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顧世潮評:新時代人生哲學隨筆三百篇作者名: 顧龍友本章字數: 2989字更新時間: 2022-07-22 16:08:13
逞強與示弱
列舉之一,中國“三國”時的劉禪,常被人譏為“扶不起的阿斗”。他降魏后,司馬昭在一次大宴時,特意令人奏起了蜀地音樂,借此來試探他。他聽得笑逐顏開。后來,司馬昭問他想不想蜀。他說:“此間樂,不思蜀。”他真的不思蜀嗎?對大半輩子生活在蜀的他來說,這不可能。不過,他興許深知,此時若流露出憂思,無異于自取滅亡。由此看來,他能主蜀四十一年,成為三國時所有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善于示弱可能是一個重要原因。
列舉之二,1860年美國總統選舉,道格拉斯倚仗財勢,專門準備了一輛競選列車,還在后邊安裝一門禮炮,所到之處,都要鳴禮炮32響。然而,林肯始終坐著一輛耕田用的馬車,深入基層與選民們親切交談。他在演講中說,如果大家問我有多少財產,那么我告訴大家,我有一位妻子和三個女兒。此外,還有一個租來的辦公室,室內有桌子一張、椅子三把,墻角還有大書架一個。我本人既窮又瘦,臉很長。我實在沒有什么可依靠的。最終,林肯擊敗道格拉斯當選總統。依此分析,示弱或許是林肯取勝的重要法寶。
列舉之三,1999年12月31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突然宣布辭去總統職務,任命普京為代總統。此距新一屆總統大選尚有半年時間。在當時,人們普遍認為“葉利欽將采取一切措施維持權力,他不會把權力交給任何人”。葉利欽在辭職講話的最后,還懇請人們原諒他,因為“有許多理想都沒有實現”。筆者管窺蠡測,葉利欽此舉是想為他選定的接班人在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中創造先天的優越條件,同時對他來說,在嚴酷的經濟社會現實面前,也可以說是一種示弱的表現。
以上列舉,說的都是示弱,而且都是政治家的示弱。示弱,自己暴露、顯現弱點或弱處。人在世間,通常是,在對方面前,能耐小的會示弱,水平低的會示弱;財力小的會示弱,職位低的會示弱;名氣小的會示弱,威望低的會示弱。不過,并非盡然。成功總是青睞強者的,人有多少弱點或弱處,就會有多少失敗的可能。一般的人,都喜歡掩飾或隱瞞自己的弱點或弱處。這不僅涉及“面子”問題,而且涉及“里子”問題。為何一些人敢于示弱、甘于示弱呢?他們深知,示弱是人生的清醒,示弱是人生的智慧。人貴有自知之明,明什么?主要明弱點或弱處。雞蛋碰石頭,乃雞蛋非自知之明,即不知自己沒有石頭硬,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道家告誡人們示弱、處下,此蘊含仁慈與大愛。通常,示弱不是軟弱,更不是無能。它是一種生存哲學:示弱了,就有了喘息休整而東山再起的機會;示弱了,就有了避人鋒芒而養精蓄銳的機會;示弱了,就有了博得同情而相安無事的機會。美國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調查:一名彪形大漢,在擁堵的馬路上橫穿而過,愿意給他讓路的車輛不足一半,車禍率很高;而一個老弱病殘者橫穿馬路,卻是眾人相讓,大家還覺得自己是做了善事,車禍率為“零”。當年,韓熙載縱情聲色而避過了李煜,勾踐韜光養晦而忽悠了夫差。在現實生活中,示弱還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路人因故爭吵,親人有事打鬧,友人生隙賭氣,到終了時,總要有一方作出退讓才行,否則,只會無休無止。從一定意義上說,退讓即為示弱。而這種退讓又是受人稱道的。從康熙年間流傳至今的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即是。故而,示弱又是一種美德。在平時,人受委屈的事是經常發生的,如有的人被老師委屈了,有的人被領導委屈了,有的人被父母委屈了,有的人被朋友委屈了。自己受了委屈,為了顧全大局,不去頂撞對方,不去粗暴對方,等待時機去作適當解說。這乍看上去是示弱,然為忍,可贏得馳騁的空間。換言之,拓展了回旋的余地。盡人皆知,拳頭縮回來,是為了再打出去更有力量;向后倒退幾步,是為了跳得更高更遠。縮拳、退步貌似示弱,其實根本不是示弱。
