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世潮評:新時代人生哲學隨筆三百篇
- 顧龍友
- 2630字
- 2022-07-22 16:08:16
窮心與窮勞
中國漢字“窮”為多義,一般用于缺錢少物,如“窮得叮當響”“窮得揭不開鍋”“窮得只剩條褲衩”等;還可用于用盡費盡,如“圖窮匕見”“窮兵黷武”“理屈辭窮”;再可用于完全徹底,如“窮兇極惡”“窮奢極欲”“窮形盡相”等。本文所涉“窮”,用的是第二種字義。窮心,用盡心思也;窮勞,費盡勞力也。窮心與窮勞,在社會上是普遍現象。這,不足為奇,人在世上,傳統的、世俗的、常規的,為了生計,不可以不盡心,不能夠不費勞。盡心費勞是社會人、家庭人、單位人、團體人之安身立命之必需。
然而,有一種非正常的窮心現象。表現之一,不一般地觀人察事。據《史記》載,同樣見到秦始皇出游的壯觀場面,劉邦艷羨至極地說:“大丈夫當如是也!”項羽則大言不慚地說:“彼可取而代也!”如何評論?此可以說是劉邦、項羽志存高遠,也可以說是劉邦、項羽野心勃勃。表現之二,不一般地斂財攫物。有的貪官,受賄以千萬元、上億元計。對巨額的不義之財,獲取時挖空心思,通過洗錢的、通過套現的、通過期貨的、通過轉彎的、通過暗渡的……藏匿時挖空心思,放置衣柜的、放置床下的,放置地窖的、放置墻內的,放置屋頂的……表現之三:不一般地談情說愛。中國《婚姻法》明確規定實行一夫一妻制,中國傳統道德反對和抨擊婚外情。故有些人便絞盡腦汁地去搞地下的、露水的婚外情,甚至男的去包“二奶”、女的去養“白臉”。表現之四:不一般地求富求榮。有些人不擇手段地去追逐財富,總覺得別人比自己富。自己有了新收獲,自己心安理得;別人有了新收獲,自己生怕落后。于是,自己把自己搞得緊張兮兮。由此,容易動歪腦筋、出餿主意。弄得不好,有時要失去風度,丟掉人格。有些人用盡心機地去獵取榮譽,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強。一旦有評優評先,便“當仁不讓”。評上了,自賣自夸;評不上,怨天尤人。更可惡的,有的人還會去惡意中傷別人。表現之五:不一般的養兒育女。有些人本身不怎么樣,要學歷沒學歷,要事業沒事業,要形象沒形象,但是,對先天并不聰穎、后天并不努力的兒女,卻有好高騖遠的心態,卻用揠苗助長的方式,搞得自己心里很苦很累。如何評論?此,可以說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也可以說是“自攥頭發想飛天”。
然而,有一種非正常的窮勞現象。表現之一,“面子工程”。中國有句民諺,叫“死要面子活受罪”。毋庸諱言,在當代中國“大干快上”年代,不少“面子工程”,費勞時只講政治、不計成本。當年“大煉鋼鐵”,從各地農村征招了數以百萬計的青年,沒過多長時間,又不得不把他們下放回鄉。這種折騰,極為費勞。表現之二,家無定居。一般來說,人心思定。《漢書》中曰:“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前一句的意思是說,人要安定地生活,歡樂地勞動。可在現實世界里,有些人卻愛遷徙、愛搬家。即工種換了又換,單位換了又換,城市換了又換,住所換了又換。越換越好,當然無可非議,因為“樹挪死、人挪活”嘛。問題是,有的人越換越差。這樣的換,實在費勞。表現之三,小題大做。《紅樓夢》中載,“迎春笑道:‘沒有什么,左不過他們小題大做罷了,何必問他?’”小題大做,比喻把小事當做大事來做。誠然,從關注、重視來說,有些小事不能小看,因為它的意義重大而深遠。