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世潮評:新時代人生哲學隨筆三百篇
- 顧龍友
- 3982字
- 2022-07-22 16:07:58
中心與角落
世上的人、事、物,透視起來,均有長、寬、高。換言之,都是立體的,即由一個個點、一條條線、一片片面組合而成。由此分析,凡人、事、物,既有中心,又有角落。中心本義指核心,其與四周的距離相等;引申義為主要部分、重要位置。角落本義指邊緣,其與中心較遠甚至最遠;引申義為零碎部分,偏僻地帶。中心與角落的哲學意義在于本質與現象、整體與個體、全部與局部的關系,且相輔而行、相輔相成。
說起中心,很多人首先會想到政治上的中心,如政黨的黨首、黨魁即為中心。其稱謂各異,有的叫作主席,有的叫作總書記,有的叫作委員長,有的叫作董事長,有的叫作總裁等。在國際關系中,遙想當年,在社會主義國家陣營中,以蘇聯為中心;在資本主義國家陣營中,以美國為中心。在軍事斗爭中,敵對雙方的司令部、主帥便是中心,因此要“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有諸如政權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醫療中心、商貿中心、旅游中心、產糧中心等。作為生命個體,所有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都有著得以存活的中心,人也不例外。如今醫院施行的“靶向治療”,其科學原理是直擊惡性腫瘤的中心。在人物活動中,如會議的主持人是中心,運動員的領隊是中心,少先隊的旗手是中心,游客的導游是中心,授課的老師是中心,動手術的主刀是中心,聚會的召集人是中心,婚禮的新人是中心。在自然、社會存在中,如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源頭是水流的中心,舞臺是劇場的中心,銀幕是影院的中心,主席臺是會場的中心,天安門是北京的中心,蓮花峰是黃山的中心,漢陽峰是廬山的中心。此外,城市有城市的中心,街道有街道的中心,村莊有村莊的中心,道路有道路的中心,建筑物有建筑物的中心。
道及角落,不少人很快會想到陰暗的角落。在“文化大革命”中,此經常于揭批所謂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的大字報上出現。一般來說,角落處于旮旯兒,不顯眼。其實,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有角落,且角落并不一定陰暗?!霸趥ゴ笞鎳拿恳粋€角落里,人們都在辛勤地從事著現代化建設?!边@里的角落,指的是神州處處,當然包括不顯眼的邊陲、僻壤、深山、井下等。大凡開會、上課,總有一些人不愿意坐在前面,喜歡往會場、課堂的角落里擠。為了防止前面空落,組織者常常會召喚坐在后面的人向前挪位,有時還會派人去驅趕。拍集體照,因為人多,有前面的、居中的,也有后面的、邊緣的,不可能都在中心位置。在職場,無論是官場,還是商場,開始時,可能大家是并駕齊驅,然而,一段時間后,失意者便自覺或不自覺地被擠到了角落地帶。朋友圈里,也并非“人人平等”,有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也有不重要的,可有可無的。而后者,往往居于角落,是“小兄弟”,隨從于“大兄弟”。在自然界,再巍峨的山體也有角落,再浩瀚的海洋也有角落,再莽莽的原野也有角落,再蒼茫的沙漠也有角落,再郁蔥的森林也有角落,再浩蕩的江河也有角落。幾乎在世間所有的角落里,都或有動物、或有植物、或有微生物生存,有些角落是各種生物兼而有之。在人的勞動中,裁制衣服會有布料角落,打造家具會有木料角落,手工刺繡會有繡料角落,扎糊燈籠會有蔑料角落。
中心是怎樣形成的呢?其一,中心來自于規律。矛盾論觀點告訴我們,任何人、事、物內部,都有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中心即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無政府主義就是否定中心,反對任何權威。一盤散沙就是缺乏中心,無法凝聚起來。事實上,沒有中心,便沒有力量;沒有中心,也不成體統。而這些,無不有違于世間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其二,中心來自于奮斗。在人類社會,中心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地下冒出來的,而是自己奮斗出來的,權力中心是這樣,學術中心是這樣,專業中心還是這樣。一些動物群體,其中心也是由自己打拼形成的。其三,中心來自于擁拜。有位名人曾經說道:“偉大人物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我們自己跪著?!笔堑模蠹叶脊蛑挥幸粋€人站著,便形成了中心。當然,這種擁拜,有的是情愿的,有的是被迫的;有的是有所圖的,有的是無所圖的;有的是單個的,有的是眾體的;有的是短短的,有的是久久的。正如河流中的漩渦,其中心也是由許許多多的急流蜂擁而成,平靜的河水不可能有回旋的水流。其四,中心來自于沒有天敵。天敵,天然敵人也。俗話說,一物降一物。在自然界,某種動物若去某地肆虐,往往是缺乏天敵,從而形成了獨大之勢。如蝗蟲的天敵是青蛙和鳥兒。