示弱的相反是逞強。逞有顯擺、夸耀、放任之貶義,盡管與強組合,仍不受人肯定,更不為人贊許,常遭人嗤之以鼻。逞強與一般意義上的好勝、爭強還不盡相同,它更多表現的是虛夸、炫示,有些還不乏霸道、無禮。有的逞強是出于某種目的,“打腫臉,充胖子”;有的逞強是源于過度自信,特別喜歡拋頭露面;有的逞強是基于藐視綱紀,動輒蠻不講理;有的逞強是由于無可奈何,只能勉為其難。在現實世界里,那些拳腳相加是逞強、威勢相逼是逞強、兵戎相見是逞強,還有那些包攬、毒舌、海口、賣弄、搶嘴等都有可能是逞強,而逞強往往沒有好的結果。筆者耳聞有位大姐,在眾姐妹中屬于特別能干的,真像是《紅樓夢》大觀園里的王熙鳳。姐妹們遇到大事小情,她都會主動去跑前跑后,似乎非她莫屬。終于有一天,她病倒了,但姐妹們仍然感覺她是個鐵人,照常召喚她來做這做那。結果,她累成了大病,而且一病不起。她或許不很清楚,人的血肉之軀并不是銅墻鐵壁,絕不會堅不可摧。再說,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人類本身就需要互助。逞強在國際關系中常常表現出以強凌弱,到頭來必將招致激烈反抗,自身也將深陷泥淖。如:越南戰爭持續了八年,美國為此耗費了7,380億美元,逾5.8萬美國軍人喪生;美國軍隊為朝鮮戰爭投入了3,410億美元,并有3.4萬美國軍人喪失。這兩場戰爭,均為美國由逞強而發動,以失敗而告終。古往今來,國事家事,大人小人,從總體而言,逞強是需要實力的。沒有實力之逞強,要么虛張聲勢,起初即不堪一擊;要么雖可逞一時之強,但不能逞久長之強。可悲的是,那些自負而逞強的人,即使在鐵的慘敗面前,也總會去尋找自負而逞強的理由。這是部分逞強者的陰暗心理,也是之所以“死不悔改”在品性上的緣由。話再說回來,縱然自己強,對人對事那也不能肆意逞強。肆意逞強,形成眾矢之的,結局必敗無疑。其教訓不可避免。俗話說:“一桶水不響,半桶水晃蕩。”毋庸諱言,有些逞強者本身就是“半桶水”,旨在以“高聲”來填補“空虛”。
大千世界,既有客觀世界,又有主觀世界。逞強與示弱,是人的主觀世界對人的客觀世界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其逞的強,其示的弱,有真,也有假。在弱肉強食之叢林法則里,通常是由真強說了算,那些假強,往往是以狐假虎威示人。故而,對真強,切勿等閑視之,以免遭到徹底失敗;對那些假強,則可以牙還牙而虛與委蛇,當然也可直接戳穿。在一定的條件下,示弱是件利器,常常屢試不爽。但是,這要看什么對象、什么時間和什么地方,還要看示弱之目的有無可能達到。有一種示弱萬不可取,即把弱作為要挾、脅迫社會和他人的道具,好像自己弱得特別有理、弱得特別榮光。人在世上,即使示弱,也要有志氣、有骨氣,不可把自己變成乞丐或無賴,那樣會讓人非常瞧不起。還有一些示弱者,心里很不陽光,始于不正確的自尊,終于不應該的記仇。其實,這大可不必,自己日后只要比對方活得更好,自然就會寬容平和起來;反之,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自己難以擺脫狹隘灰暗的心緒。筆者認為,逞強者當自量,無論自己的職位有多高、財物有多富、名聲有多顯,別太把自己當回事。人除了職位、財物、名聲,就是一個生命個體,按不雅的說法,只是一副臭皮囊。故而,人要永遠保持一顆平常心。自己不管是不是有一點“偉大”,一定要弄清楚,其實與常人沒有多少區別。所謂的“偉大”,也只是相對而言,將隨著時間、對象、場合變化而變化。筆者認為,示弱者當自強。示弱不應成為常態。要能如此,必須自強。上帝不相信眼淚,市場也不相信眼淚。倘若不奮發圖強,弱者永遠只會是弱者。而永遠的弱者,距充實的、有意義的人生目標只會漸行漸遠。人總希望自己強起來,哪怕是一點一滴。一時一地的弱在所難免,時時處處的弱就很有問題了。若要由弱變強,當靠立志和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