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20世紀90年代中國對越南古典文學的翻譯與研究

20世紀90年代中國在這一研究領域的代表人物是臺灣成功大學的陳益源先生,其學科出身仍是中文,焦點仍停留在《金云翹傳》。較之遼寧大學的董文成教授,陳氏自1998年起,開始進行臺灣專題研究計劃“中越《金云翹傳》之比較研究”(含中越邊境《金云翹傳》民間口傳資料采錄)。37自1998年至2000年,陳氏廣搜世界各地的金云翹故事版本,同時從民俗學視角展開研究,前后陸續發表了多篇論作,2001年輯成《王翠翹故事研究》一書出版。

陳氏對越南古典文學的興趣與20世紀90年代董文成的相關研究有一定的關系。這在中國著名明清小說研究專家朱眉叔(1922—2006)給董文成《清代文學論稿》所作的序言中有所提及:“(董)文成此書的論述,不僅在大陸,在海外也受到重視。《中越〈金云翹傳〉的比較》一文,在越南學術界引起不小波瀾,臺灣古典小說研究會副秘書長陳益源的《〈剪燈新話〉與〈傳奇漫錄〉之比較研究》等專著,都在不同程度上評價、引用文成此書的論述,予以充分肯定?!?span id="k2ifszb" class="jzsb">38

陳氏《王翠翹故事研究》,從民間文學視角出發,考察王翠翹故事從史料傳說到小說戲曲,從小說戲曲到敘述長詩,從敘事長詩到民間故事的流變,從時間和空間等多維度對王翠翹故事在明清時期的傳播,及其在越南、廣西和臺灣的故事版本等進行了論述,書末還收錄了越南漢文小說《金云翹傳》、《金云翹漢字六八體歌》和廣西《金仲和阿翹》各版本的全文。盡管該論著并未從正面對中越《金云翹傳》孰優孰劣進行評價,但其所論觀點卻較為中肯:

關于中越《金云翹傳》的比較研究,必須站在客觀審慎的角度來進行,而且比較的意義也不以區分孰優孰劣為重點,何況截至目前為止,越南《金云翹傳》還沒有出現一個真正理想的漢譯本;阮攸究竟是怎樣從中國文學(不只是青心才人的《金云翹傳》而已)汲取文學創作的養分;中國姑娘王翠翹又怎么能夠完全走入越南人民的心中;能否借此深入探索文學的價值,文化交流的意義,乃至人類共同的思想與感情……;這些尤待開拓的課題。不過,處在現階段中國小說史常常還無法大幅超越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的情況下,針對青心才人《金云翹傳》所發的感慨與不平之鳴,絕非無病呻吟,類似的省思與呼吁仍有持續下去的必要。39

陳益源得出這樣的觀點是較為公允的。其原因,除了陳氏本身扎實的學術造詣以外,還有其他的因素。首先,較之以往,20世紀90年代,中越關系得以改善,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與越南的人文往來均獲得較為寬松的政策。這在1991年中越關系正常化之前是不可能的。因此之便,陳氏得以與越南學界進行廣泛的交流,借鑒了大量越南的相關資料。其次,在研究王翠翹故事過程中,陳氏并不附帶有任何民族主義情節。

值得反思的是這一時期大陸學界對越南古典文學翻譯與研究的缺失。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從學者群觀之,中國大陸既通曉越南語文又對越南古典文學具有較為扎實翻譯與研究基礎的是北京大學東語系的越南語教員們。盡管自20世紀50年代起,北大東語系越南語教員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介紹過越南大文豪阮攸及其越南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金云翹傳》,但在很長一段時期,北大越南語教員們的主要任務和興趣仍多集中于教學和相關語言、文化領域的研究,對古典文學的翻譯與研究感興趣的人不多。其次,從事越南語教研的隊伍在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后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第三,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西方比較文學理論引入中國大陸以來,國內關注的重心仍在歐美文學,東方文學特別是東南亞文學一直處在較為“尷尬”的兩難境地,缺乏相應的重視和交流的平臺。再加上學科建設的種種掣肘,至20世紀90年代,北大未見有一部涉及越南古典文學翻譯與研究的論著問世。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大陸其他開設有越南語專業的院校偶也有相關論文見刊,但多停留在介紹的層面,以專著為形式的研究成果見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川省| 汝州市| 丽江市| 开远市| 华安县| 英吉沙县| 中山市| 临潭县| 任丘市| 安丘市| 咸阳市| 弥渡县| 荥阳市| 长沙县| 江山市| 黄山市| 通榆县| 郧西县| 南城县| 辽阳县| 伊宁县| 乐安县| 新疆| 许昌县| 荣成市| 长岛县| 江孜县| 大姚县| 常德市| 兰溪市| 板桥市| 大渡口区| 襄樊市| 吴忠市| 南岸区| 绥棱县| 南投市| 蕉岭县| 深水埗区| 兴山县| 绵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