,從而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機制體制轉型是指為了改善資源衰竭的困境,完善機制體制,從計劃經濟體制逐漸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的過程。機制體制轉型主要包括社會福利制度、財稅制度、金融制度等機制體制的戰略升級。
(四)城市經濟轉型的目標和意義
經濟轉型的關鍵內容是產業結構的優化,降低資源型產業的比例,提高非資源型產業以及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資源相關產業的比例,逐漸形成民營經濟與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以此角度分析,經濟轉型的目標可以概括為以下四點:一是發展壯大接續替代產業,并一步步地形成低能耗、低污染的多元化產業集群,有效支撐經濟發展;二是形成具有融合性、創新性、可持續性的新型產業體系,優化產業結構;三是使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普遍增強,技術、人才、資本、信息、管理成為產業支撐,以科技進步促進產業鏈延伸;四是優化經濟機制體制,創立和完善資源使用機制。如果想要使經濟社會的發展突破自然資源產出的限制,那么一元化的主導產業必須逐漸轉型過渡至支柱產業多元化或去自然資源化發展,即實施經濟轉型的策略。不管是優化產業結構還是產業鏈延伸,抑或是經濟機制體制的創新,均是為了改善因資源的匱乏所造成的社會經濟困境,并最終實現城市的持續健康發展。
資源型城市主要依靠開采利用現有資源來促進自身經濟發展,然而隨著不可再生資源的減少,可能會出現產業鏈斷裂,城市經濟的發展進步也會受到嚴重阻礙。積極發展接續替代產業,通過技術進步推進經濟轉型,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從而增加資源相對于城市的服務年限。中國的產業布局不平衡、地區發展參差不齊、區域差距較大,各地區必須因地制宜,在認識自身增長優勢的同時帶動同地區城市發展,為其提供資金、人才、科技、物資等重要物質基礎,積極實行經濟轉型策略,擺脫資源衰竭抑制經濟的場面,促進中國多元化產業集群的迅速成長,并爭取早日實現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