但是,很多小事只可當小事來做,否則,既多費勞,又多花錢。舉個比較常見的例子:如今,有的小寶寶患了感冒,有點發燒,送醫院診治這么個小病,就有幾個人陪著。表現之四,灑掃庭除。進入小康社會的中國人,每家都有房子,有人還有庭院,如何灑掃,也是一門學問。什么時間灑掃,灑掃到什么程度,有講究。有些人費勞過多,變成了“潔癖”。事實上,沒有必要那般去苛求清潔。苛求了,太耗時,太耗力。表現之五,虛張聲勢。明朝馮惟敏有文:“都只是虛張聲勢,只不過故意窮忙。”虛張聲勢,指假造聲勢,用以嚇唬他人。社會上這類事情很多。如一些商店的店慶惠客活動,彩旗、花籃、氣球,一應俱全;打折、贈券、包換,無所不用;到了某時某刻,鞭炮聲起,音樂聲起,嘈雜聲起。其頗為費勞,搞頻了,顧客不領情、還反感,不少人只是去湊湊熱鬧而已。
窮心與窮勞,一個“窮”字把人的身心累得夠嗆。如果是為了正道的、正規的、正經的,那么,“窮”有必要,“窮”也值得。而有些人的“窮”,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卻是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很可能,這些人要到“窮”了以后,甚至要到退休了以后或病重了以后,才會有所醒悟。窮心與窮勞,一般是前者主導后者,后者影響前者。有窮心的人,即使有了半個世界的金子,還會念念不忘另外半個世界的金子。這些人往往是一種病態,心里面有個填不滿的黑洞。人一旦背上了這個黑洞,一輩子都難以滿足。于是,對不該有的財、物、權、名、色,會變著各種法兒不斷地去撈、去掠、去劫。這些人,常常忘卻了做人的本來意義,把人生附加的東西看得太重;常常忘卻了做事的基本原則,把超自然、非客觀的東西估價過高。世間的一切都是寶貴資源,如財產寶貴、物質寶貴、人力寶貴、時間寶貴、人脈寶貴。世界上是山外有山,人上有人。人不管在哪里處所、哪個層面,都要珍惜這些資源,大可不必枉費心機、竭澤而漁,大可不必恣意妄為、魚肉左右。人最可貴的是知止,知止能知道什么是夠了。他們在一定的時候,會對財富說夠了,會對名望說夠了,會對舒適說夠了,會對欣悅說夠了,會對痛苦說夠了,會對煩惱說夠了,會對憂愁說夠了,還會對憤懣說夠了。老子有言:“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知止,說到底,心里先要知足、知安。人應該淡泊名利,名貴沒有止境,利厚沒有止境。有的時候,“窮”了反而不得,不“窮”反而得了。東漢開國將領馮異,每次打了勝仗,別的將軍都去爭功,且爭得面紅耳赤,他卻常常端坐在大樹下,絕不去爭。久而久之,人們便稱他為“大樹將軍”。后來,軍中重新分配兵力,士兵們可以自己選擇營屬,結果所有的士兵都不約而同地聚集到了他的營帳下。馮異因為不爭,反而得到了眾人的尊重和愛戴。可見,“窮”并不是獲得成功的唯一選擇。有的人的“窮”,往往是一種聲嘶力竭的“窮”、孤注一擲的“窮”、不計后果的“窮”。心理學家羅伯特·凱根說過,人生作為一種活動本身,就是創造意義的活動。換句話說,構建意義感這件事,不僅是我們的生物本能,甚至可以等同于生命活動的全部。因此,在茫茫人生路上,哪些該不該窮心、哪些應不應窮勞,必須把考量意義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說,倘若沒有意義,那就不必去窮心與窮勞。那種明知故犯的做法,實際上自己也會感到沮喪和心虛。我們應該為自己的生命,盡最大可能地畫上一幅確定的、有意義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