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土味與洋氣

而今,許多城市為美化景觀,在交通要道兩旁的花草地上,置放著一些灰頭土臉的物體:有或立或臥著形狀不一的塊石,有或正或歪著品種不同的陶罐。一些坐落在繁華街區的家居,室內裝飾看上去土里土氣,不見一點鮮色,有的還用原色的蘆葦席子飾墻。不少食府為彰顯“老字號”名點特點,供食客使用的桌椅古色古香,就連碗盆勺盅也是“舊貨”。在中國改革開放搭上“世界快車”之后,這些逆襲的土味別有洞天,眾人并不以為低劣,反以為高檔,且贊羨有加。

土味相對于、區別于洋氣。通常,土味在民間的、傳統的、簡陋的物體上現示,而洋氣在舶來的、創新的、時尚的物體上顯露。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客觀性一樣,土味與洋氣也都具客觀性。除此之外,尚有相當大的主觀性。二者并不絕對,均在比較中確定。也就是說,所謂的土味與洋氣,都依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地點而言。即在某些時間里、某些對象里、某些地點里屬于洋氣的,在另些時間里、另些對象里、另些地點里則屬于土味的;反之,亦然。二者均受制于審美觀。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不同族群的人有不同的審美觀,即使同一年齡、同一階層、同一族群的人也有不同的審美觀。審美觀不同,其對土味與洋氣的認識也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二者留有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烙印。相同的階級出身、相同的經濟地位、相同的文化素養,往往對土味與洋氣有相同的認同。有的時候,那些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因素,常常會對土味與洋氣的認定“一票否決”。二者的好孬不是天生。一般情況下,洋氣盡管要比土味推崇、時興一些,但并非統統為好;土味盡管要比洋氣小覷、落后一些,但并非通通為孬。換句話說,并不是洋氣就一定好、土味就一定孬,也不是土味就一定好、洋氣就一定孬。二者具有一定的相融性。其表現在,土味里有洋氣、洋氣中有土味,土與洋結合、氣與味相投。二者均有表與里的問題。世間很多物體,表與里都是土味的,或都是洋氣的,但也有表是土味的、里是洋氣的,或里是土味的、表是洋氣的。在現實生活中,因為某種原由,許多物體的表與里,并不統一或不盡統一。

我們必須認識到,洋氣由土味一步步演進而來。從一定意義上說,土味代表著原始、原本,而洋氣代表著創造、創作。《禮記》中載曰:上古先王之時,世上還沒有宮殿房屋。先民們冬天住在土窟里,夏天居于柴巢上;不知道用火除去腥氣,生吃草木的果實和鳥獸的肉,吸飲其鮮血,連毛吞下;不曉得用苧麻和蠶絲織布,披鳥羽獸皮作衣服。到了圣人出現,先民們才使火、用其熱,做模型鑄造金屬,和泥土燒制磚瓦,來建筑臺榭宮室門窗;又用火炮烤煮炙各種食物,釀造醴酒乳酪;又用絲麻織成麻布,以應日常生活等。動物進化理論告訴我們,勞動創造了人類本身,沒有勞動,也就沒有人類;同樣,勞動創造了洋氣,如果沒有勞動,也就沒有洋氣。洋氣蘊含著人們的勞動及其創造。縱然一些洋氣仍有土味,那是始于土味又高于土味的洋氣,絕非一般意義上的土味。

我們必須認識到,在洋氣彌漫中,土味依然可親可愛。這是因為:一是真實。土味往往處于自然狀態,未經修飾、雕琢。呈自然狀態的物體,一般沒作人為加工,是啥品質即啥品質。物體若經喬裝打扮,雖會洋氣一些,但已離開了本真。正因為此,人們喜歡看原版書籍和原版音像制品,法官審理案件特別重視原件和原審,成年人贊賞少年兒童的純真。二是懷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社會的活躍,土味的物體常常陳舊,而陳舊的東西并非一無是處,其中有許多獨特的功用。正因為此,人們吃膩了珍饈之后,渴望來點土菜鄉飯,受夠了喧嘩之后渴望玩下山石清泉,坐厭了轎車之后渴望邁步行走。三是歸零。世上所有的物體都能作自由落體運動。對物體來說,如果把上下運動比作洋氣的話,那么,落地靜止就可比作土味。人生也是如此,不管經歷多少、感受多少、體認多少,瀟灑走一回,鉛華褪盡,生命終止,依舊歸零。而只有這些歸零的土味,才是永恒的、無限的。