若沒有了青蛙和鳥兒,蝗蟲便極易成災。當然,一些屬于社會毒瘤的中心,如制毒中心、土匪中心、海盜中心、販奴中心等,則與社會制度、政府管理等有關,實際上缺少強大的遏制力。其五,中心來自于自我感受??陀^地說,常人容易自以為是,看人、視物、察事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因此,時而會有意或無意傲視一切。其實,常人哪里有那么多的中心啊!即使有,那也只是一時一地有而已。充其量,不過是蕓蕓眾生中的一生、茫茫萬物中的一物。其六,中心來自于機緣。常言道,時勢造英雄。同樣,時勢也造中心。如進入本世紀以來,中東一些國家的亂局為極端恐怖主義者提供了孳生的溫床。于是,對全世界人民來說,中東無疑成為國際反恐的中心。北京是中國的首都,隨著人口的不斷大量涌入,“城市病”日益嚴重。為此,經過科學決策,已把原為郊區的通州確定成了北京的行政副中心。其七,中心來自于天成。世上有很多的中心,并不是后天打造的,也不是人為爭搶到的,如江湖中的島洲、山巒中的峰巔,它們是大自然的恩賜。
角落是如何產生的呢?其一,角落來自于客觀性。有句俗話,叫“紅花雖好,也要綠葉相扶”。從一定意義上說,沒有相扶的綠葉,也就沒有艷麗的紅花。由此推論,沒有角落,也就沒有中心。當然,倘若沒有中心,角落的作用和意義也就相對微小。這是角落產生的客觀性,誰也難以改變。在現實生活中,你既然接受了中心,角落就不能丟棄。因為,一方面,角落不是毫無作用和意義,如果你調動和發揮得好,其作用和意義也可觀;另一方面,兼愛是人的優秀品德,你應該兼收中心與角落。這是一種客觀存在,在很多時候,我們必須無條件地尊重。如既然接受了配偶的愛情,就要接受配偶的缺點,不僅如此,還要接受配偶的家庭,哪怕是最蹩腳、最差勁的家庭。其二,角落來自于競爭性。由于資源(包括名、利、色等)的稀缺,世上的生命無不或隱或顯地處于競爭狀態。有競爭,就會有勝利者、失敗者。從一定意義上說,勝利者是中心,失敗者是角落。如規模巨大的世界杯足球賽,有幾十個國家的球隊參與,有十幾億人通過電視直播觀看,但只有一個國家的球隊可以“笑到最后”,走上冠軍領獎臺,而其他國家的球隊勢必或早或晚地遭到淘汰。這種淘汰,戲謔地說,也就是“滾到角落里去了”。其三,角落來自于歸宿性。歸宿是人、事、物最終的著落。在世間,繁華總會落幕,鮮艷總會衰退,活力總會終止,光亮總會消逝,而角落則是這些落幕、這些衰退、這些終止、這些消逝的歸宿地。要知道,我們每個人,不管其位有多高、權有多重、名有多大、利有多厚、色有多美,最終都會像塵土一樣,在廣袤的宇宙中歸于某個角落;世上一切事,無論其體量有多大、涉世有多深、成效有多顯、評價有多好、影響有多廣,都會在浩渺的歷史長河中歸于某個角落。其四,角落來自于策略性。誠然,被動地退至角落是無奈之舉,但是,主動地退至角落,卻是策略之舉。退避三舍,在平時可防止沖突,在亂中可茍全性命。在現實生活中,有相當多的女人把結婚作為最后的退路,在職場拼殺得焦頭爛額了,就想找個老實男人去過日子;有相當多的男人把不結婚作為最后的退路,因為不愿、不能承擔家庭的責任,而去做一條光棍漢,只要自己吃飽了,全家也就不餓了。實際上,這些女人、男人,雖然出于無奈,但也是策略。角落往往是“避風港”,角落有些是“安樂窩”。其五,角落來自于群體性。中心通常只有一個,多了,也就無中心了;而角落一般不止一個,少了,也就支撐不了中心。從一定意義上說,除了中心,都是角落。在只能有一個中心的現實面前,如果我不做角落、你不做角落、他不做角落,那么,該由誰來做角落呢?角落總要有人來做的,而且要有許多人來做的。因此,作為常人,應有“甘為他人做嫁衣裳”的精神,應有“甘做人間鋪路石”的精神,安居于角落,奉獻于角落,快樂于角落。
中心與角落,各有各的長短和優劣。我們別以為中心一切都好,也別以為角落一切都不好,不要無限地放大那些有限的好與不好。圣勞倫斯教堂里寫有這樣一句話:“痛苦來臨時,不要總問‘為什么偏偏是我?’因為快樂降臨時,你可沒問過這個問題?!蓖恚谖覀兩硖幗锹鋾r不要懷疑和責備自己,因為自己身居中心時也沒有懷疑和責備自己。我們不管身處中心還是角落,都要坦坦蕩蕩。千萬不要忘卻,人之生命的根本意義就是活著,無論皇帝與平民、老板與雇員、上司與下屬,還是明星與粉絲、貴人與賤人、富翁與窮漢,日子都是一天天過,該活到哪一天就是哪一天。應當看到,中心有中心的壯闊與雄偉,角落也有角落的優雅與美妙。我們雖然成不了孫中山、比不過比爾·蓋茨,但完全可以活好自己,讓快樂相伴終生。再說,中心與角落,也不是永遠不變,許多時候會相互轉化。追思公元前221年,秦嬴政完成中國統一,稱始皇帝,意欲相襲萬世,結果到了二世,秦帝國即壽終正寢。常言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山不轉水轉”。這些都是說的一個道理:世上沒有永恒的東西。因此,正確的態度是,人居中心不要傲,人處角落不必卑。人在中心時,比較威風,但務必更加謹飭、益發慎獨、逾常盡責;人在角落時比較平安,但不能失去自尊、扔掉正義、放棄上進。人活著,不可缺少思想上、意識上、精神上的中心。這些中心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信義。那些患得患失者、胸無大志者、醉生夢死者、趨炎附勢者、阿諛奉承者、人云亦云者,大多缺失這些中心。就總體而言,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無中心不立。人對中心位置,當向往而不妄想;人對角落地帶,當甘居而不怠處。