我們還必須認識到,在洋氣泛濫中,土味最奢侈。20世紀60年代,中國始見化纖布料,用其縫制衣服,既光鮮又挺括,這在當時頗為時髦,因為祖祖輩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然而,時過境遷,如今,人們又崇尚棉質衣服了,因為它環保、舒適。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萊茵河周邊興建了密集的工業區,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肆無忌憚地排入河中,生態環境惡化。此河曾被稱為“歐洲的下水道”和“歐洲的公共廁所”,后經德國、法國、瑞士等沿岸國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治理,使其變得清澈、秀美成了世界聞名的自然風景名勝區。我們不難發現,在短缺經濟時代,人們什么都缺、什么都少,大凡見有洋氣的物體,便感新奇,便會稱羨,甚至趨之若鶩。但在解決了基本生活需求步入小康之后,人們更多欣賞、鐘愛、追逐的不再是價值不菲的洋氣之物,而更多注重、青睞、尋覓諸如和美的陽光、潔凈的水、清新的空氣等。從一定意義上說,人間最奢侈的是土味,因為科學技術發展迄今,生產力得到了極大提升,人為創造、批量出產已變得更加容易,而原生態的物體往往有賴于漫長時日的自然凈化和自然生成。

人類居住的地球本為洪荒、混沌而蒙昧。地球上所有的物體原來均有土味,然而,又都會沾染洋氣,緣故在于世上萬物均處于不斷運動、發展、變化之中,洋氣在物體運動、發展、變化之中生成。而物體本身,也是在土味→洋氣→再土味→再洋氣中經歷,以至無窮。在任何時空,世間的土味翹首即睹、俯拾皆是。大家知道,今天的人們作文寫稿,借助于網絡查閱資料,借助于電腦毋需筆耕,洋氣得很。然而,古代的人們著文撰稿,那只能靠笨拙功夫,土味得很。司馬遷通過十八年的遍訪、收集、整理,終于著就了《史記》,曹雪芹經過“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終于寫成了《紅樓夢》。若是在今日,這兩位偉人興許可以取巧而輕松很多。時至當代,世間的洋氣氤氳濃郁、強勁撲面。新技術、新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創業、創新、創優成為不可抵擋的時代洪流。而“三創”直接給人們帶來的是洋氣,即洋氣的管理、洋氣的商品、洋氣的服務。而這些,又有力推動了社會、民生的持續、快速發展,又有力促進了時代、人類的持續、快速進步。

筆者在此論述土味與洋氣,既沒有厚此薄彼,也沒有厚彼薄此。土味與洋氣,各有利弊與得失。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正常情況下,土味并不等同低劣,洋氣也不代表奢靡。人對洋氣,心向往之,這可理解,也完全應該,但切勿成為洋氣的奴隸和傀儡。否則,人會活得很累更累,也會降低本應有的幸福感。在生活上,舒適與否、體面如何,感覺自知。人不能盲目攀比、苛求外物,不必去趕時髦、去講排場,自身赤條條來又赤條條去,從一定意義上說,洋氣只能一時,而土味卻可永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巴河县| 濮阳县| 益阳市| 聂拉木县| 府谷县| 泉州市| 磐安县| 西峡县| 曲松县| 葫芦岛市| 余干县| 阳城县| 襄汾县| 陆川县| 宁化县| 历史| 禄劝| 交城县| 富锦市| 云林县| 河曲县| 大足县| 合肥市| 麦盖提县| 兰西县| 浠水县| 江门市| 冷水江市| 阜康市| 西丰县| 静安区| 育儿| 库车县| 林芝县| 延安市| 江口县| 岑溪市| 玉门市| 南漳县| 陵水| 郸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